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科
介绍:
超声一科
一、概况:
1988年—2020年,由超声诊断室发展而来,超声一科现已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诊断、治疗科室,开展全身各部位超声诊断和介入性治疗,包括心脏、腹部、胃肠、血管、小器官、肌骨、腔内超声及超声造影等系统检查项目,以乳腺全容积成像、肌骨超声、超声造影及介入超声为特色。
1988年建科之初,科内仅有医务人员7人,其中副高级职称1人、讲师1人、主管技师2人、助教3人。经过30余年的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20年科室在岗人员已达32人,其中医生19人、工勤人员12人、主管护师1人。在岗医师涵盖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有硕士16人,博士2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一科在诊疗设备的更新方面也持续与时俱进,从1988年仅有黑白B超仪3台(含便携式1台)、A超仪2台,到2020年,已拥有东芝aplio900、西门子ACUSONS2000ABVS、日立HIVISINAvius等国际上先进的15台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
1988年诊治患者约2万人次,2019年诊断治疗病人约20万人次。
二、专业技术发展
超声一科本着打造一流学术、科研团队的理念,持续关注国内外超声专业学术新进展和前言动态,不断学习、引进、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如超声消融治疗、超声引导下肌骨疾病的治疗等。在提高理论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参与并举办院内外专业学术活动,团队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在实践上积极联合相关临床科室,参与多学科联合的一体化治疗项目。经过不断的努力,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在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和乳腺肿瘤术前术后评估。
专业技术发展大事记:
1996年,开展了介入超声,超声引导下活检技术在全身各器官应用,同时开展了国际前沿的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如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肝脓肿等囊性病变的超声介入治疗以及超声引导下胆囊造瘘术等多项治疗等。
2001年,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03年,开展了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对直肠癌、直肠平滑肌瘤、前列腺、精囊腺肿瘤及炎性改变、膀胱癌、膀胱息肉及义务等病变进行准确诊断,对可疑病灶可进行准确的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
2005年,开展了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2008年,开展了超声造影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2013年,开展了乳腺全容积成像检查,可疑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疾病患者的术前诊断与评估做出准确的判断。
2014年,开展了三维心脏检查,开启了心脏超声新的里程碑。
2016年,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及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同时开展肌骨超声及超声引导下肌骨疾病治疗。还开展了胃肠超声检查,以无痛苦的优势,为广大患者提供方便的检查,尤其是儿童患者及体弱患者。
2017年,开展了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对颈动脉疾病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成为院高级卒中中心成员科室。
2018年,参与乳腺多学科一体化诊疗中心建设,为乳腺疾病患者提供术前术后的系统化评价。
2019年,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很大程度减轻了患者治疗的痛苦。开展了新生儿超声,为新生儿这个特殊的患者群在治疗上保驾护航。成为了东北唯一的西门子ABVS示范实验室。
2020年,科室多名医生参与新冠肺炎诊疗一线工作。
三、教学成果
深度开展科教一体化,科室每年承担大连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研究生、留学生的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临床诊疗经验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基础。科室团队连续多年指导研究生参加技能大赛,2018年曾荣获辽宁省住院医师培训超声专业能力比赛一等奖。科内医生均获得带教资格,其中,硕士生导师3人,科室每年培养研究生及进修生20余名。
四、科研专长
近年来,科室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近200篇。
近几年科研内容主要有乳腺全容积成像对乳腺实行占位良恶性的评估、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肌骨超声在急性损伤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超声引导下前列腺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超声造影对腹主动脉瘤术后患者效果的评价、超声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支架术前术后的评价等,充分弥补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检查的空缺,帮助临床解决问题,科室多项新技术和课题获得国家及省市科技进步奖。
五、科室荣誉
2018年荣获辽宁省住院医师培训超声专业能力比赛一等奖。
