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玻璃体后脱离

本词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 崔馨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玻璃体后脱离,又称为玻璃体后界膜脱离,是指视网膜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界膜(玻璃体皮质)的分离,临床上根据玻璃体后脱离的病因可分为生理性玻璃体后脱离和病理性玻璃体后脱离,并且可伴有瘙痒、疼痛、视力下降等。

  • 玻璃体后脱离根据病因可分为生理性玻璃体后脱离和病理性玻璃体后脱离,根据玻璃体后脱离的程度可分为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和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等。

  • 玻璃体后脱离主要是由于眼部的退行性病变所致,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群,故建议病人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尽早发现。

  • 玻璃体后脱离若因年龄所致,一般多为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而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视力减退多在3个月左右恢复,故一般并不需要治疗。

  • 因不完全性的玻璃体后脱离可能损伤视网膜和视网膜周围血管,故建议病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就诊科室
眼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璃体后界膜脱离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瘙痒、疼痛、视力下降
好发疾病
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度近视、糖尿病
治疗周期
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多在3个月左右恢复
常用药物
头孢曲松、二甲双胍、纤溶酶
常用检查
血常规、眼科B超、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是否严重
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不严重,不完全性脱离者较严重
重要提醒
若因外伤损伤眼睛,引起急性玻璃体后脱离,需要立即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病因

玻璃体后脱离既可能是由于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非疾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因素中常见的主要有眼部炎症性疾病、糖尿病、高度近视等。非疾病因素主要有年龄、创伤性因素、药物性因素、环境因素等。

疾病因素

眼部炎症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眼睛内部的炎症刺激,引起玻璃体与视网膜黏连部位松解,从而出现玻璃体后脱离,常见的有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高度近视

主要是由于后巩膜扩张,玻璃体体腔容积增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从而出现玻璃体后脱离。

糖尿病

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导致机体血糖增高,引起玻璃体纤维提前老化,从而出现了玻璃体后脱离。

相关疾病
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度近视、糖尿病
非疾病因素

年龄

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玻璃体液化,从而导致玻璃体与视网膜内界膜分离,出现玻璃体后脱离。

创伤性因素

主要是由于外伤或眼部手术,如白内障手术,引起玻璃体眼底出血、视网膜病变,从而出现玻璃体后脱离。

药物性因素

主要是由于药物引起玻璃体液化、浓缩,并导致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角膜细纤维溶解,从而出现玻璃体后脱离,常见的药物主要有透明质酸酶、纤维蛋白溶解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软骨素酶等。

环境因素

主要是由于航空飞行引起气压和海拔急剧变化,从而引起急性的玻璃体后脱离。

症状

若玻璃体后脱离属完全性脱离,一般并无不适症状,但是若玻璃体后脱离为不完全脱离,病人可能伴有瘙痒、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症状分类
  • 生理性玻璃体后脱离:生理性玻璃体后脱离是指由于年龄增长引起眼睛老化,从而出现玻璃体后脱离,常见于老年人。

  • 病理性玻璃体后脱离:病理性玻璃体后脱离主要见于近视度数增高、眼外伤、糖尿病、葡萄膜炎等引起的玻璃体后脱离。

典型症状

玻璃体后脱离病人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眼前有黑点飞舞,即“飞蚊症”,并且随着玻璃体后脱离的进展黑点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局部视网膜放电,病人可出现闪光感等。

伴随症状

玻璃体后脱离可单独出现,也可伴有瘙痒、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瘙痒

主要是由于眼部炎症刺激,导致玻璃体后脱离伴瘙痒。

疼痛

主要是由于感染和外伤刺激眼部,从而出现玻璃体后脱离伴疼痛。

视力下降

主要是由于玻璃体后脱离的同时伴有视网膜病变,从而出现玻璃体后脱离伴视力下降。

并发症

视网膜裂孔

主要由于急性玻璃体后脱离对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区进行快速牵拉,从而引起视网膜裂孔的发生。

玻璃体积血

主要是由于玻璃体后脱离时,脱离的玻璃体撕破视网膜血管,引起玻璃体积血的发生。

失明

由于玻璃体后脱离引起视网膜损伤,导致失明出现。

眼球萎缩

主要是由于玻璃体后脱离引起眼部血管损伤,导致营养无法正常供给眼球,从而出现眼球萎缩。

就医
玻璃体后脱离是眼部常见的症状和病变之一,若病人出现眼部漂浮感、闪光感,应及时就医,若因创伤性因素引起急性玻璃体后脱离,并伴有出血等表现,应立即就医,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医指征

若玻璃体后脱离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

  • 有飞蚊症、视力下降、闪光感等症状。

  • 飞蚊症、闪光感伴有瘙痒、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若玻璃体后脱离出现以下严重情况,应立即拨打120,进行相关处理。

  • 玻璃体后脱离伴有剧痛或红色视野等。

  • 因创伤性因素导致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

就诊科室
若病人出现了眼部瘙痒、疼痛、漂浮感、视力下降、闪光感等情况,建议前往眼科就诊。若病人因创伤性因素引起眼部剧痛、红色视野等情况,建议前往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年龄或是否有高度近视、糖尿病的病史?

  • 病人都有什么症状,如漂浮感、视力下降、闪光感?

  • 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 玻璃体后脱离前是否有眼部炎症或外伤史?

