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儿童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耳闷胀感、听力减退

相关疾病: 鼻咽癌 鼻窦炎 分娩期并发症

相关检查:鼓室导抗图、耳显微镜

相关手术:鼓膜切开术

相关药品:头孢曲松钠、奥硝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分泌性中耳炎视频

更多>

分泌性中耳炎文章

更多>

50岁男性耳朵间歇性流水样耳鸣,竟是分泌性中耳炎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患者为50岁男性,1个月前出现双耳闷堵感、听力下降、间歇性流水样耳鸣症状,检查显示存在传导性耳聋、鼓室积液,不伴有耳流脓症状,最终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多数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患者双耳听力恢复,伤口愈合较好,未再出现耳内流水样耳鸣症状。【基本信息】男、50岁【疾病类型】耳漏(分泌性中耳炎)【就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4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鼓膜切开引流术)+外用药物冲洗治疗(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药物治疗(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治疗周期】住院3天,定期复查【治疗效果】患者双耳听力恢复,伤口愈合较好,未再出现耳内流水样耳鸣症状一、初次面诊患者为50岁男性,前来就诊时,表情较为痛苦,表示耳朵听力下降,需要大声讲话才可听到。自述在1个月前出现双耳堵塞、听力下降、间歇性流水样耳鸣症状,自行服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询问既往病史,诉说既往体健,并未有肿瘤、外伤、接触危险因素以及传染病病史,为进一步诊治疾病,来我院就诊。给予患者进行检查,显示双耳听力下降,伴有耳鸣,按压双耳耳屏时,患者耳堵症状有所减轻。为进一步明确病因,于是给予患者完善检查。给予患者耳镜检查,显示双耳鼓膜内陷,且存在积液,伴有鼓膜活动受限,行声导抗测试,鼓室导抗图呈B型曲线,听力测试为传导性耳聋,患者鼻镜、咽喉镜未见鼻咽部明显占位。再给予患者颞骨CT扫描检查,显示双侧中耳腔密度增高,提示为鼓室积液。综合上述检查结果及患者过往病史,可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二、治疗经过由于患者分泌性中耳炎情况较重,因此需要通过耳内镜下鼓膜切开术观察具体情况。在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处理后,顺利行鼓膜切开术。在耳内镜下观察患者情况,可见患者双耳鼓室积液淡黄色,给予负压吸引鼓室积液,并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冲洗鼓室,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并未出现眩晕等不适症状。术后行分泌物细菌培养,显示为肺炎链球菌。患者返回病房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唑肟钠静脉输注进行抗感染治疗。3天后,患者自述双耳闭塞感好转,且无耳鸣、疼痛症状,耳镜检查鼓膜前下限存在切口,并未出现其他异常情况,给予出院处理,并嘱患者定期复查。三、治疗效果患者手术过程较为顺利,并未出现眩晕等不适症状,术后安返病房,并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3天。术后第2天,患者双耳闭塞感逐渐好转,听力逐渐恢复。术后第3天,患者双耳堵塞感症状明显好转,耳鸣症状完全消失,检查双耳耳廓并未出现红肿,鼓膜切口部位也并无渗血、渗液,给予出院处理。术后1周时,患者双耳听力已恢复,伤口愈合较好,双耳未再出现流水样耳鸣症状,复查耳镜、颞骨CT等检查,并未出现异常。其后在术后2周、4周复查时,也并未出现异常情况。四、注意事项看到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缓解,我内心感到十分高兴,但患者出院时并未彻底痊愈,且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会出现反复,因此患者仍需仍存在以下注意事项:1、患者日常需要保证外耳道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水或挖耳时用力较大,以免影响伤口愈合。若不小心进水后需要及时给予消毒处理,并观察是否出现异常情况;2、患者在出院后也需要避免用力擤鼻涕,以免导致耳堵塞症状加重;3、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证环境安静,避免过于嘈杂,以免导致听力下降症状加重;4、患者在身体状况恢复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如跑步等,可以增强身体抗病能力。五、个人感悟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而言,可以选择给予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但像本案例的患者一样,自行服用抗生素药物不佳时,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清除中耳积液,同时按照具体病原体给予相应抗生素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感染。若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耳堵等症状时,建议积极到医院就诊,给予相应检查,明确病因后给予及时治疗,避免将疾病拖延。

