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影像诊断部
介绍:
四川省肿瘤医院放射影像诊断部,是目前四川省规模较大的综合影像诊断与治疗中心,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医学影像学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接待20余万人次的检查和治疗,同时还承担了成都医学院肿瘤学的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学工作,是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及成都医学院肿瘤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科室立足于肿瘤专科医院特点和我国肿瘤发展趋势,长期致力于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在医、教、研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科医院和教学医院的优势,重点建立消化、呼吸、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及治疗规范,积极引进和开展新的技术和方法,探索肿瘤早期诊断、综合评估及治疗的新方向。
一、科室情况
设备情况: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高端设备及软件系统,满足临床应用与科研的需求,为患者的诊断、综合评估及治疗提供精准图像资料。
二、团队建设
中心目前共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3人,硕士25人。骨干成员包括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科室已经制定较完善的人员培训计划,且积极鼓励科室成员参与出国赴美、日等国家学习选拔,并赴国内知名医院学习,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
三、专业特色及研究方向
1、肝癌治疗模式逐渐向以TACE治疗为中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转变,在规范法治疗基础上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TACE联合射频消融、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PEIT)、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TACE联合外科手术切除、TACE联合靶向药物索拉非尼。
2、脑星形细胞瘤分级及放射性脑坏死的功能磁共振研究,包括:氢质子核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星形细胞留分级中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放射性脑坏死中的应用。
3、子宫恶性肿瘤分期、肿瘤活性、放疗后骨盆骨质信号改变及放射性骨损伤的功能磁共振研究,包括: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容积扫描(3D-VIBE)在宫颈癌分期及肿瘤活性评价中的应用,子宫恶性肿瘤放疗后骨盆骨质信号改变及放射性骨损伤的功能磁共振应用。
4、MRI乳腺VIEWS技术(水激励容积成像)及DWI(弥散加权)在乳腺癌边缘微浸润及卫星灶评价中的研究。
5、超低剂量肺结节筛查的推广和规范化扫描技术应用:基于仿真人胸部体模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的超低剂量螺旋CT在高危人群中肺结节最佳筛查和管理方案研究。
6、CT灌注扫描技术在全身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和基础研究:64排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与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及预后相关性研究,CT灌注扫描技术在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疗效评价和预后诊断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宫颈癌iCT全肿瘤灌注成像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在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应用,256层螺旋CT超低剂量灌注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基因表达相关性研究,256层螺旋CT低剂量全脏器灌注扫描参数与肝脏恶性肿瘤MVD、LVD及VEGF相关性及预后的应用。
7、PET显像剂18F-FMISO评价乳腺癌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
8、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四、多学科合作(MDT)
科室与外科、放疗、肿瘤内科及病理等科室组成强大的MDT团队,每周开展结直肠癌、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肝胃肿瘤等疑难病例讨论,集中学习国内外肿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和诊治规范,为病人制定最佳的个体化体治疗方案。
五、科研与教学
1、科研
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47篇,发表SCI论文7篇。科室近年来共获得省厅级及以上在研、结题课题9项,其中四川省科技厅课题2项,成都市科技局课题1项,四川省卫生厅课题6项。科室成员获得中华护理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2、教学
2013年成为国家级影像诊断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承担了成都医学院肿瘤专业本科生的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学工作,是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及成都医学院肿瘤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六、展望
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渗透到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领域。随着计算机科学及医疗设备的迅猛发展,医院PACS系统的更新换代,本中心人员将更加努力学习及思考,实现远程医学会诊、远程医学影像教学等的常规化,努力建成医学影像技术服务、资源服务及科研创新平台,影像诊治中心必将得到更快、更好及更全面的发展,必将为人们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联系电话:028-85420763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 推荐专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