1988-2020年,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10次。
1988-2020年曾多次获全院先进科室。
超声一科全体工作人员以“病人至上,周到细心”为医训,本着“服务、创意,做什么都要好”的信念,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视医疗质量为生命,努力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提供精湛的诊断技术和优质的服务。
超声二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二科位于联合路院区,于2011年11月正式成立。科室设有独立超声门诊、门诊超声检查室3个、住院患者检查室3个,拥有数字化彩色高清超声诊断仪共10台。科室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博士3人,硕士10人。科室主要负责联合路院区住院患者、联合路院区门诊患者及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患者的超声诊断及超声介入治疗,并以肿瘤多模态诊断、超声引导下微创介入诊断与治疗工作为特色。
超声二科一直致力于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超声介入诊疗经验,形成一定规模的超声介入团队及完善的诊治流程与体系。科室发表SCI、中华以及核心期刊文章40余篇,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7项,参与及组织多中心研究10余项。部分超声介入治疗技术处于全国领先、东北第一地位。接受来自全国各地超声介入诊疗相关进修医师40余名。培养硕、博士研究30余名。
科室开展特色超声诊断与治疗:
甲状腺及乳腺病变筛查及多模态诊断:我科有经验丰富的甲状腺及乳腺超声诊疗团队。在二维灰阶超声基础上,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微细血流成像、弹性成像、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穿刺活检获取病理及基因监测诊断等方式,明确病变性质。
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是继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之后超声影像学的“第三次革命”,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利用微气泡和谐波成像技术,实时动态的观察器官组织及病灶中微循环和微血管灌注信息,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声功能成像。超声造影(六氟化硫微泡)是一种平均直径与人体红细胞相当的微气泡悬浮液制剂,所有成分均无毒性,且不含碘成分,通过肺呼吸排除体外,无肝肾毒性和心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极其罕见,使用前无须进行过敏试验或肝肾功能测定。超声造影可以在超声二维图像基础上表达更多信息,可以协助囊实性鉴别、实体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指导穿刺部位、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等。
弹性成像:生物组织的弹性(或硬度)与病灶的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可实时评价感兴趣区域组织硬度的成像方法。是超声技术发展从灰阶超声(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C超)、频谱多普勒超声(D超)的第四次飞跃——超声弹性(E超)。主要包括实时应变力弹性成像、声辐射脉冲成像以及剪切波成像。弹性成像操作简单,具有可重复性,弹性值客观准确,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意义的超声数据,目前已经在甲状腺、乳腺、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显示出了良好的诊断效能。
肌骨疾病超声诊断:肌骨超声是近年来新兴的超声检查技术,应用高频超声来诊断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能够清晰显示肌肉、肌腱、韧带、周围神经等浅表软组织结构及其发生的病变,如炎症、肿瘤、损伤、畸形引起的结构异常。结合相关病史及临床症状可得到准确的超声诊断。高频超声对软组织病变的显示能力能够精细分辨肌肉、浅表神经解剖结构,部分可与MRI相媲美。可用于肌腱断裂、肌肉撕裂、慢性劳损、周围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关节、肌肉、软组织病变的。
男科检查:我科开展一系列男科疾病的诊断工作,并且和我院泌尿男科合作紧密。检查项目包括各种阴茎疾病如:阴茎硬结症、阴茎弯曲、阴茎占位、阴茎断裂等;睾丸附睾疾病如:隐睾、睾丸发育异常、睾丸占位、附睾炎症、附睾缺失等;输精管及精囊疾病如:精囊炎症、精囊结石、输精管梗阻、先天性精囊或输精管缺如等
三维超声技术:三维超声技术是将二维超声图像采集后,利用计算机重建三维图像,可在屏幕上形象逼真地重建人体器官的三维立体解剖结构,超声医师可以方便地对重建图像进行平移、旋转、剖分等操作,更充分地了解病灶性质及其周围组织的三维层面图像信息与结构关系,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最终达到提高诊疗准确性与科学性的目的。目前三维超声已在妇产科、心脏、血管、腹部及乳腺疾病等方面广泛应用。在颈部血管的应用中,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三维重建的颈动脉,能详细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如斑块的质地、部位以及颈动脉狭窄的情况,对临床上评估粥样硬化有帮助。动态三维超声造影可在超声造影状态下生成一系列连续的三维图像,实时显示血管三维形态,可观察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空间结构及走行。在腹部脏器诊断中,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脏器的血管走形,病变位置、形态及与周边组织的空间关系等。在乳腺诊断中,三维超声可显示出冠状位的超声图像,能够提供肿瘤的三个维度的超声图像、形态及周围结构改变等信息。
- 推荐专家更多
专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