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立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消化内科有核定床位44张兼管胃肠镜室,具有先进的胃镜、结肠镜、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镜等设备。能熟练开展各种消化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胰胆管疾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独立开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奥狄氏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食管及肠道支架置入术、胃肠道息肉电切术、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镜诊治及止血、无痛胃镜及肠镜、肝囊肿置管及无水酒精灌洗、经导管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等多种治疗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科室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西二路2号2号楼3楼27病区

科室电话:62362027

目前科室有博士3名、硕士10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6名,床位42张,附设内镜中心。科室在苏州地区率先开展了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如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硬化剂治疗等。在重症胰腺炎及炎症性肠病等危重疑难病例诊治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治疗方案,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专科前沿方面,科室汇集了“3E”诊治,及EMR/ESD、EUS和ERCP。率先开展了染色内镜/NBI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消化道早期肿瘤技术,提高消化道早期肿瘤检出率,并成功联合EUS开展了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内镜治疗。较早地开展了胆胰疾病的诊治,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ERCP+EST胆道取石、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急诊ERCP+鼻胆管引流治疗化脓性胆管炎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较早的开展了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超声内镜诊断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等,进一步完善并开展了疑难消化道疾病的诊治。科室现有多个课题,近年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了数篇文章。

苏州市消化营养研究中心(消化内科)成立伊始迄今已逾三十春秋,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现有床位48张,设有内窥镜室、实验室;16名医师、9名研究人员,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13名、南医大硕士研究生生导师2名。

医疗特色:炎症性肠病、胆胰疾病、消化道肿瘤等;全年门诊人数4万余人次,住院人数3000余人次,内镜检查治疗15000余人次。

研究方向:炎症性肠病等,在国内最早开展新型生物疗法(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在苏州率先将粪菌移植应用于炎症性肠病,取得良好的效果。

主要业绩:近年来,成功举办多期炎症性肠病省级和国家级继续教育班;2017年成为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江苏省炎症性肠病中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得科研经费200多万元;在国际和国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60余篇。

历史印记:1988年10月18日,经苏州市科委、市编制委批准,以我院消化内科为依托,设立苏州市消化营养研究中心,编制35人。1991年4月4日,我院根据江苏省卫生厅科技处的意见,向苏州市卫生局请示启用“苏州市消化系疾病与营养研究所”名称。是年4月17日,经院党委决定:郑家驹任所长,王毓明任副所长。是年8月8日,苏州市卫生局批复,龚正亮(1995年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命名为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任苏州市消化系疾病与营养研究所名誉所长。1993年8月18日苏州市编制委《关于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增编的请示》批复:苏州市消化营养疾病研究所人员编制按原批复不变。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