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四肢抽搐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 宋治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四肢抽搐是指机体四肢突然出现不自主阵发性的痉挛或者肌肉突发抽动,又可称为抽风。四肢抽搐可分为全身性抽搐和局部性抽搐,前者主要由于高热、血钙水平降低、癫痫等原因引起,后者主要由于运动过度、疲劳引起。

  • 四肢抽搐可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全身性抽搐与局部性抽搐。全身性抽搐可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发生痉挛,而局现性痉挛常常好发于机体某一局部的肌肉,例如手足、口角等。

  • 全身性抽搐常见于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除此之外,中毒、停药反应、外伤等也可引起抽搐。局部性抽搐主要是由于运动过度、过于疲劳所致。

  • 四肢抽搐的患者应进行紧急处理,防止其窒息,然后密切观察,预防再次抽搐。待患者病情平稳后,根据其原发病的不同进行针对性治疗。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急诊科、感染科、内分泌科
疾病别称
抽风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牙关紧闭、四肢无力
好发疾病
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败血症、中毒性菌痢
治疗周期
视原因而定,一般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多可获得缓解。
常用药物
地西泮、苯巴比妥
常用检查
脑电图、心电图、头部MRI检查
是否严重
四肢抽搐时容易咬伤舌头、骨折甚至窒息,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避免患者发生二次伤害。
重要提醒
当抽搐发生时,周围人群应散开有助于空气流通,将头部偏向一侧,清理气道防止窒息,不能强行约束抽搐的肢体,易导致骨折。
病因

四肢抽搐的诱发因素有很多,除了疾病因素外,还可见于不良生活习惯、情绪失调、遗传等因素。

疾病因素

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有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败血症、中毒性菌痢、狂犬病、破伤风等可引起高热、惊厥引发抽搐。

脑血管疾病

如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会引起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产生四肢抽搐。

内分泌疾病

如低血钙症、低血糖、低镁血症等,会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起四肢抽搐。

相关疾病
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败血症、中毒性菌痢
非疾病因素
  • 服用安眠药、抗癫痫药患者突然停药,会出现停药反应,表现为四肢抽搐。

  • 酒精中毒,或铅、苯、汞、有机磷、阿托品等中毒也会导致神经兴奋引起四肢抽搐。

  • 若是外伤导致颅脑骨折等,也会引发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四肢抽搐。

  • 若运动过度,导致肌肉兴奋,也可引起四肢抽搐。

症状

四肢抽搐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不自主的颤动,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全身性抽搐与局部性抽搐。

症状分类

四肢抽搐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类:

全身性抽搐

全身性抽搐可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发生痉挛,主要是由于大脑皮质受损、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神经递质异常等引起,可见于低钙血症、脑膜炎、破伤风等疾病。

局部性抽搐

局部性抽搐常常好发于机体某一局部的肌肉,例如手足、口角,主要可由于过度运动或机体疲乏所致。

典型症状

全身性抽搐可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发生痉挛,而局现性抽搐常常好发于机体某一局部的肌肉。

伴随症状

四肢抽搐根据原发疾病不同,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 破伤风患者可伴有牙关紧闭、张口困难,但与癫痫不同,此时患者意识清楚。

  • 低血糖患者,可伴发汗、四肢无力、胸闷等症状。

  • 小儿四肢抽搐多由于高热,可伴体温升高。

  • 狂犬病患者可伴随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表现。

  • 手舞足蹈患者还可伴随眨眼、伸舌或半身舞蹈表现。

并发症

四肢抽搐的患者可伴有意识障碍、识人不清。

就医
四肢抽搐患者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若癫痫发作则需要及时被送往急诊治疗。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 肢体不自主抽搐运动。

  • 头晕头痛频繁反复发作。

若出现下列危急症状,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急诊科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 四肢抽搐,伴有发热,体温高于39℃。

  • 四肢抽搐,伴有出汗、乏力、胸闷。

  • 四肢抽搐后,且牙关紧闭、张口困难。

  • 若受到头部外伤后出现四肢抽搐。

就诊科室
1.如果为病情较为平稳,可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2.如果有乏力胸闷症状,应前往内分泌科就诊。
3.若有感染性疾病或伤口感染发炎,应前往感染科就诊。
4.如果病情危急出现四肢抽搐并伴有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休克表现,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什么时候出现四肢抽搐?发作频率如何?持续时间如何?