需要做的检查

玻璃体后脱离的病人可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眼科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镜检查、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等。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主要是观察眼部情况,判断有无出血、水肿、外伤,另外,还可做视力检查,以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视力下降。

血常规检查

通过观察血液中血细胞的水平,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

血生化检查

监测血糖、血脂,了解全身性疾病的病变情况,以帮助诊断。

眼科B超

眼部B超是指通过检查玻璃体内特征性的条带状回声,帮助诊断玻璃体后脱离的病变程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清晰显示玻璃体与视网膜的脱离程度和范围,并观察玻璃体后脱离的病情变化。

眼底镜检查

利用眼底镜观察眼底视网膜情况,以辅助排除视网膜裂孔、脱离等疾病。

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

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可观察玻璃体液化情况,了解是否存在眼底病变,以判断病情。

诊断标准

通过飞蚊症及闪光感等典型表现,可初步诊断为玻璃体后脱离;结合血生化检查、眼科B超、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镜检查等相关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玻璃体后脱离的病因。

鉴别诊断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是由于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牵拉和液化引起的,无论是否存在并发症,都可出现视力减退或缺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彩色血流信号。

治疗
玻璃体后脱离的治疗应以预防并发症和防止视力减低为主要的治疗方针,同时,还需去除引起玻璃体后脱离的病因,临床上以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为主。
家庭处理

对于因年老引起的玻璃体后脱离,多为生理性改变,一般无需处理。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清创缝合

对于因外伤引起的玻璃体后脱落,应及时进行清创缝合,以促进病人病情的恢复。

近视矫正

对于因高度近视引起的玻璃体后脱离,可借助眼镜进行近视矫正,延缓近视进展。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主要为头孢曲松、二甲双胍、纤溶酶等

头孢曲松

头孢曲松属于抗生素制剂,具有抗炎、杀菌的功效,故适用于眼部细菌感染引起的玻璃体后脱落。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有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通过控制原发病减轻玻璃体后脱落的进展。

纤溶酶

纤溶酶可以促进玻璃体后界膜与视网膜内界膜间纤维蛋白的溶解,从而促进玻璃体与视网膜完全脱离,防止视网膜损伤。

手术治疗

角膜屈光术

角膜屈光术属于近视矫正手术,有利于预防近视引起的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若玻璃体后脱离者存在严重并发症,建议病人进行玻璃体切割术,以便清除玻璃体,减少飞蚊症的产生。

其他治疗

对于玻璃体与视网膜不完全脱离的人群,可通过向玻璃体与视网膜间注入气体的方法,促进玻璃体与视网膜完全脱离。

饮食

饮食调理

玻璃体后脱离患者正常饮食即可,一般无需进行特殊饮食调理。

护理

因大部分的玻璃体后脱离多属生理性,因此无需特殊护理,但病理性的玻璃体后脱离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还需定期观察玻璃体后脱离的进展情况。

日常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作息,避免长期熬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以防止眼部疲劳,同时,适当按摩眼睛,以促进眼部放松和休息。

病情监测

对于玻璃体不完全脱离的病人,若病人未出现异常症状,建议病人定期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以了解玻璃体后脱离的进展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部分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的病人可能引起视网膜损伤,因此频繁发生眼部飞蚊症及闪光感时,应及时进行治疗。

预防

对于玻璃体后脱离的预防主要从控制血糖、预防感染和外伤、定期眼部检查等方面进行预防,以便预防病理性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

预防措施
  • 控制血糖:糖尿病人群应遵医嘱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 预防感染和外伤:在日常生活中,建议使用护目镜对眼部进行保护,以防止感染和外伤。

  • .定期眼部检查:对于具有基础疾病、年老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眼部B超等检查,以尽早发现玻璃体后脱离。

参考文献

[1]符敏,唐罗生.玻璃体后脱离与高度近视眼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05,25(6):576-578.DOI:10.3969/j.issn.1003-5141.2005.06.030.

[2]周忠友,魏文斌.药物性玻璃体后脱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眼科,2002,11(2):113-117.DOI:10.3969/j.issn.1004-4469.2002.02.013.

[3]汪枫桦,张皙.玻璃体后脱离和玻璃体视网膜疾病[J].临床眼科杂志,2002,10(1):91-94.DOI:10.3969/j.issn.1006-8422.2002.01.054.

[4]余杨桂,王燕,李志英,等.玻璃体后脱离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9,9(1):17-19.DOI:10.3969/j.issn.1002-4379.1999.01.005.

[5]陈萍萍,杨路,陈曦.玻璃体液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6):838-840.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8.06.069.

[6]赵培泉,王文吉,陈钦元.玻璃体后脱离的并发症[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3):65-68.

[7]MICHAELA.NOVAK,ROBERTB.WELCH.急性后玻璃体脱离的并发症[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1986(2).

[8]陶海.玻璃体后脱离需要做手术吗[J].家庭医药,2016(4):60.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6.04.032.

[9]张伟,艾育德,刘敏.玻璃体后脱离的超声诊断[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8):695-696.DOI:10.3969/j.issn.1004-0951.2005.08.011.

[10]黄子旭,王冬冬,宋宗明.2019年《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眼科临床指南》解读[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1,39(1):67-71.DOI:10.3760/cma.j.cn115989-20201016-00697.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