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科
介绍: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0年,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成长,伴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60多年风风雨雨,特别注重在综合医院发展中医药特色,挖掘祖国医学遗产,走中西医结合道路,找准中医药工作的切入点,探索出一条继承与发展特色中医药工作的新途径。
2011年中医科被市中医管理局批准为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2016年中医科被批准为全国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下设有中医门诊、中医病房、中西医结合康复病房、针灸室、中医理疗推拿室、特色诊疗室。目前有医护人员48名,其中医师24名,护士24人,硕士生比例为29.17%。
中医门诊:安排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高年资主治医师出诊,以中西医结合为手段,善于运用中草药治疗中风病及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合并症、高血压病、冠心病、感冒发热、急慢性咳嗽、脾胃病、眩晕、更年期综合征、疼痛症、月经病、盆腔炎、颈肩腰腿疼痛、痰湿、亚健康调理等。
中医病房、中西医结合病房:以中西医结合为手段,重点突出中草药、针灸、水罐、热奄包、耳穴压丸、刮痧及康复的综合运用,主要收治以下病种:中风病、中风后遗症、眩晕、冠心病、糖尿病合并症等。
开展了中药塌渍疗法,为治疗多种疾病的辅助疗法。如中风后遗症、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疲劳综合征、糖尿病并发症、单纯性失眠、便秘、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病、月经病、更年期综合症等。
针灸室:开展项目包括:传统针灸疗法、特效腹针疗法、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贺氏三通疗法、电针、火针、温针灸、拔罐、走罐、闪罐、冬病夏至三伏贴、中药泡洗等。传统针灸疗法对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血管神经性头痛、胃炎、面神经麻痹、呃逆、落枕、失眠、月经不调、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遗尿、痤疮、鼻炎、耳聋耳鸣等症疗效显著。
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自2004年开展以来,对脑出血、脑梗塞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脑供血不足、癔病等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脑血管病引起的饮食水呛咳、言语不利、口眼歪斜、肢体活动不利等疗效独特。特效腹针疗法是2005年开展的疗法,主要对老年性便秘、胃肠功能紊乱、痛经、盆腔炎、附件炎、黄褐斑、减肥等疗效显著。
2017年开展新项目:火针治疗带状疱疹,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
中医理疗推拿室:采用中西医结合融入现代科学的康复理念,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如下疾病:中风(脑梗死、脑出血)、颅脑损伤、脊髓外伤等原因导致的偏瘫、截瘫、失语、吞咽障碍、尿便障碍等。
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不适合手术者)。颈、肩、腰、腿痛(如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症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等),网球肘、各种神经肌肉损伤、各种神经痛、多种类型头痛、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各种急慢性炎症:肺炎、中耳炎、关节炎、盆腔炎、附件炎、带状疱疹、甲沟炎、褥疮、乳腺炎、咽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特色诊疗室:以纯中医理念,开展特色治疗,包括针灸、火针、热奄包、水罐、走罐、拔罐、闪罐、放血疗法等。适用于各种痛症。放血疗法对湿疹、带状疱疹、咽喉肿痛、发热、麻木等症疗效显著。还开展了小儿推拿,适用于厌食、便秘、消化不良、发热等症。
师承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师承教育培养人才,做好市级名老中医“双百工程”的传承工作,依托市中医局“北京市薪火传承3+3张宝军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平台,按照“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路径,培养科内专业技术骨干。
自2012年中医专家主任医师张宝军受聘为“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晓莉主任医师、陈伟副主任医师、王计红主治医师先后被确立为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人。
2013年成立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张宝军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其传承徒弟王晓莉、杨华艳、陈伟、王计红、王俊丽五位医师有效地整理张宝军老中医临床验方、诊疗经验,继承张宝军老中医的学术精要、临床特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基层。
2013年王晓莉主任医师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汶教授;陈伟副主任师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教授。2017年王晓莉主任医师师承全国第六批中医药专家于增瑞主任医师;2018年杨华艳副主任医师成为中药管理局组织的“仲景书院”第二届学员。
科室特色:
成立中医科专家诊疗团队,诊疗团队包括张宝军主任医师、王晓莉主任医师、杨华艳副主任医师、路长岭副主任医师、陈伟副主任医师,负责中医门诊、针灸室、特色诊疗、中医病房、中西医结合康复病房、院内其它科室会诊疗效欠佳的患者及疑难病症的诊疗,并进行科内病历讨论,提高科室综合医疗技术水平。
文化建设:打造一支厚德、博学、继承、创新、敬业、奉献的团队,形成中医科的独特文化。
- 推荐专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