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眩晕(别名:梅尼埃病)
挂号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头部
多发人群:青壮年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眩晕、耳鸣、耳聋
相关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听力检查
相关手术:淋巴囊切开术
相关药品:维生素B1、维生素B6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内耳眩晕症吃点什么药
37622次播放72次点赞
治疗内耳眩晕症的特效药
80020次播放100次点赞
内耳眩晕症的表现
24824次播放190次点赞
内耳眩晕症做什么检查
20634次播放448次点赞
内耳眩晕症吃什么药
23224次播放397次点赞
治疗内耳眩晕症多少钱
40120次播放307次点赞
什么是内耳眩晕症
32214次播放107次点赞
内耳眩晕症怎么引起的
47482次播放434次点赞
内耳眩晕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反复发作,具体如下:1、耳石症:易治疗且效果好,其特点为反复发作,终生复发,一年内复发率为50%,脱落可发生在一侧或两侧,发作时无法控制平衡,可致脑血肿;2、美尼尔症:多见于女性,病程可贯穿一生,表现为眩晕,耳聋,耳鸣,耳闷胀,其特点为波动性发作,越来越重,导致听力受损,可致耳聋;3、双侧前庭功能下降:不能维持平衡,严重影响生活和自身安全。
作者:刘吉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阅读量: 4866
内耳眩晕症,顾名思义是因为内耳的疾病引起的。内耳是人耳的一部分,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内耳是最重要的,外耳起到集音的功能,中耳起到传音的功能。内耳起到感音的功能,除了感音的功能之外,还有平衡的功能。内耳分成三部分,耳蜗、前庭和半规管。耳蜗就是管感音、前庭和半规管,是来管平衡的。正常人能维持姿势,能自由地行走、跳跃,甚至做些较高难度的动作,这里内耳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内耳包括前庭和半规管,前庭有两个很重要的部位叫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和球囊是管理加速度的,椭圆囊管水平加速度,球囊管垂直加速度。另外每侧有3个半规管,两侧有6个半规管,这6个半规管是管人体360°,即整个立体空间的,一个加速度的变化。只要人体在行走,或者在任何活动时,整个内耳,包括椭圆囊、球囊,还有3个半规管,都在进行着精密的活动,给大脑中枢提供精细的人体定位信息。这样才可看清楚周围物体,同时才能维持稳定的正常姿态,或者说姿势,这是内耳的功能。内耳两大功能:1、听觉,老百姓都可以理解,说到前庭功能主要是维持平衡的功能,这也是内耳一大重要功能,相对而言没有听觉,大家可以理解的更透彻;2、维持平衡的功能,对人体的姿势判断、对正常的行走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内耳前庭的功能和半规管,即平衡功能出了问题,那病人感觉到的就是眩晕,这就是所谓的内耳眩晕。
作者:刘吉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阅读量: 5476
64岁的市民张女士,半夜醒来,突然出现天眩地转,不敢睁眼,头一转就会出现眩晕,同时出现恶心呕吐,因为眩晕四处求医,未得到缓解。后来听朋友介绍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后,判断引起眩晕的原因为“耳石症”,经过耳石复位治疗,3天后张女士便感觉症状减轻不少,随后又给张女士开中药对症调理,最终患者的眩晕逐渐缓解,随访无复发。 耳石症患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但是由于目前还有许多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被当作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疾病治疗,误诊率很高,还有些人以为是得了什么魔症。 耳石症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的短暂眩晕和眼震。一般情况下,人在翻身、起床、躺下或者低头、仰头时眩晕感觉明显。这种“眩晕”不会像脑梗或脑出血一样,出现生命危险。它的发生(眩晕)一般只在体位改变的时候出现,因此它又叫“位置性眩晕”,天旋地转身体下坠的感觉,并且每次眩晕持续的时间一般在1分钟以内就缓解了。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耳石症发生在中耳的半规管,中耳与半耳管相连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表面有一层胶质膜,胶质膜表面的碳酸钙颗粒称为耳石。当耳石脱落后,就会掉进半规管里,当体位变动时,半规管里的耳石颗粒就会随着体位从上往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引起半规管内的淋巴液震动,刺激半规管的毛细胞,把这种震动感传递到脑干和小脑,就会引起眩晕的感觉,还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恶心、呕吐、心慌等感觉。有些人认为耳石症是“耳屎”,这是不正确的。我们通常所说的“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在外耳道分泌的,可以掏耳朵时清理出来,而半规管的耳石与外耳道是不相通的,不可能通过掏耳朵或手术的方法清除掉,只能通过耳石复位的方法进行治疗。 耳石症的发病因素仍不明确,它可能是一种孤立的特发症状,也可能是由某些疾病因素引发而来。例如耳石病,迷路发生老化或退行性变时,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再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内耳供血不足,因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内耳供血不足,椭圆囊的囊斑上的胶质膜因营养障碍而变薄,耳石脱落后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耳部感染可因细胞碎片的凝集或双侧前庭功能不对称而致发病。