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是一个集放射检查、诊断、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主要包括普通放射学、CT、MRI及介入放射学四个专业。同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学影像科是广东省重点专科,放射科属于其中一个亚专科,也是影像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之一,现有医技人员65人,医师22人(教授/主任医师3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2人,其余为主治医师,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6人),技师26人(其中主任技师1人,副主任技师2人,主管技师6人),工程师1人,护士9人(副高职称2人),人才梯队合理。

本科室拥有大型影像诊疗设备,包括:128排多层螺旋CT、16排多层螺旋CT、3T超高场核磁共振(MRI)、1.5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全数字胃肠造影机台、平板乳腺机,另有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DR)、可移动直接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多功能X线机等设备器材;通过完全实现计算机化,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医学影像中心,各亚专业均拥有业界内先进的影像设备,医学影像科的PACS系统与医院HIS系统无缝整合。2004年放射科组建介入手术室,开展神经、心血管、外周的介入手术。

放射科与其它影像亚专科、临床学科经常进行会诊讨论,参加由钟南山院士主持的呼吸系统疑难病例的全院大讨论,胸外科、呼吸内科、骨科等科室疑难病例会诊。参与省内外多家医院咯血、肾出血、妇产科出血、肺栓塞的会诊治疗工作。

2003年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放射科获得“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和“广州市抗击非典标兵单位”的光荣称号,曾庆思、宋玉全等24人获得“广州市抗非三等功”称号。

【教学工作】

放射诊断教研室自1985年起便开始承担影像专业的教学工作,目前为广州市精品课程;承担医学影像学、临床医疗、麻醉学等本科生教学及南山班、留学生班医学影像学全英教学。学科教学队伍主要由中青年教学骨干组成,现已形成一支老专家指导、中青年专家为领头和中坚的专业技术队伍,人才梯队结构合理。

放射科一直坚持对科内全体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全面提高年轻医生的临床诊断能力、科研及教学能力。诊断组每两周有一次培训课,每天早上进行早读片会议,2013年开始开展英语读片活动。技术组除了每周开展两次读片活动,还有针对性的进行CT、MR、DSA等大型设备的轮岗,学习与工作相结合。

【科研工作】

放射科一直以来非常注重科研工作,早年在周孝珍主任、谢念危主任、蔡昭达主任、苏甦主任的带领下放射科的科研工作便有序、渐进式地展开了,并在1999年由蔡昭达及曾庆思等共同研究的“大气道结核的影像诊断系列研究”获得了“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SARS期间,在放射科各科主任的共同努力下率先在国内重点核心期间发表了关于SARS的系列文章;曾庆思主任同时获得了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放射科开展的主要临床科研项目有:慢性肺疾病体肺循环分流与肺动脉高压相关性及介入分流阻断研究、糖尿病肾病的MR弥散、BOLD?fMRI与病理相关性研究、周围神经损伤的MR功能成像研究、数字X线摄影照射剂量与影像质量(噪声)的相关性研究、数字化X线摄影模拟教学系统的研制。除此之外,本科室还大力发展支气管咯血及肾出血的介入治疗、骨关节创伤诊断及疗效评估、呼吸系统的CT诊断及研究等多个研究。

现承担或参加了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每年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20余篇,发表SCI论文10篇。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主编或副主编专著多本。

放射科连续举办16年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呼吸影像诊断提高班,邀请到许多国内知名影像学专家前来交流、授课。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