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外科
介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学科、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基地、北京市(首批五家之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基地、“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计划”及神经外科最高奖—“王忠诚医学成就奖”获奖单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由中国显微神经外科的开拓人、国内首部《显微神经外科学》主编蔡振通教授在1979年创建,是中国最早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单位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神经外科得到迅速发展。
2018年全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师从王忠诚院士的杨军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经过创新规划、学校及医院领导的支持,杨军教授获“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神经外科最高奖“王忠诚医学成就奖”及科室被北京大学授予“重点发展学科”并持续给与重点支持,获得“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项目支持,并在北京医学会创新与发展为新目标引领下,组建全国第一个“智能神经外科技术学组”并成为引领北大甚至全国神经外科创新发展的一流学科。
2018年牵头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外科学系并为首届主任单位,2019年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神经外科与肿瘤研究中心,同年获批北京市(首批五家之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基地,2020年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基地,2022年科室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8至今,陆续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脑科学计划、北京脑计划、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等重大发展战略计划。杨军教授带领下的神经外科,正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科室具有实力雄厚、优势显著的学术带头人团队及完备的人才梯队,是北京大学外科学(神经外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博士后指导教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科室人才结构合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及潜力。医师组、护理组、医技组、实验室4个管理单元,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实现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本部院区实际开放床位102张,与脑血管中心共建及相关科室协调发展,神经外科疾病年手术量在2800台左右,另外有崇礼院区、延庆院区、海淀院区、延安院区及秦皇岛院区集团化150张床位协同发展。神经外科在全国30余所医院建立工作室,开展远程会诊、医疗转诊和工作指导,辐射全国。
科室具备一流的先进设备,尤其在信息化和精准微创的围手术期的全过程管理方面(包多模态影像数字技术、智能诊断、病理前移等前沿技术),借助学院路创新联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最顶级科研院所)的优势,推进医工结合,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目前拥有国内外最先进的蔡司和徕卡显微镜、华科精准神经外科3D结构光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智能平台、最先进的Brainlab神经导航系、动力系统、神经内镜、立体定向仪、移动C形臂等手术设备,拥有颅内压监护仪、神外专用呼吸机、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脑氧监护仪、术中超声、三维重建影像后处理系统等辅助设备,设备性能及先进性均国内领先。
目前,神经外科形成了三大特色技术和五大专业组。三大特色技术包括:智能化颅脑肿瘤与颅底疾病诊疗技术、颈-椎动脉外科手术技术、脊髓脊柱外科手术技术。五大专业组(10个亚专业)包括:颅脑肿瘤、颅底疾病、脑血管病、脊髓脊柱、颅脑外伤、神经重症、功能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神经内镜及神经调控。
脑肿瘤与颅底学组是国内领军学科,联合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眼科、耳鼻喉、口腔等相关学科,开展了由全国各地转诊的疑难复杂颅脑肿瘤、颅底疾病的诊疗工作,开展了以智能神经外科技术为特色的许多创新性及开拓性工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组开展了疑难复杂复发的颅脑肿瘤及颅底肿瘤手术,如颅眶颅颈沟通肿瘤切除术、脑干肿瘤切除术、岩斜区肿瘤切除术、海绵窦肿瘤切除术及功能区肿瘤切除术等,年手术量600台左右。获得北京医学会“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大赛”一等奖、“第七届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获得其他省部级科技奖项11项,主持在研国自然课题6项,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5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160余篇,参编指南11项,出版专著近20部,近3年指导博士后出站2人,博士生毕业9人。每年应邀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400余次。
脑血管学组在神经介入和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CEA)是国内领军学科,开展工作全面覆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等)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烟雾病、颈动脉体瘤等),全面开展了脑血管病的开放、介入及复合手术。
