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内科
介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湖北省血液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副组长、湖北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和湖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
血液内科于1960年成立血液专业,1995年成为独立的三级学科建制。自独立建制以来,以临床为本,全面开展血液病的临床防治及新业务新技术的创新研究,同时注重血液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创新临床诊疗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形成了基础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的完整学科体系,成为自己特色与优势。
经过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临床诊疗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突出,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造就了一支理论扎实、技术精湛、敬业爱岗、奋发有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知名专科。
血液内科由门诊,病房和实验室三部分组成,现有开放床位64张,年门诊量1万5千人次左右,年出院人数2000人次,医疗辐射能力覆盖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在编工作人员38人(医师14人、护理人员21人,实验室技术人员3人。其中高职5人)。
本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国荷兰交流基金和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统计源论文200余篇。
科主任高清平教授,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血液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副组长;武汉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血液学杂志》常务编委,《临床内科杂志》编委。
是《内科危急重症杂志》编委,获湖北省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主编或副主编著作4部,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荷兰合作项目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SCI和国内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特色诊疗
1、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全面开展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基因、残留白血病和FISH检测,对各种白血病作出MICM亚型和危险分层的诊断,实施规范化的序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2、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对淋巴瘤和浆细胞瘤进行诊断和分型,实施规范化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部分获得了临床治愈。
3、红细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其研究成果非常显著,受美国范可尼贫血基金资助,率先在国内开展对该病的诊断、分型和治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行诊断、分型及预后分层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临床对该病的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4、出凝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出凝血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5、疑难性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各种疑难性淋巴瘤、疑难性白血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嗜血细胞综合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6、血浆置换和细胞分离:开展血浆置换和细胞分离,治愈了许多相关的血液病。
7、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展了血液病和实体瘤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开展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为治愈血液病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多患者获得了临床治愈。
业务范围
1、头昏、头痛、疲乏、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饮食习惯改变。
2、皮肤苍白、眼睛发黄、面黄、尿黄、葡萄酒色尿、毛发干枯、指甲扁平。
3、口腔出血、鼻腔出血、月经过多、皮肤出血点、瘀斑或乌青块。
4、持续发热、抗感染治疗无好转,反复感冒、口腔溃疡、舌炎。
5、多处骨关节疼痛。
6、淋巴结肿大。
7、不明原因的脾脏或肝脏肿大。
8、反复发生深静脉血栓。
9、血液学检查异常如白细胞减少、增多,红细胞减少、增多,血小板减少、增多、各种细胞分类的异常和凝血因子缺乏症。
10、血浆成分的异常。
11、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浆细胞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各种血液病。
12、需要进行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移植的血液病、乳腺癌、卵巢癌、小细胞肺癌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联系方式
门诊:027-88041911-85526
病房:
027-88041911-82267(护士站)
027-88041911-82139(医生办公室)
实验室:027-88041911-88509
- 推荐专家更多
专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