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诊断科
介绍: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诊断科是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宁波大学影像诊断研究中心、国家放射专业住培基地,医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所在单位。六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奋力拼搏,学科逐步形成集常规放射诊断、PET/CT分子成像、介入微创治疗和实验室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影像团队力量雄厚,学科带头人汪建华主任为博士生导师,团队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以上医师12人,在市级以上学会任职20多人次。科室配有高端PET/CT、256层iCT,GE新型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等一批先进的大型影像设备,为疾病精准诊疗、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保障。
在医疗工作中,影像学科积极践行最多跑一次理念,为临床学科和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应用电子胶片和影像云平台,为医联体内基层医院及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积极与优势学科合作,进行多学科讨论,支持临床学科发展。
近年来,影像诊断科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逐步确立以分子影像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技术手段,在消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心脑血管病无创成像以及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等方面重点突破的学科发展战略。科室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和新增长点,全力推进PET/CT中心建设,目前已获得诊疗许可证,为开展分子影像精准诊断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色优势
1、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影像诊断
常规开展胃肠道CT、MRI三维仿真成像,显著提高胃肠道肿瘤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水平。
积极运用PET-CT,MRI和CT的功能与分子影像学新技术,实现急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等胰腺疾病的精准诊断。主持4期《胰腺和脾脏疾病精准诊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浙江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2、心脑血管病无创成像
运用先进的CT和MRI血管成像技术,如一站式心肺功能CT检查技术,多模态脑血管病变MRI成像技术等,三维立体地显示心脑血管解剖结构和病变,并进行心脏和脑功能评估,为临床治疗和决策提供精准信息。
3、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
介入学科以肿瘤介入治疗为基础,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为重点,在消化道和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介入栓塞止血方面形成特色。是门脉高压TIPS治疗专科联盟单位,中国出血中心联盟理事单位,影响力辐射宁波各县市及浙东地区。
科研教学
临床教学方面,影像学着力构立“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研究生教学为突破,涵盖从本科到博士的多层次教学体系”。目前,影像科每年接受国内十余所高校30余名影像专业学生在科室实习,接受十余名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018年,影像科成为宁波市第一个具有招收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学科,标志着学科已经形成完整学历教育体系。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影像学科注重理论总结和教材体系建设,领衔主编《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读》为国内少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丰富了住培理论体系。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理论考核精选习题丛书(核医学分册)》的编写。
参与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本科生实训教材《放射影像诊断技能学》。主编影像技术类专著《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这些教材的出版,标志着影像学科初步建立了富有特色的临床影像学教材体系。2018年,影像科研究生教学取得突破,指导研究生发表多篇高分值SCI论文,获得省级英语论文比赛二等奖等一系列奖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获得宁波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研方面,近年来,学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共建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20余项,研究经费达600多万。发表一级及SCI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近十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二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1项。
创办宁波大学医学影像三江论坛,目前已成功举办八届,邀请近200余为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莅临讲学,吸引全国各地1500多名参会代表,显著提升学科影响力。
科室文化
影像学科注重科室文化建设,获得医院幸福科室,积极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号。确立“真诚待人、追求卓越”为学科精神。努力践行“最多跑一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
在新时代,把支部工作融入学科建设之中,形成“以党支部建设为抓手,促进高水平学科发展”的党建思路,积极推进“创一流支部,建一流学科”活动,努力营造工作舒心、沟通暖心和病患放心的科室文化,助力双一流学科建设。
- 推荐专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