头部外伤也可能引起耳石症,录人的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后,耳石会脱离原来的位置,滚落到半规管里,随着头部的活动而刺激毛细胞,导致剧烈眩晕。 耳石症发生后不要惊慌,因为耳石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比较好,大多病人都能痊愈。但是要注意与脑干或小脑梗塞、出血、桥脑小脑角肿瘤、美尼埃综合征等疾病鉴别。患者发病后要注意有没有头痛、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喝水发呛、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如果没有这些症状,脑卒中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作为普通人也不可能准确的鉴别,所以还是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的可能。耳石症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法,不同的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方法不同,常用的手法有Epley手法或Barbecue翻滚法,前者主要针对后半规管的耳石症,后者主要针对水平半规管的耳石症,复位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位于半规管的耳石回复到椭圆囊中,患者的眩晕症状就会缓解。
作者:兰俊 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阅读量: 4493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学术名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引起眩晕的最常见内耳疾病,任何人都有耳石症发作可能,但老年人更常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顾名思义: 良性:尽管眩晕剧烈,引起患者恐惧和痛苦,但不会有生命危险。 阵发性:发病突然且眩晕持续时间较短。 位置性:特定的头位或运动会诱发发作,翻身、起床、转头和抬头等都可能诱发。 耳石症怎么引起的? 大部分耳石症没有明确原因,可能原因包括外伤、偏头痛、其他内耳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长期单侧卧位睡眠、因手术或疾病需长期卧床。 耳石是人体内耳中正常存在的碳酸钙结晶,对于维持我们身体运动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耳石正常情况下位于内耳中央,当耳石从正常位置脱落,就会漂浮在内耳半规管中或附着在平衡感受器的错误位置上。当我们改变头或身体位置,这些脱落的耳石随着重力在错误的方向移动,我们的大脑接受到脱落耳石诱发的错误信号,我们就会产生身体或者周围物体在飞速旋转的错觉。 耳石症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耳石症主要症状有: 体位诱发的短暂剧烈眩晕、旋转感或不稳感(一般1分钟内) 恶心,严重者有呕吐 平衡不稳感或漂浮感 每人病情不一样,临床表现也并不完全相同。耳石症患者一般在数秒至数分钟的剧烈眩晕后,会出现头昏或不稳感,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有一些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可能眩晕不会特别剧烈,仅在起床、仰头、弯腰、低头时感到短暂的不稳感。耳石症仅在头位变化时出现眩晕,不会引起持续的严重头晕,不会影响听力,也不会到导致昏迷。但耳石症发作时的头晕会增减跌倒的风险。 耳石症的诊断方法? 有经验的医生仅靠询问病史和查体可明确诊断。医生会通过转动您的头部使脱落的耳石运动,诱发您眩晕的感觉,并观察您的眼球来判断您是否患有耳石症。最常见的耳石症检查方法是Dix-Hallpike试验和仰卧滚转实验,连个检查都无创,简单易行。 耳石症怎么治疗? 耳石症的首选治疗是手法复位,可徒手或借助仪器完成,有经验的医生仅需数分钟即可治疗完毕,有效率在80%以上。手法复位的目的是使脱落的耳石复位到原来的位置不再导致眩晕,而不是将其取出。经医生确诊后,您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在家里行家庭康复复位治疗。 药物治疗: 原则上药物并不能使耳石复位,但鉴于BPPV可能和内耳退行性病变有关或合并其他眩晕疾病,下列情况可以考虑药物辅助治疗。 1、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类疾病。 2、复位后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 3、因前庭抑制剂可抑制或减缓前庭代偿,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手术治疗: 对于诊断清楚、责任半规管明确,经过1年以上规范的耳石复位等综合治疗仍然无效且活动严重受限的难治性患者,可考虑半规管阻塞等手术治疗。 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训练方法,通过中枢适应和代偿机制提高患者前庭功能,减轻前庭损伤导致的后遗症。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BPPV患者耳石复位的辅助治疗,用于复位无效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的病例,或在复位治疗前使用以增加患者对复位的耐受性。如果患者拒绝或不耐受复位治疗,那么前庭康复训练可以作为替代治疗。 耳石症可以自愈吗? 即使不治疗,耳石症一般也会在数周内痊愈,一般第1次发作时的症状最严重,以后会逐渐减轻。需要注意的是,耳石症除了引起恶心、运动不适外,还会出现不稳感,可能会引起的跌倒。老年人或其他平衡障碍患者,跌倒的风险更高,建议尽快就医治疗。 耳石症多久能完全康复? 