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
介绍:
一、科室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始建于1963年,1985年被批准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被批准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被批准为重庆医科大学重点建设课程,2002年被批准为重庆市高等学校重点建设课程,2006年“医学影像学”获批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2008年“医学影像学”获批重庆医科大学精品课程,2011年“医学影像学”获批重庆市级精品课程,2011年重庆市医学影像(X线诊断专业、CT诊断专业、磁共振成像诊断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医院成立。2013年与超声科及核医学科一起成为医学影像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4年批准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放射科培训中心,2014年成立重庆市卫健委介入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6年“医学影像学”批准为市级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2017年医学影像与微无创特色学科专业群批准为市级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群,2018年成为重庆医院协会影像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20年“放射影像诊断学”获批重庆市高校线下一流课程,2021年医学影像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放射影像诊断学”获批国家一流课程。经过50余年的创新发展及几代人的共同奋斗,全面加强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已成为医用设备高端先进、医疗技术实力雄厚、临床服务能力一流和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放射影像学区域医疗中心之一。
二、先进设备
渝中院区:X线摄影系统(DR)2台,移动DR系统2台,X线多功能透视摄影系统1台,乳腺X线摄影机1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2台,飞利浦3.0T磁共振机1台,GE1.5T磁共振机1台,东芝320排容积CT机1台,飞利浦64排128层CT机1台。魁星楼门诊ngeniaCX3.0T磁共振机1台,西门子DriveCT机1台,DR1台,DSA1台,移动DR1台。设备与去年相比,增加方舱CT1台。渝中位置,影像楼、内科楼一楼及魁星楼四楼。
江南院区:DR3台,移动DR2台,DSA2台,西门子Force开源CT机1台,GE64排128层CT机1台,西门子Prisma磁共振机1台,西门子1.5T磁共振机1台,车载CT机1台。设备与去年相比,新增联影uMR6601台、联影uCT7601台,胃肠机1台。江南位置,门诊部2楼C1区,3楼C1区及肝病楼1楼。
目前,放射科已形成由7台磁共振、9台CT、多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及大平板数字胃肠机、乳腺机、DR等组成的强大影像设备阵容,实现科室设备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升。在重医大附二院“一院两区”同质化管理模式下,通过完整的PACS系统,实行两院区影像检查和报告一体化,患者可自主灵活选择登记、检查地点,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患者就诊的个性化需求。
三、人才队伍
放射科现有医、技、护等人员137人,医师43人,技师49人,护士34人,其他人员11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2人,副研究员2人,中级职称3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博士后2人(一出站1人),博士17人,硕士38人。拥有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中青年高端医学人才1人,宽仁领军人才1人,宽仁骨干人才2人,培养青年后备人才数名,科室人员层次不断提高,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已成为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放射科制定有中青年放射科人员培养计划和具体措施,采取内外结合、科内培养和外出学习的方法。副高职称以上者确定亚专业方向,争取在某个系统或某种疾病上有所专长、造诣和突破;中青年放射科人员安排在五年内完成学位深造或外出进修学习。近年来,有14名放射科医生先后到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1人已完成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修工作,1人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访问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院凯斯医疗中心,1人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交流,1人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进行交流。
四、科研教学
科研方面,放射科长期坚持科研与临床并重的道路,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2002年度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建科以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面上项目6项,青年基金6项),获批第66批博士后面上资助“西部地区博士后人才资助计划”及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25项;获11项专利授权,其中2项国家发明专利。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研究、放射分子影像学研究、脑功能MRI研究等。