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 曹丽丽审核认证
昏迷是指患者意识完全丧失,无自发睁眼,缺乏觉醒-睡眠周期,任何言语和疼痛刺激均不能唤醒的状态,是一种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严重的意识障碍,属于神经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昏迷主要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也见于循环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
昏迷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三级,快速的分级对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
颅脑损伤、脑血管病、肿瘤、炎症等导致受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或神经细胞代谢障碍,造成脑组织水肿肿胀,使神经系统的信息传入、传输、输出障碍,不能维持觉醒状态,产生昏迷状态。
诱发昏迷的原因较多,其中神经系统疾病与昏迷关系密切,如脑血管病、脑肿瘤、脑部结核等,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均可诱发。其他系统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病等,也会诱发昏迷,颅脑外伤、爆炸伤、一氧化碳中毒等非疾病因素也可引起昏迷。
主要表现为意识完全丧失,外界的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不能自发睁眼,甚至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昏迷的治疗关键是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采取药物、手术、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等方法进行检查和治疗,及时地改善脑部供血供氧。
昏迷多由疾病因素导致,且以神经系统疾病为多见,但并非只局限于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的原因有脑出血、脑梗塞、脑炎、脑部肿瘤、脑部结核等,导致脑实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破坏或脑部供血直接发生障碍,从而造成脑部缺氧及供能不足,造成昏迷。
较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心肌炎。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脏供血障碍,从而出现脑部供血供氧出现问题,多表现为头晕、晕厥最终昏迷,持续时间越长,昏迷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如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低血糖等,导致机体酸碱平衡及功能物质,或电解质紊乱,导致机体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从而间歇影响脑部的正常运转。
常见的有气胸、肺栓塞、肺炎、肺癌等,如果是由于肺栓塞、气胸、肺炎引起,首先出现呼吸氧循环出现障碍,导致全身供氧缺乏,间接导致脑部缺氧,无法维持正常的觉醒认知功能。
稀释性低钠血症、高氯性酸中毒、低氯性碱中毒。
工业毒物(如一氧化碳、四氯化碳、氯甲烷、甲醛)中毒、农药(如有机磷等)中毒、药物(如安眠药、麻醉药、抗精神病药等)中毒、植物类(毒蘑菇等)中毒、动物类(毒蛇、河豚等)中毒、酒精中毒。
脑震荡、脑挫裂伤、外伤后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颅骨骨折。
由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脑膜炎,全身感染引起的虚性脑膜炎,脑出血、脑外伤等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等也可能造成昏迷。
颅脑外伤、挫伤、颅骨骨折、枪弹伤、爆炸伤、医疗操作(腰椎穿刺、颅脑穿刺、胸腔穿刺、脑血管造影检查)、中毒(一氧化碳、氰化物、吗啡、安眠药)、中暑、日射病等非疾病因素,也可引起昏迷。
昏迷因造成症状原因不同,也可伴发其他症状,如发热、抽搐、恶心、呕吐等,随着昏迷状态持续时间延长可危及生命。
昏迷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三级:
意识完全丧失,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表现为睁眼反应消失或偶见半闭合状态,无自发言语和有目的的活动。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如疼痛刺激可有回避动作及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以及瞳孔对光反射等脑干反射基本保留,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对外界的一般的刺激均无反应,强烈疼痛刺激可见防御反射活动,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节律紊乱,可见到周期性呼吸或中枢神经性过度换气。
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多失禁。生命体征已有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
患者在昏迷前一般先有头懵、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慌、胸闷、乏力等先兆症状,随后晕倒,最后发展为昏迷。
昏迷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先发热然后有意识障碍,见于重症感染性疾病,先有意识障碍然后发热,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是呼吸中枢受抑制的表现,见于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银环蛇咬伤等。
见于颠茄类、酒精、氰化物等中毒以及癫痫、低血糖状态等,伴瞳孔缩小见于吗啡类、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
出血点、瘀斑和紫癜等见于严重感染和出血性疾病,口唇呈樱桃红色提示一氧化碳中毒。
见于脑出血、脑梗死等相应脑部支配功能区发生运动障碍等。
患者急性期炎症、肿瘤压迫等导致昏迷,其表现为脑组织内水分增多,脑体积增大一种病理状态。
昏迷时如有伴发恶心、呕吐症状,反流物误吸可能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甚至发生休克。
是指大脑和脑干功能全部丧失,如昏迷程度过重,持续时间长等因素持续发展,可出现此种情况,其确定标准是: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无任何自主运动,但脊髓反射可以存在;脑干反射完全消失,瞳孔散大固定,自主呼吸停止,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脑电图提示脑电活动消失,呈一条直线;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无脑血流灌注现象。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头晕、头懵、头痛、视物模糊、心慌等。
意识完全丧失,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
伴有发热、呼吸缓慢、瞳孔散大、皮肤黏膜改变等。
有心跳呼吸骤停迹象,如大汗淋漓、抽搐、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过速、虚弱、乏力等。
如果未出现警示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患者年龄、工作、嗜好?