耳石症复位治疗时,您可能会感到眩晕、恶心呕吐和失去方向,大部分患者复位后这些症状会即刻消失,少部分人仍会感到不稳感,即使成功复位,部分患者也会感到运动时不稳或漂浮感,这些症状一般数天或数周会逐渐消失,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恢复正常活动对康复非常有利。有跌倒史的老年患者更需要尽快寻求医护帮助。 耳石症为什么需要复查? 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的有效率在79.4%-92.7%,但是有12.8%-15.3%患者需要复位两次。如果首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减轻,但没有完全消失,需要1周后复诊,判断治疗效果,并考虑再次复位治疗。 经过两次复位症状仍不能缓解的病人更需要复查。复查目的是再次评估耳石症的诊断是否准确,因为很多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可以有类似耳石症的症状,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位治疗是没有效果的,有研究证明,这部分患者中有1.1%-3%左右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因此,建议大部分耳石症患者复位治疗后按时复查,尤其是经治疗没有完全缓解患者,不仅可以加速康复过程,更重要的是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潜在病变。 耳石症怎么预防? 不幸的是,耳石症可能会复发,复发的几率可能和外伤、内耳和全身状态、年龄等因素有关。尽管耳石症治愈率很高,但医学研究目前没有可靠的预防复发的方法。如果有持续的眩晕、不稳感症状,随访尤为重要。 患者自己怎么做有助于康复?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多活动,避免过多卧床休息。 避免使用镇静、止晕的前庭抑制药物。 有条件患者可以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训练方法,通过中枢适应和代偿机制提高患者前庭功能,减轻前庭损伤导致的后遗症。
作者:丁秀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阅读量: 4861
内耳是脊椎动物耳朵的最内部,在接近颅底的部位,隐藏在坚硬骨质中。内耳主要负责声音感知和平衡。 内耳也叫迷路,通常是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有两个主要系统:耳蜗:将来自外耳的声压模式转换成电化学脉冲,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负责听觉;前庭系统:负责感受身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负责平衡。骨迷路由三部分组成:前庭,半规管和耳蜗。前庭是骨迷路的中心部分,负责身体水平面和垂直面运动感知;骨性半规管半规管有3个,外侧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负责身体旋转运动感知;耳蜗形状似蜗牛,负责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内耳可因多种原因造成内耳疾病,而内耳疾病会使患者产生耳部不适、闭塞感、耳胀满感、疼痛、耳鸣、听力损失,眩晕等症状,通常是由于外伤、感染所导致的,内耳出现问题一般预示身体听力系统病变较严重,需要尽早寻找医生帮助。
作者:丁秀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阅读量: 4604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引起眩晕最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之一。眩晕发生在头位变动时,起病突然,患者感觉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短于40秒,本病有自限性,于数天或数月后渐愈,故称为“良性”。常见的诱发体位为起、卧位或在床上翻身、转头,也可在乘车时突然加速或减速时出现,严重时不仅眩晕,还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变化体位时可见眼震,即眼球的震动。虽然持续时间只有数秒钟到数分钟,但患者的恐惧感带来的心理威胁要远远大于疾病本身。 BPPV病因为耳石病、外伤、内耳供血不足等。BPPV通过体位Dix-Hallpike及Roll试验进行确诊及手法复位。这一步通常是在医院进行的。常有一些患者手法复位后仍有头昏沉感属于正常,一般持续3-7天。那么,如果患者持续有旋转感怎么办呢? 首先是保持健侧卧位,一般在医院完成体位Dix-Hallpike及Roll试验时,如果阳性,医生都会告诉患者病变在左侧还是右侧,然后我们保持健侧卧位一天。 其次是Brandt—daroff习服训练,也称眩晕习服训练。患者坐床边,头偏健侧45度角,迅速向患侧侧卧位,头向斜上方45度角。待眩晕消失后停留30秒。坐起再等眩晕消失,然后向对侧重复以上动作,停留30秒,坐起。整个治疗练习重复10—20遍,每天3次。眩晕消失后2天停止。如此坚持两周后眩晕即消失。 此外,对于长期前庭功能低下需前庭康复的患者可适用一些常用的前庭康复方法,适合患者在家自己训练。训练时诱发眩晕是正常的,不必紧张。 1、头部训练:(1)低头、抬头;左右歪头(耳朵靠肩膀);(2)向两侧转头;(3)以上动作分别在睁眼和闭眼下进行。 2、凝视训练:(1)眼球上下左右转动;(2)墙上挂个标记物,头部边运动边凝视标记物;(3)家人手持标记物移动,患者头部边运动边凝视标记物。 3、位置训练:(1)坐凳子低头系鞋带动作;(2)弯腰系鞋带动作,头先转左侧脚再转右侧脚;(3)平卧,向一侧翻身;(4)卧床,由躺坐起;(5)以上动作分别在睁眼和闭眼下进行。 4、姿势训练:(1)双脚靠拢,站立;(2)单脚站立;(3)走直线;加强直线运动——脚尖紧挨前脚脚后跟;(4)站立和行走情况下重复头、眼动作;(5)找个中心点,走圆圈。(6)上下楼梯;(5)以上动作分别在睁眼和闭眼下进行。 5、训练要求:(1)每天2次,每次15分钟;(2)循序渐进,训练中轻度眩晕是正常的;(3)涉及站立、行走的训练,尤其是闭眼进行的需要家属适当保护。
作者:李欣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阅读量: 92274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