作者:龙海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阅读量: 4477

左耳嗡嗡响能自愈吗

左耳嗡嗡响医学上指耳鸣,其原因很多,如果是疾病所致的耳鸣,通常不会自愈。部分发作时间较短,且无明显病因的耳鸣,可以自愈。  左耳嗡嗡响的原因可能为耵聍栓塞、分泌性中耳炎、外耳道炎、一过性耳鸣、内耳疾病等。若为耵聍栓塞导致,通常取出耵聍后即可好转。若为中耳炎导致,在恰当应用药物治疗后,待炎症消退,耳鸣症状也可得到改善。若为一过性耳鸣,通常由于休息不足或贫血引起,一般在充分休息、改善贫血后可以好转。若为内耳疾病引起的耳鸣,药物干预后部分患者可治愈。如果耳鸣持续时间较短,且无诱发原因,有自愈倾向,通常不需要特殊干预。  对于经常出现左耳嗡嗡响情况的患者,建议到耳鼻喉科检查一下,明确病因后对症处理。

作者:林晓昕 北部战区总医院 阅读量: 24050

耳闷耳堵时要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大多数人都知道耳朵流脓了是中耳炎,那么耳朵不流脓是不是就不会得中耳炎了?错!只要是发生在鼓膜以内中耳腔的炎症,都叫中耳炎。如果鼓膜穿孔,脓液流出,是化脓性中耳炎。如果鼓膜完整,细菌毒力较小,分泌物积聚在中耳腔,就是分泌性中耳炎,也叫卡他性中耳炎。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疾病吧。  一、为什么会得分泌性中耳炎?  在中耳炎系列科普一:您对耳朵知多少——耳朵的解剖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耳朵分为外、中、内耳,中耳腔通过前内侧的咽鼓管通向鼻子的后方,也就是说咽鼓管是连接耳朵和鼻子中间的一个管道,它最重要功能就是保持中耳腔和外面的压力平衡。当感冒或其他原因导致咽鼓管不通畅时,中耳腔内的空气就会被人体逐渐吸收掉,耳朵就开始发闷、甚至积液。  从下图可以看出,咽鼓管在小儿比较宽、短、直,在成人比较窄、长、斜,而小朋友抵抗力不如成人,容易感冒,所以中耳炎在小朋友更为多见。而上小学的小朋友们,由于会出现鼻子后方腺样体的生理性肥大,堵塞咽鼓管在鼻子那端的开口,也会出现此病。在成人,除了最多见的感冒外,反复发病者要警惕鼻咽部肿瘤——鼻咽癌的可能!  二、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会有哪些症状呢?  在小小孩儿,因为他们不会表达,所以家长最先发现的是孩子听力筛查不通过或者对声音反应不灵敏。  在小朋友,有些会自己告诉家长听不清声音,有些则是家长发现叫他(她)不答应或者看电视时电视播放声音比以前增大。  在成人,最先感觉到的就是耳闷和听力下降。耳朵内像塞了团棉花一样,也像洗澡耳朵进了水一样,闷闷的好难受。自己讲话像被蒙在鼓里,声音很大却出不去,听别人讲话又听不太清楚,需要别人大声说话或重复讲才能听清。也有很多病人会伴随耳痛、耳鸣等不适。  三、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1、得了中耳炎,好心烦、好难受,医生,我该怎么办?  别急,首先要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炎症引起的,可以应用消炎药、粘液促排剂使炎症消退、分泌物排出;如果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要治疗腺样体;如果是肿瘤引起的,就要抗肿瘤治疗了(好在肿瘤发病率很低,绝大部分病人都是炎症引起的)。  注意!发病部位在鼓膜内侧,而鼓膜是完整的,所以这个时候,任何滴耳液都会被鼓膜挡在外面,起不到消炎作用的!  2、是不是所有的分泌性中耳炎都可以拿药物治好呢?多久能好呢?  我只能告诉您大部分病人能好,至于您能不能好、多久能好,这个只能边治边看。药物治疗又省钱又不用挨刀,是首选治疗方案哦!在治疗时,如果能乖乖地用药、听话地把烟酒戒掉,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您治愈的几率大大增加。如果能吹吹气球、嚼嚼口香糖、捏鼻子鼓鼓气,那最好不过了,这些动作能有效促进咽鼓管开放,促进疾病康复,是小朋友们的最爱,也是大朋友们加强亲子交流的好时机哦!  3、什么时候需要做手术呢?怎么做手术呢?  大部分病人通过药物治疗都能康复,如果规范地保守治疗两个月,仍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抱歉地通知您,您需要住院手术治疗。手术一般住院一周时间,儿童全麻、成人局麻下做手术。  手术很简单,在鼓膜上切个小口,把里面的积液排出,然后放一个通气管在鼓膜上,方便引流耳内积液,同时保持中耳内外压力一致,促进咽鼓管功能的康复。如果只是穿刺鼓膜抽液或者单纯切开鼓膜,因鼓膜的愈合能力很强,愈合后的鼓膜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很容易再次出现积液,所以放置通气管很有必要!手术效果杠杠滴,做完手术,立马觉得耳朵好使多了,那是必须的!  手术是不是很简单啊?是不是觉得自己都能做下来了?千万别!耳朵的手术非常精细,都是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如果操作不慎,轻者引起耳道破损出血,严重者引起鼓膜大穿孔,甚至耳流脓和严重耳聋!手术都不是一日之功,还是由我们来操刀比较安全些!  4、做完手术有什么注意事项?管要戴多久?  手术做完了,钱花了,罪受了,可是治病并没有结束,如果不注意以下几点,可能前功尽弃:  (1)耳内不能进水!!手术做完了,鼓膜上有孔还有管,如果耳内进水,污水会沿着通气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感染、流脓,这绝对是雪上加霜了!所以,平时洗头发、洗澡一定要把耳朵堵好,游泳、潜水之类的活动肯定不能去了。如果出现耳流脓,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2)避免感冒!感冒可能会使中耳炎复发,或者合并化脓性中耳炎。有些人说我控制不了感冒,我只能说您还是尽量控制吧,健康虽然由医生保驾护航,也得您积极参与呀。  (3)不要掏耳朵!做完手术后,耳内可能会有瘙痒、异物感,这都是正常的。千万不能拿棉签掏耳朵,盲目掏耳可能会把鼓膜上的通气管带出来,更糟的是可能会把通气管推进中耳腔,掉到耳朵深部,还得再做一次手术把它取出来,尽是没事找事啊!  (4)敢不敢活动啊?一般的运动、跑步都没有问题的,极少数病人会出现通气管自行排出的情况,大部分患者都不会有问题,定期到医院复查就可以了。  中耳通气管一般需佩戴三个月至半年时间,定期到门诊复诊,复查声导抗测试了解咽鼓管功能恢复情况。如果功能已恢复,可以取出通气管,鼓膜会自行愈合。如果功能未恢复,需继续佩戴,甚至终身戴管。  5、如果不做手术会怎样?  如果该做手术而没做,拖延治疗,耳内的分泌物会由稀薄的水变成粘稠的胶,俗称“胶耳”。如果还不及时手术,鼓膜会内陷加重,粘在鼓室内壁上。如果还不手术,鼓膜会继续内陷,失去鼓膜弹性,甚至内陷形成胆脂瘤,破坏听骨、面神经等结构,小病变大病,小手术变大手术。由于咽鼓管功能一直未得到及时恢复,此时即使做了花费两万多的大手术,手术后极易再次出现鼓膜内陷、鼓膜愈合不良、胆脂瘤复发等问题。到了这个时候,妙手也难回春啊!所以,看病要趁早!!!趁早!!!

