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国内放射学创始人之一的荣独山教授曾担任主任,经荣独山教授、林贵教授、周康荣教授等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和技术领先的影像科室,并在国内最早建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科室现任主任为曾蒙苏教授,副主任林江教授、周建军教授、饶圣祥教授,技术总监陈财忠副主任技师。

自科室成立以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始终走在国内外放射学界前列,拥有着光荣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1958年,荣独山在卫生部召集的全国会议上主持制定了“矽肺的诊断标准以及分期”,作为全国通用标准;20世纪60年代初,放射科已建立卫生部核准的放射学实验室;我国介入放射学奠基人之一林贵在瑞典进修期间,通过研究证实人肝脏肿瘤具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的特点,受到国际放射学界的重视;70年代初期,放射科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经脾门静脉造影、经脐静脉门静脉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等项目;1973年,成功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98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心脏轴位投照电影和大片摄影。荣独山主编的巨著《X线诊断学》(三册)为国内最早和最有权威性的放射诊断学专著。1989年起周康荣领导的团队在肝癌、小肝癌CT和MRI诊断和分期等方面,开创国内先河,研究成果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周康荣主编的《腹部CT》、《腹部CT诊断学》和《体部MRI》成为国内放射学领域的经典专著,影响深远。

2010年,医院在放射科的基础上成立放射诊断科,由著名放射学专家、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腹部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蒙苏担任科室主任。放射诊断科成立以来,科室发展迅速,临床与教学、科研并重。放射诊断作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最主要组成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及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同时为“211”工程重点学科、复旦大学“985”重点建设学科,并为国家级影像诊断继续教育基地、上海市影像医学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影像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是国内重要的放射学临床和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基地,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医疗特色

科室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在职医技人员125名,包括医师44名,技术人员81名。医师中正高级职称5名,副高级职称9名,其中博导2名和硕导4名。科室80%以上的医师拥有研究生学历,人才储备充足、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放射诊断科设备先进,拥有包括最先进的320排、最新一代双源螺旋CT、3.0TMRI等在内的高端大型检查设备多台。科室积极参与临床各科的多学科诊治团队,并开设高级和普通专家门诊,对院内外各种疑难杂症的影像资料进行会诊并提供诊治意见。

科室已形成了以肝癌、小肝癌为核心、包括其它脏器在内的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判影像诊断体系,开展冠心病和各类血管疾病的无创性影像诊断,对早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进行影像诊断和功能评估,利用综合影像学方法对器官移植术前后的评估。

近年来,科室在保持上述医疗优势的基础上,开展了多项临床新技术项目,包括:1、小和微小肝癌MRI研究,执笔制定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钆塞酸二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50(9):641),推动该对比剂在国内开展和普及起积极作用;2、小胰腺癌CT/MRI研究及其手术切除性判断的评价;3、冠脉低剂量CT、心脏MRI、小肠增强CT、肺肿瘤MRI研究;3、肝纤维化MR评价、肝脏MRI灌注扫描、肾肿瘤双能CT研究、心脏CT负荷灌注评价心肌缺血和心肌活性;4、颈动脉血管MRI斑块研究、神经根MRI成像;5、CT导引下穿刺活检等。上述研究在国内外发表一系列论文,形成科室的特色,并更大程度上扩大了影响力。

医学教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为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影像系所在地,在完成繁重的临床任务和科研工作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

科室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生及研究生影像诊断学理论授课、示教、实习及各类临床轮转教学。本科生《影像诊断学》课程为复旦大学精品课程和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科室承担其中1/3以上的教学工作,涉及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留学生班、MBBS英语教学班、法医班、预防医学班和基础医学班等。同时,科室还承担复旦大学研究生《腹部影像学进展》和《心血管诊治进展》理论授课任务。

作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科室每年招收住院医师12-15人,专科医生4-5人,全年安排针对基地住院医师的讲课96次,每周安排4次病例讨论或教学读片。自2010年上海市实现社会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基地每年结业合格率100%。

科室每年招收培养全国各地进修医师及技师共65-75人(其中三甲医院的学员占比约1/3),包括常规X线、CT和MRI诊断等,全年安排针对进修生的讲课100次以上,促进了全国各地影像学的发展。

作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科室每年举办3次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包括:“放射诊断学基础与提高”、“影像医学新技术的应用和进展”、“腹部影像诊断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每个学习班学员约100人。

意欲参加者,届时请与科室如下医生联系

张兴伟Email:zhang.xingwei@zs-hospital.sh.cn

梁亮Email:liang.liang@zs-hospital.sh.cn

科研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科研重点和学科优势包括:(1)肝癌、小肝癌为核心的肿瘤影像诊断,包括胰腺癌、肾癌、肺癌、乳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后疗效评判等;(2)冠心病和各类血管疾病的无创性影像诊断;(3)早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影像诊断和功能评估;(4)综合影像学方法对器官移植术前后的评估。

科室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科研经费近千万元。近年来年均发表科研论文50篇以上,其中包括《Radiology》、《EuropeanRadiology》、《中华放射学杂志》等业内高水平高影响力期刊论文多篇。

科室曾取得多项各级各类科研奖励,其中重大奖励包括:“小和微小肝癌的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的系统影像学研究”获2019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综合影像学在胰腺肿瘤中的应用”获201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胰腺肿瘤的综合影像学诊断”获2014年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系列研究”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小和微小肝癌影像学检查新技术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获2003年全国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无创性血管成像(CTA、MRA)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获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专著《胸部颈面部CT》获1997年华东地区优秀科技专著一等奖;专著《X线诊断学》获1996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专家门诊

我院放射诊断科专家门诊已开设10年以上,广受患者和临床科室的欢迎。为进一步方便患者并更好的服务患者,同时更深入与临床相关科室的合作,现将放射诊断科专家门诊详细介绍如下:放射诊断科专家门诊,每日均有副高职称以上资深放射诊断专家出诊,通过阅读分析患者院内外的影像资料,为各类患者提供读片会诊,满足不同患者的各项需求,特别是对于临床影像检查资料存在疑点难点、外院影像检查资料需要确认诊断、以及诊断尚存困难的少罕见病例和疑难杂症患者则更加适用,并可及时申请安排相关检查。出诊专家重点帮助解决如下临床问题:1、患者诊断不明者,明确诊断或提供诊断线索,同时,建议进一步做何种影像检查(X线、CT、MRI、DSA和PET/CT等);2、患者经治疗后,疾病疗效观察和随访等;3、肿瘤患者,除可明确肿瘤诊断,还可明确分期和手术切除性判断等,同时提供进一步的合理影像学检查建议等。

放射诊断科专家门诊的设立,改变了以往放射诊断过程中只看图像、不接触患者的工作模式,出诊专家直接与患者沟通交流,详细了解病史、检查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影像诊断及临床经验,真正实现了个体化的临床影像诊断,提高了影像诊断的准确度。

另外,放射诊断科还开设了高级专家门诊,由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著名放射诊断专家曾蒙苏教授、林江教授、张志勇教授、饶圣祥教授出诊,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更具针对性的特需咨询会诊。

放射诊断科普通专家门诊:周一至周五全天(参加人员:饶圣祥、金航教授,蒋亚平、王佩芬、吴卫平、吴东、徐鹏举、汤敏、杨姗副教授)

放射诊断科高级专家门诊:周二、周四上午(曾蒙苏教授)、周一、周三上午(林江教授)、周一下午(饶圣祥教授)、周五上午(张志勇教授)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