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3-11-15 22:29 浏览 17934 次

病情描述: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吴浩
吴浩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 颈椎病、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

已帮助98455

周围神经损伤多需手术治疗,处理原则为尽早恢复神经的连续性及良好的缝合神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一、药物治疗
1、维生素B12: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也可用于亚急性联合变性神经系统病变,如神经炎的辅助治疗。禁用于已知对维生素B12过敏或以前发生过由于眼药引起过敏症状者,青光眼患者慎用。
2、甲钴胺:为治疗周围神经病类药,用于周围神经病和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如对甲钴胺或处方中任何辅料有过敏反应者禁用。
3、吡硫醇: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如脑震荡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炎脑膜炎后遗症等的治疗,改善头胀、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等症状。对脑动脉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精神障碍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较小,主要有皮疹、口干、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眩晕、头痛等,如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二、手术治疗
1、神经松解术:主要目的是将神经从周围的瘢痕组织及神经外膜内的瘢痕组织中松解出来,解除神经纤维的直接受压,改善神经的血液循环,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神经松解术有两种,解除神经外膜以及外层周围组织的瘢痕压迫的方法,称为神经外松解术。松解神经束间的瘢痕,解除神经束的压迫,称为神经内松解术。神经松解术应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必须十分细致谨慎,以防伤及正常神经束。
2、神经缝合术:方法有神经外膜缝合、神经束膜缝合及神经束膜外膜联合缝合三种。神经外膜缝合方法简单易行,对神经的损伤小、抗张力强,可减少混合神经由于束膜缝合而可能导致的功能束错位对接。因神经内的神经纤维在神经束内下行过程中互相穿插、交换及组合,故缝合时难以做到或难以维持神经主要功能束的准确对合,因而导致两断端缝合口间神经束常发生扭曲、重叠、交错等现象。有时两神经端常留有间隙而结缔组织增生,影响神经再生轴突的通过。神经外膜缝合术主要适用于周围神经近端(混合神经束)损伤的缝合,如臂丛神经、臂部神经和下肢坐骨神经等。神经束膜缝合或神经束膜外膜联合缝合主要适用于周围神经远端损伤的缝合,因此部位的神经其功能束(感觉、运动)多已明显分开,采用此方法可准确地对接神经束,如腕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腘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等。
3、神经移植术:根据移植神经段的组成和缝合方法分为:
(1)神经干移植术:是将直径相似的移植神经段置于神经缺损处,然后离断神经远近端分别以外膜或束膜外膜法进行缝合。
(2)束间神经电缆式移植术:是指采用较细小的神经支移植修复较粗大神经干缺损时,将移植神经裁剪组合成所需的束组数,再分别将裁剪的神经束组于两端先缝合数针固定,形成与缺损神经干直径相似的一段“神经干”,以增加神经束组的数目,便于神经两端的缝合及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神经缺损距离较长(15cm左右)或移植神经基床血液循环较差者,可采用吻合血管的神经移植术。移植神经供区有带桡动脉的桡神经浅支移植、带腓浅动脉的腓浅神经移植,还可采用小隐静脉动脉化的腓肠神经移植进行修复。
(3)同种异体或异种异体神经移植术:由于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其他尚有自体非神经组织的生物材料(骨骼肌、静脉、羊膜、筋膜、神经膜管)及非生物合成材料(聚乙醇酸、多聚丙酸管、硅胶管)等桥接神经缺损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验室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临床应用上还未见成熟的经验报道。
4、神经移位术:神经近端毁损无法缝接者,可将另一束不重要的神经或部分正常的神经断离,将其近端移位到较重要的、需恢复肌肉功能的损伤神经远端上,使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恢复。如臂丛神经根部撕脱伤后可采用副神经、膈神经、颈丛神经运动支、肋间神经甚至健侧第七颈神经根等移位到上肢重要的损伤神经的远端上。
5、神经植入术:神经受到严重的撕脱伤、牵拉伤或火器损伤,造成神经远端支配的终末效应器及所支配肌肉的入肌点或感觉受体的毁损,表现为仅有神经近端完好,但无法直接与支配效应器的远端神经缝接修复,不能恢复终末器的功能。为解决这一难题可将运动神经的近端分成若干束植入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中形成新的运动终板,恢复部分运动功能。将感觉神经近端分成若干束植入支配区皮肤真皮下,形成新的感觉受体而恢复感觉功能。
三、其他治疗
1、神经电刺激治疗: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所引起的周围神经性疼痛,通过短时程,通常为一至两周的治疗,减少疼痛的传导和接受,从而缓解疼痛。
2、针刺治疗:明确本病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治则,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制定针灸处方,并随症加减配穴。

同科室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咨询入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5)第 00017 号
中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43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4)3718-184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5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