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工作,如跨中线颈锁搭桥治疗颈总动脉闭塞为国内第一例,颈动脉内膜切除同期支架取出、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枪伤后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同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冠脉不停跳搭桥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脉重度狭窄、侵入颅底、凸入咽腔的巨大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等均居国内领先水平。与其他相关科室共建脑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国家脑防委授予“五星高级卒中中心”(北京仅两家),连续六年获全国高级卒中中心CEA手术排名榜首,年神经外科疾病手术量1300台左右。
脊髓脊柱学组是神经外科传统优势学科,是中华医学会脊髓脊柱学组组长单位,是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脊髓脊柱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学组开展工作包括脊髓肿物切除术(部位包括髓内,髓外硬膜下和硬膜外,病种包括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血管网织细胞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畸胎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肠源性囊肿、硬脊膜囊肿、骶管囊肿和类肿瘤病变),椎旁肿瘤切除术,脊髓拴系松解术,Chiari畸形减压术,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等。在国内率先开展半椎板切除术,椎板复位成形术、微通道辅助脊髓肿瘤切除术和神经内镜辅助脊髓肿瘤切除术等微创手术,年均手术量500例左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功能神经外科组开展工作包括三叉神经痛的外周支损毁、射频消融、三叉神经半月节的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三叉神经根梳理、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手术,躯干及四肢慢性疼痛的脊髓背根切断、电刺激植入手术。学组拥有世界领先的神外手术机器人2台,在国内率先开展机器人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精准球囊压迫术。常规开展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包括帕金森氏病的脑深部电极植入、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四肢肌张力障碍后根部分切断手术,年功能及微创神经外科疾病手术量200台左右。
颅脑外伤与神经重症组颅脑外伤与神经重症组长期承担国家危重医学应急保障工作,是国家医学中心在重大危重救治和国家医学保障(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2008北京奥运、2022北京冬奥会、武汉抗疫等)中重要的团队。学组全面开展脑干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脑出血等各种神经重症的抢救手术和围术期重症治疗,并开展继发脑积水及颅内感染的精细管理,复杂颅骨骨折和颅骨缺损的多学科联合修复,长期意识障碍的电极植入电刺激治疗和功能替代治疗手术等200台左右。
近年来神经外科科研迅猛发展,借助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神经外科与肿瘤研究中心平台,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北医神经外科基地依托单位,发挥北京医学会智能神经外科学组组长单位优势,借助学院路联盟交叉学科优势,以智能神经外科技术为特色,在全国积极推广精准神经外科创新技术,开展了许多创新性及开拓性工作,并且取得了累累硕果。
近5年主持国家级基金项目10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校院级项目12项。承办首届(2020)及第二届(2021)北京医学创新创新与转化大会(神经外科),承办2021北京市神经外科年会暨北京市神经外科医学创新发展论坛,举办世界神经外科大师Spetzler教授北大医学讲坛、北京大学第三届脑研究高峰论坛,承办神经外科分论坛。历获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大赛一等奖、第七届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9年获王忠诚神经外科医师学术成就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崇高荣誉,获得神经外科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牵头或参与编写中英文专家共识/指南22部。主编国内首部全脑DTI及脑干DTI成像著作,主译国内首部模拟神经外科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37篇,其中SCI收录91篇、中华系列核心期刊收录146篇,出版专著30余部。
近三年来,科室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职场健康科》、北京卫视《养生堂》、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健康科普》、北京大学《大健康科普》等节目,累计收看收听200余万人次;通过《神外前沿》、《神外资讯》及抖音等自媒体网络平台传播健康讲座及教育200余次,初步统计受众100余万人次,借助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神经外科与肿瘤研究中心平台,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北医神经外科基地依托单位,借助北京医学会智能神经外科学组组长单位优势,借助学院路联盟交叉学科优势,在全国积极推广精准神经外科创新技术,累计治疗包括俄罗斯、古巴、蒙古、泰国及新加坡等患者两万余例。科室青年医师“90后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多次登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媒体。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神经外科与肿瘤研究中心将继续守正创新,砥砺奋进,以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北大医学精准智能神经外科中心。
- 推荐专家更多
专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