昏迷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从第一次发现这种情况到本次发作的总时间)
此次昏迷发作时患者周围的环境状态?(有无有毒有害物质、周围有无中毒性物品等)
此次昏迷发作持续时间?
是否有什么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呼吸缓慢、瞳孔散大、皮肤黏膜改变、抽搐、恶心、呕吐等)
有哪些基础性疾病?
有助于发现脑出血、脑梗塞、脑炎、脑部肿瘤、脑部结核等。
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有助于明确心脏、脑部供血血管有无出血性、缺血性疾病的诊断。
明确有无血糖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低血钾等相关疾病,明确昏迷病因。
呼吸情况,大呼吸常见于糖尿病昏迷,有鼾声的呼吸常见于脑血管意外、癫痫等,潮式呼吸常见于尿毒症。
呼吸气味,尿毒症昏迷常能嗅到小便气味,糖尿病昏迷常能嗅到苹果气味。
头部,头皮外伤、颅底骨折时耳鼻可流血或流出水样液体,中耳炎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脓肿。
其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凯耳尼格征(克氏征)和布鲁斤斯基征(布氏征),阳性者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脑疝,检查昏迷患者有无脑膜刺激征是急救者必须进行的操作步骤之一,但注意有时患者肌张力呈高度增强(角弓反张)时有时可与脑膜刺激征混淆,此外在深昏迷患者,有时脑膜刺激征可以消失。
双侧瞳孔缩小呈针尖样,常见于有机磷、吗啡、安眠药中毒和桥脑出血,双侧瞳孔散大见于乙醇、阿托品类物质及氰化物中毒、低血糖昏迷。癫痫发作、脑室出血和晚期脑血肿以及过度昏迷,瞳孔时大时小见于脑水肿或早期脑疝。
脑干反射包括角膜反射、下颌反射、瞳孔对光反射、掌颏反射、眼心反射等;浅反射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等。
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常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感染性中毒性疾病。
血GLU增高、KET阳性,可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GLU明显降低,可考虑低血糖症;血GLU超过33.6mmol/L、尿GLU强阳性、尿KET阴性或弱阳性、血BUN和Cr显著升高,可考虑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
昏迷的诊断包括与其他意识障碍的鉴别,及进一步明确昏迷原因。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在昏迷前可出现乏力,感觉头懵、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慌、胸闷,同时意识完全丧失,外界的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不能自发睁眼,可初步确诊为昏迷。
结合病史、体检、头部CT及MRI等检查,可初步判断神经系统损伤的种类,如来自脑实质、血管损伤等。
综合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昏迷的病因诊断。
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当呼唤或推动患者肢体时即可转醒,并能正确回答和作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属于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注意力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情感淡漠,随意活动减少,言语不连贯,思睡。对声、光、疼痛等刺激能表现有目的简单动作反应。
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高声呼唤或给予较强的疼痛刺激时可有短时的意识清醒,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当刺激减弱后又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能力及反应能力均有下降,临床上表现为注意涣散,定向障碍,言语增多,思维不连贯,多伴有觉醒-睡眠周期紊乱。常有错觉、幻觉,在恐怖性错、幻觉的影响下,表现为紧张、恐惧和兴奋不安,大喊大叫,甚至冲动攻击行为。病情呈波动性,夜间加重,白天减轻。谵妄可发生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间,也可见于某些药物中毒、代谢障碍、循环障碍或中枢神经疾病等。由于病因不同,有些患者可以康复,有些患者可发展为昏迷状态。
常见于强烈精神刺激后或癔病性昏睡发作,患者表现出僵卧不语,对刺激常无反应,双眼紧闭,扳开眼脸时眼球向上转动,瞳孔大小及光反应正常,眼脑反射和眼前庭反射正常,经适当治疗可迅速复常。癔病性昏睡,多数尚有呼吸急促,也有屏气、呼吸变慢,检查四肢肌张力常增高,对被动活动有抵抗,有时四肢伸直,屈曲或挣扎、乱动。常呈阵发性,多属一过性病程,特别是在暗示治疗后可迅速恢复。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癔病和反应性精神病,表现为不语、不动,甚至不进饮食,对强烈刺激也无反应,貌似昏迷或无动性缄默,实际上能感觉周围事物,并无意识障碍,常伴有违拗、蜡样屈曲等精神病症状,有的患者还可有发绀、流涎、体温过低、尿潴留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脑于反射正常。
主要是桥脑腹侧局限性病变,以基底动脉闭塞多见,患者除有部分眼球运动外,呈现四肢瘫痪,不能说话和吞咽,表情缺乏,就像全身被闭锁,但可理解语言和动作,能以睁闭眼或眼垂直运动示意,说明意识清醒。
一旦发现昏迷情况无论严重程度如何都应立即就医,在未得到医疗救助之前,可以协助患者脱离危险环境,同时让患者保持侧卧位,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性物件,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身旁有人工心肺复苏条件可早期行心肺复苏,及早恢复脑部血供和氧供,尽最大可能减少脑损伤。
