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历史悠久,是我国心血管病学科发展的摇篮。

1921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使用弦线式心电图机记录了中国第一例心电图,1931年北京协和医院董承琅医师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心脏病科,包括心脏病专科门诊和心脏临床生理实验室。抗日战争后,1948年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心脏病专业组重新组建,将老式弦线式心电图机升级改造为国内首台12导联心电图机,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极大推动了我国心脏病学的发展。

1951年北京协和医院黄宛、方圻等医师在国内率先开展右心导管检查,诊断和评估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和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为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1979年成立大内科建制下的心脏病专业组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和起搏治疗、心脏超声诊断、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心血管临床药理等临床工作相继开展。1993年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心脏病专业组改称心内科。

进入21世纪,心内科在多个专业方向蓬勃发展。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紧随前沿,对复杂心律失常,如房颤、非经典房扑、疤痕相关性室速等治疗有成熟经验;通过心脏转复除颤器对心源性猝死高危病人进行猝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积极地将国际先进技术和操作理念应用于临床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组建了急救介入队伍24小时随叫随到。

心内科保持对内科和心血管系统各种疑难复杂及危重病例深入探寻病因的传统,结合心脏影像、心肌病理、基因分子诊断等多项前沿技术,大幅提高了北京协和医院疑难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积累了大量危重、疑难、罕见心血管疾病的成功救治经验,形成“协和”特色。

目前心内科已建立了高血压和血脂代谢异常、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肺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结构性心脏病、肿瘤心脏病、心脏影像等亚专业组,各专业组都有经验丰富、梯队整齐的专家为患者提供服务。

近年来,张抒扬教授牵头建立了全国罕见病队列项目和注册登记平台,其中心血管罕见病队列已初具规模,疑难罕见心血管疾病的精准诊治水平在国内领先,也培养了一支专注心血管系统罕见病的优秀中青年医护人才队伍,推动了新药和孤儿药对罕见病患者的临床应用。

心内科长期以来非常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历任学科带头人分别为黄宛教授、方圻教授、金兰教授、吴宁教授、游凯教授、纪宝华教授、戴玉华教授、朱文玲教授,方全教授、张抒扬教授、严晓伟教授、方理刚教授以及现任主任荆志成教授。现有在职医师45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17名,主治医师15名,技术员11名。

在职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每年培养研究生20余人、进修生10余人。

心内科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及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所冠心病介入诊疗及电生理介入诊疗培训基地,还设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血管病等特色门诊。目前心内科每年收治住院患者约近4000例,年门诊患者约10万余人次。

自建科以来,心内科专家教授在各个医学专业学会有着广泛的社会兼职并多次获得国家表彰,为全国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方圻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和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吴宁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

张抒扬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国家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等。

目前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正以全新的面貌,团结一致,大踏步走向新时代,为协和新百年谱写新的篇章。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