科室主任郭大静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已成功掌握靶向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多模态多功能分子探针的构建,并能运用于不同成像系统的多功能分子探针不仅能避免多种对比剂引入造成的难以预计的毒副反应,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目前为止,放射科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IF=30.849。2022年郭大静教授团队在材料学顶尖期刊《AdvancedMaterials》(IF:30.849)上发表论文《AFibrinSite-SpecificNanoprobeforImagingFibrin-RichThrombiandPreventingThrombusFormationinVenousVessels》,研发的新型纤维蛋白特异性纳米探针(nanoprobe,NP),在未来将成为检测和预防易感人群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的替代方法;郭大静教授团队还在生物材料学高水平期刊《BioactiveMaterials》(IF:14.593)上发表论文《LIFU-responsivenanomedicineenablesacousticdropletvaporization-inducedapoptosisofmacrophagesforstabilizingvulnerableatheroscleroticplaques》,构建的稳定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LIFU响应型纳米药物,为近红外荧光和核磁成像监测下易损斑块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时间和空间可控的模式,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转化潜力。
教学方面,放射影像学教研室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医学影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经过多年的历练与积累,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养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课程建设领先,“医学影像学”于2008年获得重庆医科大学精品课程,2011年获得重庆市精品课程,并成功建设了医学影像精品课程网站。“放射影像诊断学”2020年获批重庆市线下一流课程。医学影像专业2016年获批市级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创新,教研室在医学影像专业建设上积累大量经验。教研室核心师资参与2021版影像专业培养计划修订,在新医科背景下,在提升学生“三基”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创新人才培养。每年举办“冬令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和科研机构参观交流,开展“启航宽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多措并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师资队伍过硬,以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针,以学术带头人、高层次人才为突破口,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学科梯队和教学团队。近五年教研室连续获得学院教学质量评比二等奖、三等奖,获得宽仁优秀教学集体;教研室优秀师资多次获得院级、校级、国家级各类教学竞赛奖,发表十余篇高质量教学论文,并获得多项院级、校级、市级教改课题立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规培生20余名。
五、对外交流
1、举办学术活动:
2017年-至今,放射科成功举办6次国家级学术会议《肝脏肿瘤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2017-09-01-168(国))、《盆腔肿瘤影像检查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2018-09-01-210(国))、《消化系统疾病影像新技术临床应用及进展》(2019-09-01-124(国))、《腹部MRI功能成像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讨班》(2021-09-01-213(国))、《腹部影像新技术临床应用及进展研讨班》(2022-09-01-126(国))、《重庆市介入专科护士岗位核心胜任能力提高班》2022-14-01-242(国)),邀请了多位国内著名放射学界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提高重医附二院放射科在重庆和全国的学科影响力,全面推动医学影像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2、对外交流及影响:
(1)2012年5月,郭大静主任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院凯斯医疗中心进行学术交流,致力于血栓靶向溶栓方向的基础科学研究及腹部疾病的影像组学及人工智能研究,为回原单位后发挥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的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2)2018年5月,郭大静主任参加第七届亚洲腹部放射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二十届腹部影像学学术会议作专题讲座,并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3)2019年5月,郭大静主任参加了亚太腹部放射学学术会议担任大会主持。
(4)2019年5月,郭大静主任参加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年会作专题讲座,分享了关于腹盆影像诊断的重医附二院经验以及新思路、新进展。
(5)2019年8月,郭大静主任参加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年会作专题讲座。
(6)2019年11月,郭大静主任带领医技护团队12人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第2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郭大静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作了专题讲座,针对肝脏疾病诊疗的重点、难点,分享了重医附二院经验以及新思路、新进展;团队分别行大会发言,充分向业界同行展示科室的内涵建设及专业发展水平。