作者:王林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阅读量: 11555

分泌性中耳炎好转迹象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感受着生活的五彩缤纷,品尝美味佳肴,观看歌舞演出,这些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美好的体验,而感受这些的美好的体验都离不开我们的五官,而生活中总有很多疾病危害我们五官的健康,今天就来说说一个常见的影响听力的疾病--分泌性耳炎。  那么分泌性耳炎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呢?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是听力下降以及中耳积液的减少,一般小孩子患病的概率更高,危害也更大,由于人类语言交流的能力主要是在儿童时期,所以一旦患此病后没有及时治疗会很有可能导致成年后语言交流理解能力很差,这是应当注意的。  那么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耳朵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声音依次通过这三个部分传入脑内,这三个部分无论哪一个出了问题,都将使我们的听力大受影响,而分泌性中耳炎由它的名字就能知道是影响中耳的一种疾病。  在中耳这个部分包含了好几个结构,其中一个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堵塞,就如同一个水管一旦被堵住,水自然流不了。中耳中的咽鼓管通气发生问题,原本的气体被耳朵内部吸收,导致耳朵内出现负压,也就是说外面的压强高于里面,导致里面的静脉扩张,由于总体体积相同,扩张越大,外面的膜越薄,导致被膜包裹的血清渗透出来,最终导致听力故障。  分泌性中耳炎好转的迹象非常容易确认,如果患者感觉最近的听力有了明显的上升,并且耳朵的肿胀之感也有所减轻之后,就说明分泌性中耳炎有了好转的迹象。除此之外,也可以去医院检查耳内积液是否减少,如果减少则也能说明病症减轻。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分泌性中耳炎好像听上去也危害不大,但事实上很多病都是有并发症的,这些都会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最主要的是很多病其实只要在生活中注意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这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注意保持耳朵的干净,对耳朵出现的各种症状加以警惕,必然能使我们远离这些疾病。

作者:王博敏 临猗县中医医院 阅读量: 41155

分泌性中耳炎问答

更多>

分泌性中耳炎医院

更多>
分泌性中耳炎 推荐专家
杨阳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耳鼻咽喉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杨阳,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博士后。在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癌症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局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各1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国... 展开
个人擅长: 耳鼻咽喉、鼾症、新生儿耳廓无创整形等耳鼻咽喉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