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反酸

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 肖军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反酸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的症状。反酸常伴有烧心,多由于贲门功能不全和胃功能障碍逆蠕动导致酸性胃液反流至口腔,偶尔发生烧心和反酸无临床意义,但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长者,需要积极寻找病因。

  • 反酸可以分为生理性反酸和病理性反酸。生理性反酸常由于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佳以及过度疲劳,迷走神经兴奋促使胃酸分泌过多。某些粗粮,红薯、马铃薯等含淀粉较多的物质,会刺激胃产生大量胃酸。

  • 反酸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在不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时称反酸。常于餐后一小时发生,卧位、弯腰过腹内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病人也可发生于夜间睡眠时。

  • 频繁发生反酸的病人,进食后不宜立即卧床。为减少卧位及夜间反酸,睡前两小时不宜进食,睡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

  • 治疗反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抗酸药以及促胃肠动力药。目前最常用的抗反流手术是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目的是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烧心、吞咽困难、腹胀、打嗝嗳气
好发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胃溃疡、胃炎、幽门梗阻
治疗周期
视原因而定,一般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多可获得缓解
常用药物
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常用检查
胃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钡剂造影、食管测压
是否严重
长期反复反酸会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重要提醒
对于反酸频繁发生的患者,不宜精神过于紧张、过于疲劳容易造成迷走神经兴奋,促使胃酸分泌过多。长期持续胃酸分泌过多会破坏消化道黏膜,造成消化性溃疡,严重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以及上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反流到食管的胃酸,造成食管黏膜反复发生炎症反应,继而发生化生,形成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有癌变的风险。
病因

反酸多由疾病因素导致,也可见于生理性因素。疾病因素常见于食管疾病、胃部疾病,生理性因素主要是饮食不当、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

疾病因素

食管疾病

食管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食管憩室等疾病可导致食管动力异常,出现反酸症状。

胃部疾病

胃部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癌、幽门梗阻、胃轻瘫综合征等疾病可导致胃排空异常,出现反酸症状。

全身性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肝脾肿大等疾病也可出现反酸症状。

相关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胃溃疡、胃炎、幽门梗阻
非疾病因素
  • 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过度疲劳导致迷走神经过度兴奋促使胃酸分泌过多。

  • 食用粗粮、红薯、马铃薯等含淀粉过多的食物会刺激胃产生大量胃酸。不易消化的食物,剩余的糖份在胃肠里发酵,也会诱发反酸。

  • 长期酗酒,喜食辛辣食物,生活不规律,不定时用餐,喝过多的汽水,大量吸烟可刺激胃酸分泌过多。

  • 服用某些对胃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利血平等,遗传、妊娠等因素也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症状

反酸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可是多种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可表现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口腔,口腔感到酸性物质,也可伴发其他症状,如烧心、吞咽困难、腹胀等。

典型症状

反酸的典型症状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口腔,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

伴随症状

伴随烧心

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

伴随吞咽困难

常见于食管癌、继发性食管狭窄等。

伴随腹胀

常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腹腔内压增高如妊娠、肥胖、腹腔积液、便秘,以及长期胃内压增高如胃排空延迟、胃扩张等。

伴随打嗝嗳气

常见于幽门梗阻、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术后等。

并发症

食管狭窄

长期频繁反酸,引起食管炎反复发作导致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疤痕狭窄。食管狭窄会引起吞咽困难,病人常常感到胸骨后不适感、烧灼感以及刺痛。

Barrett食管

长期反流的物质刺激食管黏膜,使食管下段黏膜由复层鳞状上皮化生为柱状上皮。Barrett食管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以及烧心感,此病有癌变的风险,需要定期复查,检测疾病进展情况。

就医
当普通人频繁发生反酸,感到胸骨后不适或者烧心,或者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频繁反酸不缓解,甚至感到吞咽苦难,都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就医指征
  • 反酸频繁发作,伴随烧心、吞咽困难、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伴随并发症如食管狭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感到吞咽困难后胸骨后疼痛,需要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首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如果出现呕血、黑便以及胸痛,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反酸发生多长时间了?一般什么时候发生反酸?

