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介入外科
介绍:
血管介入外科自建科以来,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和各科室领导同事的鼎立相助下,全科人员齐心协力,励精图治,科室发展蒸蒸日上,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填补了威海医疗领域多项空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科室目前开展的介入项目包括:
1.动脉性疾病:腹主动脉瘤,腹腔内血管病变如肾动脉等,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主髂动脉闭塞症,锁骨下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狭窄,糖尿病足,急性动脉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动脉夹层等。
2.静脉性疾病: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性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等。
3.淋巴系统疾病:下肢淋巴水肿、丹毒等。
介入、血管外科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医护团队,多数人员具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经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等多中心联合开展多项学术研究。目前已成为威海地区集宣教、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专业血管疾病医疗团队,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特色诊疗
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该疾病发病特点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坏疽。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每次行走的距离、休息的时间一般较为固定;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息痛,即在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多由轻微的肢端损伤诱发。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血液粘着性增高及高龄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最大,二者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4倍,合并存在危险性更高。
我科室已利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开刀与介入杂交技术等多项手段成功解决外周动脉闭塞、栓塞、夹层、动脉瘤等多种疾病。此外我科室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联合开展多项课题,学术交流密切。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周围静脉血管常见的疾病,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下肢静脉血栓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可直接危及生命。为了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建议高危血栓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拦截大块致命性血栓。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双向溶栓溶解血栓,为了预防慢性血栓后遗症的形成,若无抗凝禁忌症,建议患者使用抗凝药物3-6个月,具体用药方案是根据患者情况,由我们血管介入外科医师制定。
3、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浅静脉曲张患病率与日俱增,有报道称发达国家成人患病率可达50%,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1.患肢浅静脉的变曲、扩张、隆起,甚至迂曲或团块状,站立时明显。2.患肢的沉重感、酸胀、肿胀,踝部、足背可出现水肿,严重者小腿下段亦可出现水肿,3.患肢后期出现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包括皮肤瘙痒、皮炎、湿疹、色素沉着、溃疡形成。本病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包括:1.血栓性浅静脉炎2.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我科室采用静脉造影分析评估下肢静脉状况,排除手术禁忌症后,采用高位结扎微创腔内治疗等方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上述方法治疗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针对静脉型溃疡,我科室率先采用臭氧气浴、富血小板血浆(PRP)、游离皮瓣等技术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
联系方式
地址:综合住院楼12楼西
电话:0631-3793346
- 推荐专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