(7)2019年11月,陈金华主任及王小琳护士长带领技护组16人团队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第27次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大会,团队作了中英文大会发言、专题讲座及大会主持等,向国内外同行充分展示了宽仁放射风采。
(8)2019年3月,罗小平教授参加IntervertiongalRadiolyand2ndinternationalHIFUmeeting作专题讲座。
(9)2019年4月,刘曦教授参加2019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年会作专题讲座。
(10)2021年7月,罗小平教授参加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五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担任主持。
(11)2020年11月,王小琳护士长参加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影像护理专委会作专题讲座。
(12)2020年7月,郭大静主任参加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医学影像技术青年与专业学术大会作专题讲座。
(13)2021年7月,陈金华主任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影像技师专业2021年学术大会担任大会主持。
(14)2021年7月,刘曦教授参加2021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年会作大会发言。
(15)2021年10月,郭大静主任参加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2021年年会作专题讲座。
(16)2021年10月,郭大静主任参加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分会2021年年会作专题讲座。
(17)2022年6月,郭大静主任参加抗癌协会“肿瘤影像,名院践行”、STAR中青年影像医师科研培训项目,分别作了《胰腺少见肿瘤及瘤样病变诊断思路》、《肝脏肿瘤的影像科研思路及进展》专题讲座
(18)2022年4月,刘曦教授参加介域新坛,肽普绅栓塞剂研讨会作了肽普绅治疗HCC病例分享
(19)2022年5月,刘曦教授参加介入学院“精细栓塞规范先行”肿瘤介入规范化诊疗线上培训会作了《原发性肝侵犯右腹膜后后不同间隙的TACE治疗》专题讲座
(20)2022年5月,陈金华教授受邀主持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医学影像同质化项目MRI检查技术规范化培训远程网络视频会议(脊柱部份)、(头颈部份)、(总论部份),并作了病例分享。
(21)2022年5月,陈金华教授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年会作了《基于云平台影像质控新模式探讨》专题讲座
(22)2022年5月,陈维娟副主任技师参加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医学影像同质化项目MRI检查技术规范化培训远程网络视频会议(总论部份)作了《MR检查质控系统设计与实践》专题讲座
(23)2022年3月,陈金华教授参加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磁路中国行培训项目(肝脏MR专场)作了《肝脏磁共振成像质量控制》专题讲座
(24)2022年12月,冯望副护士长参加重庆市介入专科护士岗位核心胜任能力提高班作了《急诊介入手术氧疗管理》专题讲座
(25)2022年9月,王小琳护士长参加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大会作了《智慧化建设在影像检查与护理中的应用》专题讲座
(26)2022年9月,王小琳护士长参加第六届中国静脉大会护理学组论坛作了《AD介入围术期风险管理》专题讲座
(27)2022年11月,王小琳护士长参加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11届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作了《TACE联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术期护理》专题讲座
(28)2022年12月,何晓静教授参加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全国放射学术大会作大会发言
(29)2022年9月,郭大静教授参加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消化专委会2022年年会作了《肝纤维化影像研究现状及进展》专题讲座
(30)2022年9月,郭大静教授参加国家继教培训班--非特异性颈腰痛的规范化康复诊疗学习班作了《颈腰椎的CT&MR读片要点》专题讲座
(31)2022年12月,郭大静教授参加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2022年影像医学分会作了《肝癌微血管侵犯的影像研究》专题讲座
(32)2022年12月,郭大静教授参加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全国放射学术大会作了《肿块型胆管细胞癌MR征象分析》专题讲座
六、核心技术
科室设有技术组、护理组、普通放射组、神经肌骨组、腹盆组、心胸乳腺组和介入放射七个专业组,保障“宽仁放射”团队,安全、高效、和谐运作。在肝脏疾病的功能成像(DECT/MRI)、肠道疾病多模态MRI成像、头颈动脉病变的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肺小结节的高分辨靶扫描以及实体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等医学影像领域具有鲜明特色。目前年病人检查量CT>15万人次,MRI>6万人次,X线>10万人次,DSA介入治疗量>1万台/年左右。
CT检查:开展全身多部位CT血管成像(CTA)检查,头部一站式检查及上腹部实质器官CT双能灌注成像等。
MR检查:开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肿瘤、脑萎缩、脑先天发育异常、脑代谢性疾病及脑血管病等)的诊断、鉴别诊断。
AI技术辅助诊断疾病: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对肺小结节、冠脉及头颈血管进行智能化精确诊断。
放射介入治疗:开展全身实体肿瘤血管介入,复杂布加综合征、门脉高压TIPS及急诊出血性疾病血管介入治疗。
联系方式
渝中院区:影像楼、内科楼1楼放射科023-63693064,魁星楼4楼放射科023-63693813
江南院区:门诊部2楼C1区023-62887299
- 推荐专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