  • 是否有其他什么症状?(如吞咽困难、烧心、腹胀等)

  • 最近或长期服用过什么药物?(如阿司匹林)

  • 是否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食管反流病)

  • 近期有精神紧张、压力大、过度疲劳等情况吗?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便常规检查发现患者有黑便和(或)呕血,则血红蛋白下降,粪隐血试验阳性,有助于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等疾病的初步诊断。

胃镜检查

是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最常用和最准确的检查方法,不仅能直视黏膜病变,还能取活检。随着内镜设备不断改进,对病变的观察逐渐增加了色素对照、放大观察,有效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查率。

B超检查

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可以早期明确诊断。超声扫查可以连贯地、动态地观察脏器的运动和功能。可以追踪病变、显示立体变化,而不受其成像分层的限制。目前超声检查已被公认为胆道系统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X线检查

钡剂造影对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很有帮助,可连续地摄片或摄成录像,对了解食管运动紊乱的相对静态变化极有帮助,能清楚地显示上食管括约肌及食管上部在吞咽过程中的运动是否正常。责门失弛缓症时可见食管体部扩张,有食物、分泌液、钡剂潴留,并注意食管末端,失弛缓症可见光滑似圆锥的鸟嘴改变。若鸟嘴样有任何的不规则改变,都应检查是否有责门癌的存在,两者在临床表现及钡剂造影上十分相似。它同时有助于发现弥漫性食管痉挛。当然,通过食管测压能够更准确地诊断这些情况。

CT检查

可以观察食管、胃占位性病变的侵及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病变的起源。

24小时食管pH监测

应用便携式pH记录仪监测24小时食管pH,明确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碱反流。

食管钡剂造影

有助于排查食管癌等其他食管疾病。

食管测压

是诊断食管动力异常的重要手段,是直接检测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的唯一方法。正常人LES静息压为10~30mmHg,如小于6mmHg易导致反流,当胃内压升高、LES压力不能相应升高(比值≤1)时反流发生。

食管联合电阻抗-pH监测

阻抗技术是在监测导管上放置一些连续的金属环,相邻的金属环在有物质通过时形成电环路,通过测定电环路的电阻(即阻抗)可以测定通过物质的性质。阻抗技术可以鉴别反流物的成分:液体通过金属环时,由于液体导电性能较好,环路中呈现低阻抗现象,面气体通过金属环时,由于气体的导电性能较差,因此环路中呈现高阻抗现象。从阻抗导管中阻抗变化的方向(从远端到近端,抑或从近端到远端)可以区别反流和吞咽。阻抗导管可以放置pH通道,结合反流物的pH值,可鉴别酸和非酸反流,此即称为食管联合阻抗pH监测。

诊断标准

反酸无具体的诊断标准,一般根据频繁发生反酸,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感到胸骨后不适或者烧心等症状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呕吐

呕吐有恶心和干呕的伴随症状,反酸没有恶心和干呕。呕吐物中一般含有未消化的食物,呕吐的液体量也比反流的胃酸量要多,两者很容易鉴别诊断。

反刍

反刍是不自主的将摄入的食物反流到口腔,并随后进行咀嚼再吞咽。通常发生在餐后半小时内,见于匆忙进食大量食物的健康人或者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反刍通常没有胸骨后不适感觉或者疼痛感,更加没有烧灼感。反刍患者通常伴有营养不良、体格消瘦等症状,而反酸通常见于有消化道基础疾病的人群。

治疗
反酸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对因治疗,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家庭处理

反酸的患者在家中注意进餐后不宜立即卧,睡时可以抬高枕头15~20cm。避免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大。

到院治疗

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

抑酸作用强,疗效确切,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

促胃肠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等,可以通过增加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

抗酸药

仅适用于症状轻、间歇发作的病人临床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反流手术,目的是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饮食

反酸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过冷或过热食物,严格戒烟、戒酒,养成饮食规律、少吃多餐的习惯。

饮食调理
  • 避免食用诱发反酸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浓茶。

  • 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提倡少食多餐。

  • 戒烟戒酒,烟酒对胃刺激过大,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恶化。

  • 少食产气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

护理

反酸患者应注意日常护理,可通过饮食调理减少患者的胃酸分泌,改善生活习惯,对症状消除和疾病的恢复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也可避免病情恶化。

日常护理
  • 反酸患者进食后不宜立即卧床,为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睡前两小时内不宜进食,睡觉时可将床枕头抬高15~20cm。

  • 注意减少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便秘、肥胖等,避免食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慎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药物以及引起胃排空延迟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钙通道阻滞剂等。

  • 患者应注意用药护理,了解药物性质,避免擅自调整药量。

病情监测

患者应密切关注反酸的频率,以及反酸的伴随症状是否好转,出现加重情况应告知医生。

心理护理

反酸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紧张,家人应细心、耐心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帮助改善不良饮食习惯,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预防

反酸的预防主要是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饮食,避免滥用药物等措施进行预防,可有效减少反酸症状的出现。

预防措施
  • 避免暴饮暴食,提倡少食多餐。

  • 避免精神过于紧张、过于疲劳,有意识地放松心情。

  • 避免进食引起胃酸分泌过多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等。

  •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食管疾病、胃部疾病。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五年制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47-349.

[2]姜玉珍,朱孝民,王秀丽主编.临床症状鉴别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07):207-20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