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1971年成立同位素室,是常州市较早开展同位素诊疗项目的单位之一。1997年设立核医学科,2013年创建成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2015年建成常州市“十三五”医学重点学科,2016年获批核医学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师资培训基地(江苏省唯一),2018年成为常州市医学创新团队,2019年建成常州市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批苏州大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临床转化研究所,2022年入选常州市“十四五”临床医学中心,2023年入选常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目前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血管影像学组副组长单位、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单位和江苏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单位。现为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的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核医学专业)硕博士培养点。

一、核医学体系完整、学科平台及设备规模省内领先

科室面积近5000平方米,下设PET/CT中心、SPECT/CT室、核素治疗病房、放免室、骨密度室、放射性药物合成及分子影像实验室等工作单元,拥有国内核医学首个大动物心导管室、杂交手术室及有创、无创心血管影像基础实验平台。学科常规开展正电子显像、单光子显像、骨密度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核素治疗和体外分析检测、放射性分子探针研发等。PET/CT连续3年单机年检查人数超5000例,稳居全省前列。学科临床及实验研究设备齐全,配备西门子BiographymCT-S(64)、西门子SymbiaT16SPECT/CT仪、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Discovery-Wi型)等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配备西门子CiosAlpha中型C臂机、小动物手术显微镜、麻醉机和呼吸机、美国Biopac公司MP160多导生理记录仪等实验研究设备。

二、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心血管核医学居国内领先水平

学科临床应用与科学研究全面发展,形成以“心血管核医学”“肿瘤核医学”“放射性药物及分子探针”“神经核医学”为主的四大亚专科发展特色。心血管核医学在国内率先创建多模态(冠状动脉钙化、心周脂肪结合心肌灌注、心肌代谢)无创影像对冠心病诊断和危险分层、多维度(心肌灌注、心肌功能、心肌代谢)心肌缺血诊断技术、多手段(灌注结合心肌功能、调糖+胰岛素和曲美他嗪介入的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存活心肌评价等技术,显著提高了核素分子功能影像技术在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并居国内领先;在心血管功能分子影像的基础研究(心肌能量代谢重构、心肌线粒体功能、心脏电同步性与机械同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特别是大动物相关心血管功能分子影像的基础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在肿瘤核医学领域,国内率先将18F-FDGPET/CT影像组学数据与早期肺癌相关的其他临床和基因组学数据进行融合,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构建了基于18F-FDGPET/CT的新型早期肺癌诊断及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为早期肺癌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指标、新方法。在省内率先开展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定量分析技术,首次将飞行时间技术(TOF)引入脑代谢显像,将智能神经衰减校正(SNAC)技术用于脑葡萄糖代谢图像重建,进一步提高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依托苏州大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临床转化研究所,研发合成多种新型分子探针包括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剂18F-FTHA、18F标记的靶向TSPO小分子探针18F-VUIIS1018A以及新型心肌酮体代谢分子探针18F-FBHB等并应用于动物实验研究,揭示心肌缺血后心肌能量代谢动态演变规律、实现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肌损伤的影像可视化。

三、科研、教学成果丰硕

近年来,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大集成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7项、江苏省社会发展重大研发计划项目2项,近10年在心血管核医学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近三年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一等奖2项(第二完成人);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2020~2022年,共发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相关论文47篇,其中SCI论文35篇,中华级论文10篇。2016~2020年,在《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上录用的核心脏病学领域文章数量居全国第三名;2020~2021年,入围我国核医学SCI论文TopHospital前40位,位列全国第22位和第16位,居江苏省首位。学科主持制定中国首部《核素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指南》及《核素心肌显像规范化报告书写专家共识》;参与制定核医学相关指南、专家共识9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临床操作规范》1部;主译国际著名专著《核心脏病学图谱:《Braunwald心脏病学》影像姊妹篇》,担任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材《核医学实习指导》副主编。指导培养临床医学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主办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心血管核医学培训班”5期,培训了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余所医院500余名心血管核医学专业人才。

四、学科人才济济、梯队合理,学科带头人国内知名、引领作用强

学科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包括医学、医学工程、护理、影像技术、核素药物、材料等专业人才31名,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之名医”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人才2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博士人才1名,常州市“卫生健康卓越人才”1名,“拔尖人才”4名,常州市“卫生健康青苗人才”4名。现有正高职4人,副高职8人。

五、主要疾病诊疗范围

1.PET/CT肿瘤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18F-FDG心肌代谢显像、静息18F-FDG心肌缺血显像、18F-FDG脑代谢显像、18F-NaF斑块显像等;

2.SPECT/CT全身骨显像、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肾动态GFR和ERPF显像、肺灌注显像、甲状腺显像、异位胃黏膜显像、淋巴显像等;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89Sr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等核素治疗;

3.甲状腺功能八项全套、甲状旁腺骨代谢指标测定、糖尿病抗体全套、生长激素测定、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测定、降钙素、降钙素原测定等检验项目;

4.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

六、特色技术

1.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结合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一站式”多模态影像技术

该技术将功能显像与形态影像完美相结合的“一站式”多模态影像检查,通过优化CACS采集模式,明显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利用CACS的CT图像对GMPI图像进行衰减校正,进一步提高GMPI诊断准确性,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

2.门控心肌显像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技术

该技术可获得评价心肌功能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定量指标,通过评估左心室整体、局部收缩同步性及左心室最晚收缩部位,可应用于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左室电极植入,并可早期评价冠心病、心肌病等造成的心肌功能异常,用于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危险再分层和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早期诊断。

3.18F-FDGPET存活心肌定量评价技术

该技术是目前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通过18F-FDG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估存活心肌数量的定量评价技术,可应用于指导冠心病患者行血运重建术的治疗决策及疗效评估。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