进行吸氧、心电监护、保持侧卧位、输液及对症和病因治疗。
如依达拉奉等,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可以提高大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起到保护脑细胞的目的。
常见药物有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等,通过促进神经细胞的生存、轴突生长和突触生长来达到神经重构,进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功能修复,以及产生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的保护作用。
如丹红、灯盏花素、醒脑静注射液等,大部分为中药,主要作用机制是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达到改善脑部血液供应的目的。
主要针对颅脑部位所受的外伤,依据外伤机制及病因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
昏迷患者,都应禁止进食,待昏迷原因纠正后,可进食少量温度适宜的流质饮食,慢慢根据情况改为半流食,进而改为普食。同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昏迷原因纠正后,饮食可循序渐进平稳过渡,首先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面汤、米粥、面片等,如耐受,可慢慢给予易消化普通食物,如稀面条、软面包等,注意食物不要过凉、过热,不加入过多调味品。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等,避免饮浓茶、饮酒、碳酸饮料、咖啡、奶茶等刺激性饮品。
昏迷患者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把诱发昏迷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对症状的消除或疾病的恢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轻度昏迷者,可适当给予相应外界刺激,避免进入重度昏迷,重度昏迷应该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将头偏向一侧,也可采取侧卧位,将口腔低于咽喉,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意识完全丧失,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的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绝对卧床,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入气管,翻身采用低幅度、操作轻柔、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经常按摩四肢,防止肢体肌肉萎缩,以利功能恢复。
患者肩下垫高,使颈部伸展,防止舌根后坠,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因吞咽反射差、分泌物聚积引起感染,口唇干裂有痂皮者涂石蜡油,张口呼吸者,应将消毒纱布沾湿温水盖在口鼻上。
眼角有分泌物时应用热毛巾或脱脂棉擦净,眼闭合不全者应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一次,并涂抗生素眼膏,再用消毒凡士林纱条覆盖加以保护。
昏迷患者不能自己转动体位,最易发生压疮,应定时翻身、按摩,每2h一次,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等应及时擦洗干净,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及塑料床单上,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褥应随湿随换。使用的便盆不可脱瓷,盆边要垫上布垫,已有压疮可用0.5%碘伏泰擦拭,保持疮面干燥。
密切关注患者昏迷以后全身情况变化等,以及是否发热、口唇紫绀、大汗、抽搐、呼吸缓慢等情况,因此时患者不能描述,动态观察以及医学仪器监护显得尤为重要。
昏迷患者大多数不能理解及表达,此时应注意避免家属出现精神过度紧张,使患者家属能配合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部分昏迷患者在昏迷纠正后言语及理解力、表达力等会出现不如原来敏捷迅速,多属正常现象。
对于昏迷的预防,除了昏迷本身,还应预防昏迷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具体预防方法可参考如下几点:
避免受凉、劳累,预防感冒,饮食、作息规律。
做好防护,遵守各项危险品操作制度,危险物品放置归类明确,避免意外伤害。
有脑部及心脏疾病等病史的患者,做好疾病控制,预防发生昏迷。
[1]张清编著.家庭医学全书·彩图精装[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41.
[2]张萍.新编实用重症监护学[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6.02,82.
[3]张永华,王峻.常见内科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M].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04,11.
[4]崔丽英.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神经病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5,7.
[5]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急诊医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