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3-05-02 08:01

病情描述:

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徐庆怀
徐庆怀主任医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擅长: 擅长脑瘤、颅内动脉瘤、脑血管搭桥、帕金森病、运动障碍...

已帮助30781

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对于急性或亚急性硬脑下血肿,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应积极手术治疗,防止出现脑疝,争取达到最好的疗效。对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没有发生脑疝,可先进行保守治疗,凡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明显症状者,应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尼莫地平、糖皮质激素、神经节苷脂、阿托伐他汀钙,硬脑膜下血肿量<30ml,选择保守治疗。
1、甘露醇:甘露醇被认为是缓解颅内高压的主要药物之一,20%的甘露醇能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具有确切的降压作用,但对于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大量受损的严重脑挫裂伤患者使用甘露醇可能会提高脑容量,诱发脑疝。因此需合理应用甘露醇,并在使用过程中提高警惕。
2、尼莫地平:作为一种钙离子拮抗剂,能阻断膜上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减少钙离子内流,从而发挥其抑制平滑肌收缩、解除脑血管痉挛、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脑微循环、保护脑神经元等作用。
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在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血脑屏障功能、保护脑组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控制颅脑创伤后炎症反应及继发性脑水肿的发生。但大剂量应用会出现如高血糖、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4、神经节苷脂:一种营养神经药物,在减轻继发性脑损害、改善受损神经元及促进轴索修复再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5、阿托伐他汀钙:对于没有发生脑疝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选择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可减轻炎症、影响血管生成(较大剂量),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依赖性得到明显改善,血肿逐渐吸收,但需要定期检测肝功能。
二、手术治疗
硬脑膜下血肿通过保守治疗后血肿量进一步增多且转为慢性,可行钻孔外引流血肿。血肿量>30ml,且伴发脑疝,需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如果脑疝时间超过2小时,不仅需要清除血肿,同时建议去骨瓣减压,有利于脑组织充分减压,保证患者能顺利度过随之而来的脑水肿期。
1、钻孔引流术:主要适用于血肿体积小、液化较完全、范围较局限且血肿密度较均匀、无新鲜出血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具有创口小等优势。
2、去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其具有可在直视下操作,手术视野清晰,可将颅内血肿完全快速清除,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带来压迫的优势,同时可彻底止血,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尤其对于术前合并脑疝或术中脑肿胀患者可随时将骨瓣取出,有助于最大程度减少脑组织压力。但该手术的缺点在于手术创口较大且操作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对患者周围脑组织损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高,不利于患者恢复。
3、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骨窗开口直径仅为2.5~3.0cm,在内窥镜直视下选择适当的进入路径即可将血肿清除,与传统大骨窗开颅手术相比,该手术作为微创手术可直接避开大脑表面的重要血管及功能区域,有效减少了各类不必要的脑损伤。
三、其他治疗
1、吸氧治疗:颅脑外伤后脑部耗氧量增加,吸氧后有助于改善脑挫裂伤部位脑组织供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氧耗、减少脑组织乳酸沉积、降低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脑水肿、减轻创伤后脑组织炎症反应、降低钙离子内流,减少内源性毒物,如乙酰胆碱、儿茶酚胺、兴奋性氨基酸等对脑组织的损害,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3、营养支持: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往往存在代谢率增高、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增多及低蛋白血症等状况,如得不到及时纠正则会加重机体各器官组织的损害、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纠正颅脑损伤患者代谢紊乱、提高抵抗力、减少并发症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降低病死率。
4、镇痛、镇静:适当镇痛、镇静可以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及焦虑,同时有助于降低脑氧耗。

咨询入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