  • 四肢抽搐时意识是否清醒?

  • 有无甲亢、帕金森等疾病史?

  •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如发热、胸闷、乏力等)

  • 近期有无服用过什么药物?

  • 有没有进行过检查?

  • 家庭有无癫痫病史患者?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精神状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病理征检查,以初步诊断病因。

血糖检测

有助于检测是否为低血糖引起的抽搐。

头部MRI

有助于观察有无脑部病变,病变位置与性质。

脑电图检查

可检测有无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助于癫痫的诊断。

心电图检查

有助于检查心脏功能有无异常,可以辅助判断病因。

其他检查

甲状腺功能测定,可以判断是否是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细菌培养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是破伤风导致的;免疫荧光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是狂犬病导致的;脑脊液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

诊断标准
  •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四肢突然出现不自主阵发性的痉挛或者肌肉突发抽动可以初步判断为四肢抽搐。

  • 结合患者病史,进行MRI检查观察有无脑部病变,有助于检测疾病部位、性质。

  • 综合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查观察有无低血糖;通过脑电图、心电图检测,鉴别是否为心脏功能异常或癫痫而引起的四肢震颤的病因。

鉴别诊断

肌束震颤

肌束震颤与四肢抽搐都可以表现为人体发生不自主的运动,但二者发生不自主运动的部位范围不同,前者表现为肌肉进行不自主的细微运动以及肌肉跳动,而后者可见手足发生抽搐运动,较为明显。二者都可由颅脑病变引起,可以通过肌电图观察有无肌束震颤。

治疗
患者突发四肢抽搐时应及时进行急救,并将其送至医院。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进行降温、纠正低血糖、抗癫痫等治疗。
家庭处理
  • 如患者在家中发生四肢抽搐,首先确保患者能够通畅呼吸,使患者平卧现场,确保患者腹部与颈部不受衣物束缚,使软枕垫在患者头下,并将患者头部放低,侧向一边,有利于口腔分泌物能够顺利流出。

  • 如果患者带有假牙,应及时取出,并将开口器或压舌板放在患者上下磨牙中间,以防患者误伤自己舌头与脸颊部位,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食物以及鼻中分泌物,不可强行喂患者喝水、吃药,以防患者出现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 针对意识昏迷患者,使用舌钳拉出患者舌头,以防患者舌根后坠影响呼吸。在大脑异常放电结束后,患者身体才会停止发作。在患者身体抽搐时,不强制性压制患者肢体,防止患者发生骨折或脱臼,移走周边危险物品、安排专人到院治疗。

到院治疗

急救处理

通过家庭急救处理后仍抽搐患者,可以给予地西泮等急救药物。需要同时观察抽搐发生时间与持续时间,预防下次发作。

原发病处理

降温

若为高热抽搐患者,需要通过物理降温来降低体温。

纠正低血糖

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及时纠正低血糖状态。

抗癫痫

常常选用苯巴比妥、丙戊酸钠以抗癫痫,发作频繁者需要及时调整用药。

手术治疗

明确为脑部肿瘤导致的四肢抽搐,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处理原发病灶。

血液透析

如果是尿毒症脑病导致的,对症治疗后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破伤风处理

清除毒素来源,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人体免疫球蛋白等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并解除肌痉挛,防治并发症。

饮食

饮食调理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四肢抽搐患者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不要受到刺激,对症状的消除或疾病的恢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日常护理
  • 四肢抽搐患者日常应适当进行规律运动,如慢跑、散步、打羽毛球等以增强体质,减少发病。

  • 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四肢不自主运动的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 保证充分的睡眠,保持心情平和。

心理护理

四肢抽搐患者需要保持情绪稳定,不可以受太大刺激,家人应细心、耐心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预防

四肢抽搐多可以通过调节情绪、定期服药、适量运动等方式预防症状的发生,降低诱发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利于控制病情。

预防措施
  • 日常注意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于紧张、焦虑。

  • 癫痫患者需要按时服药,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癫痫痉挛发作。

  • 小儿高热及时降温处理。

  • 运动前做好热身,不要过度疲劳,注意保暖。

  • 缺钙患者应注意及时补钙,生活中注意多吃钙含量高的食物。

  • 被猫狗抓伤咬伤之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参考文献

[1]薛芳.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智慧健康,2020,6(15):195-196.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80-68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