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监护室
介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现有鲤城和东海两个院区41张床位,员工146人(护理和医技人员118人,专职医生28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0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80%以上。
科室在肠瘘/严重腹腔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慢重症/呼吸治疗/危重症早期康复两个亚专科重点发展,常规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净化、重症超声、各项呼吸治疗技术、危重病人床旁早期康复(物理治疗)、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等多项高精尖抢救及治疗技术,是福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呼吸医学中心的核心成员单位,也是中国康复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重症营养学组组长、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学会呼吸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泉州市呼吸治疗学会会长、泉州市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全国重症呼吸治疗联盟的发起单位;科室是全国首批重症医学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PCCM呼吸治疗和呼吸康复的单修基地,全国首批、也是唯一以重症医学背景获批的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培基地。科室已经连续多年举办海西呼吸治疗、海西重症康复、腹腔感染与营养支持等国家级和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是大泉州地区实力雄厚的医教研中心及危重病抢救基地。
科室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急危重症教研室的教学工作,承担临床医学本科生急诊与灾难医学、临床技能学的理论课和实习教学任务,承担泉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呼吸治疗专业的教学任务,承担临床各科室规范化培训学员以及进修学员的培养工作以及重症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科室先后获得“泉州市女职工标兵岗”、“全国卫生系统医院科室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典型单位”、“福建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福建省五一巾帼奖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和“福建省青年卫士团队”等荣誉称号。
我科在2010年开始重点关注严重腹腔感染导致的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在东部战区总医院任建安教授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这几年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先后开展了床旁磁力导航空肠营养管放置技术、黎氏双套管主动引流技术、CT引导下腹腔脓肿引流技术、床旁重症超声、消化道瘘的早期发现消化道造影技术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我科在自身发展以肠外瘘为代表的严重腹腔感染的同时也一直积极推动学术的拓展和兄弟医院的帮扶工作,2012开始连续举办严重腹腔感染和营养支持的国家级、省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2018年承办中国医师协会肠瘘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年会;培养肠瘘方向博士研究生;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救治大量的腹腔感染病人。我科的呼吸治疗和危重症早期康复亚专科也极大地促进了腹腔感染病人的整体管理,真正在科室内实施对严重腹腔感染病人全方位的跨领域合作!
随着临床各专业技术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危重病人得到有效救治存活下来,但是有相当部分病人器官功能没有得到完全恢复仍然需要被长期照顾,这就是慢性重症病人。人口老龄化也客观上加剧了慢重症对社会的负担。慢重症以其复杂性、难治性、迁延性、反复性的特点已经成为重症医学科重要的疾病组成部分。
呼吸治疗技术是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重症医学科的基本技能之一。2015年,刘玉琪主任创建“海西呼吸治疗团队”。历经9年发展,现有呼吸治疗师和物理治疗师16人,顾问医师8人,团队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3人次赴境外研修呼吸治疗,培养呼吸治疗方向硕士研究生10余人;在研省市级呼吸治疗方向课题4项,取得专利8项。
2016年开始,海西呼吸治疗团队多次开展呼吸康复、呼吸治疗方面的国家级和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2018年我院与台湾长庚科技大学联合建立海西呼吸治疗培训基地,致力于推动各级医院的呼吸治疗学科建设和培养呼吸治疗种子师资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12批180余名学员已经成为各单位呼吸治疗的启蒙力量;海西呼吸治疗走基层和城市行活动影响广泛;2019年荣获全国首批PCCM呼吸治疗单修基地,呼吸康复单修基地(福建省内唯一),2020年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培基地(国内唯一以重症医学背景入选单位);2020年开设全国首个门诊肺康复训练室;2022年成立省级呼吸治疗学会,刘玉琪主任当选国际呼吸照护联盟(ICRC)中国区委员;2023年成立泉州市呼吸治疗学会,刘玉琪主任当选首任会长;牵头发起成立全国重症呼吸治疗联盟;与台湾、美国保持密切学术交流与合作,接待境外呼吸治疗专家30余人次。
在发展慢重症/呼吸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关注到危重症病人的整体康复,包括危重症早期康复、重症全面康复和重症全程康复,形成了以呼吸治疗为核心的重症整体康复体系和四级医院垂直管理的初步框架,并促进呼吸治疗和重症康复学校教育的发展。2023年推动泉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功获得呼吸治疗大专教育资质;海西呼吸治疗团队承接泉州市政府“慢重症基层实用技术培训”任务。慢重症/呼吸治疗/危重症早期康复亚专科以其实用性、新颖性的特色成为我科重点发展方向。
- 推荐专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