本词条由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 刘继喜审核认证
水样便是指大便如稀水样,外观清晰,是腹泻患者常见的症状。通常肠黏膜无破坏,常见于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性肠炎,或细菌性感染,如霍乱。
诱发水样便的原因较多,其中病毒感染与水样便关系密切,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腺病毒性肠炎等;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葡萄球菌等也可诱发水样便;其他系统疾病,如胃泌素瘤、肠道隐孢子虫病等,也会诱发水样便。
多种原因导致肠道水、电解质的平衡被打破,粪便含水量过高引起水样便。主要症状为粪便呈稀水样、腹泻、腹痛。急性水样便起病急骤,病程短,常伴腹痛。
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
水样便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粪便细菌培养方法进行检查及治疗,部分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治疗病因来纠正水样便症状。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用餐规律,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调节情绪。
水样便最常见于消化系统炎症,其他系统疾病,如感染、神经功能紊乱、急性中毒等也可引起水样便。
部分病原体感染患者后,可引发水样便的出现。
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
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家禽家畜可作为中间宿主传播该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病程初期粪便可呈水样便,继而呈痢疾样黏液脓血便。
耶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菌。临床主要表现为小肠结肠炎。多数散发,少数呈暴发流行,婴幼儿多见。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可呈水样,也可黏液样或胆汁样。
秋、冬季节高发,通过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腹泻,出现水样便。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
铜绿假单胞菌在肠道寄生, 一般不致病,滥用抗生素致微生态失衡可诱发肠炎。也可在一些体弱小婴儿中散发,或在婴儿室暴发。临床表现为腹泻,开始为水样便,顷刻以后转为黏液或脓血便。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多数伴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可休克。
胃泌素瘤、肠道隐孢子虫病、甲亢、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等疾病可导致患者激素分泌异常,使胃肠道吸收、分泌、蠕动等出现异常,从而导致水样便。
食物中毒也可以引起水样便。
水样便可表现为大便呈稀水样且清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等表现。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还会有不同的伴随症状。
主要是因为小肠吸收障碍,无法吸收食物或吸收不良,致使渗透压增高,大量水分进入肠道而出现腹泻。
是由于受到细菌刺激或肠黏膜发生病变,使肠黏膜功能分泌吸收发生障碍,电解质相对增高,而水分进入肠道引起水样便。
发生于炎症与溃疡等病变,会导致肠黏膜破坏,可伴有发热等症状。
主要是由于肠道蠕动加快,使粪便水分吸收减少而出现水样便。
水样便的典型特点即患者的粪便稀薄而量大,粪便类似水样或洗米水样。
水样便可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除了水样便外还可见恶心、呕吐、纳差,伴有里急后重。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除了水样便,还可见发热、呕吐等表现。
患者反复频繁腹泻、呕吐会导致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甚至脱水。
在短时间内出现反复频繁大量水样腹泻、呕吐、感到焦虑、眼窝凹陷、精神不振、极度虚脱或昏迷,甚至严重脱水。
多人聚餐,同时出现急性上吐下泻。
伴急性剧烈腹痛、高热、寒战、皮疹或皮下出血。
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粪便呈稀水样,外观清稀。
反复频繁腹泻。
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
伴发热、体重减轻、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现。
大便是什么颜色?性状?(如黄色、绿色、水样、米泔样)
一天排便次数是多少?
出现水样便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如发热、恶心、腹痛、呕吐、浑身乏力、体重下降等)
有进食什么不干净的食物吗?有接触过其他患者吗?去过传染病疫区吗?
检查患者皮肤黏膜、意识状态,以评估有无脱水现象。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观察有无感染。数量一般少于15/HP;结肠炎、伪膜性肠炎等上皮细胞会增多。
肉眼观大便性状,是否为水样便,有无脓血便,小肠炎症时白细胞增多。
基于肠道感染微生物的血清免疫学诊断试验,有助于协助部分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学诊断。
若粪便涂片镜检,可见革兰阴性杆菌减少或消失,而念珠菌、葡萄球菌或厌氧性难辨芽孢梭菌增多,则怀疑为伪膜性肠炎;对疑似霍乱的患者,应做悬滴试验,可见穿梭样运动的弧菌。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大便呈稀水样,大便清稀,伴有腹泻、腹痛,可初步确诊为水样便。
结合病史、体检、粪便细菌培养等检查,可初步判断感染细菌或病毒,如来自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综合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水样便的病因诊断。
为黑色稀薄黏稠发亮的粪便,形似柏油,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常提示下消化道有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等。
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直肠息肉及直肠癌等。鲜血于便后滴落,常见于痔疮;若鲜血附于表面,则可见其他疾病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
呈黏冻状、膜状或纽带状,常见于肠易激综合症,也见于慢性痢疾。
正常的大便应呈黄褐色,这是因为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肝肠循环后,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胆汁中黄绿色的胆红素变成黄褐色,并随大便排出体外。胆道阻塞,胆汁进入肠道的通道阻塞导致消化道内无胆汁,导致大便呈灰白陶土样。
症状较轻、病情平稳、无脱水症状的患者可在家中进行适当的休息。若病情较为严重,则需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水样便患者若排便次数过多,则需要进行止泻。一般使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粪球菌等,改善肠道微生态,以治疗腹泻。
由于严重腹泻会导致体液流失严重,出现液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可以及时补钾、补钙和锌,可用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乳酸林格液进行补液治疗。
一般使用药物进行抗菌治疗,常常选用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若出现胆囊炎、肿瘤等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手术方案。
通过使用药物以调节内分泌,常使用药物有丙硫氧嘧啶等。
需要进行心理治疗以缓解其压力与焦虑,逐渐减少腹泻频率。
立即对患者进行催吐或者洗胃,以防止毒物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损害。
可以根据病情不同分别给予口服营养与静脉营养进行补充营养的治疗。
本症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水样便患者应该及时补充能量和电解质,防止脱水;避免过于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饮食以含盐的淀粉类熟食为主,补充能量和电解质。或食用饼干、酸奶、汤、熟制蔬菜。
部分患者因腹泻可能发生一过性乳糖酶缺乏,最好避免牛奶摄入。粪便成形后,饮食可逐渐恢复正常。
禁止饮食过于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肥肉、辣椒、咖啡等。
水样便患者在生活中应做好护理措施,进行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促进症状好转,有利于恢复。
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慢跑,以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眼眶凹陷、皮肤黏膜干燥、意识模糊等脱水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家属密切关注患者皮肤黏膜与意识状态,防止出现脱水。
注意清洁、做好个人卫生管理,做好患者粪便的消毒工作。
尽量避免外出饮食,少吃外卖。
及时接种疫苗。
[1]聂青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治[J].传染病信息.2009,22:132-136.
[2]倪伟.上消化道大出血.内科学第4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