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内科
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作为重点发展学科,主要由消化病区和消化内镜诊疗部组成。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积累,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全方位专业学科,负责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生、本科生及进修生的教学以及科研各项工作。消化内科属省级青年文明号,是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员单位、佑安肝病感染病专科医疗联盟成员单位。
消化内科配设齐全,包括消化内科病房、内镜诊疗部、专科门诊以及内科教学等。消化内科目前拥有教授1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5人,博士8人,硕士6人。
本学科年门诊量超十万人,每天有2~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消化专家在门诊为广大的病友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科内病床数47张,危重病床6张,年住院病人约2500人,治愈好转率超过95%,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成功率达98.5%。
科室配有高清晰电子胃镜、十二指肠镜、电子肠镜、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爱尔博电高频电外科工作站、氩气发生治疗器、微波治疗仪以及消化道动力测定仪等现代化设备,拥有极为丰富的内镜检查和治疗经验。现已全面开展包括ESD、STER、POEM、EUS-FNA、EMR等国内领先内镜技术。
新建成的消化内镜诊疗部拥有先进的内镜设备、完善的电子信息传输系统和内镜消毒系统。消化内科以“优质医疗、优良服务、规范收费、依法行医”的宗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自觉的服务意识,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精的业务技能,努力以合理的费用、最佳的疗效,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医疗服务。
一、医疗特色
(一)消化内镜诊疗特色:
消化内镜诊疗部使用面积1300M2,各功能区布局合理,环境温馨舒适,能让患者在诊治过程中享受到专业、便捷、舒适的医疗服务;我们拥有由专业的消化内镜医护人员、麻醉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同时配备了60多条检查及治疗内镜并拥有电凝电切工作站、氩离子凝固电切设备(氩气刀)、数字减影X光设备和呼吸机等设备,拥有极为丰富的内镜检查和治疗经验,设备能充分满足各项检查及微创治疗需要。
消化内科已开展的内镜项目如下:
1.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技术,减轻胃、肠镜检查中的痛苦,使内镜下各项治疗操作顺利开展,运用放大内镜、NBI及化学染色技术行消化道早癌筛查,可清晰、准确地发现胃肠道早期肿瘤。
2.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起到良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于内痔并发出血者进行硬化剂注射治疗,预防痔出血效果明显。
3.食管、吻合口狭窄扩张术:
①气、水囊扩张。
②沙氏探条扩张。
在治疗食管良恶性疾病引起的食管狭窄以及贲门失弛缓症中起到重要作用。
4.消化道内支架植入术,提高晚期食管癌和肠癌病人生活质量。
5.经内镜腹壁-胃造瘘置营养管术及经内镜鼻-空肠置营养管术,为不能进食的患者提供肠内营养。
6.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RCP技术:乳头切开胰胆管取石、引流、置放支架、冲洗、局部用药)及内镜胰胆管内置管引流术(ERBD),为胰胆管疾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避免了病人开腹的大手术。
7.经内镜各种止血治疗术(钛夹止血、OTSC、粘膜下注射、氩气、微波、高频电凝治疗、药物喷洒等),能快速有效地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止血,挽救患者的生命。
8.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电凝术、尼龙绳套扎术等,对各种类型的息肉进行早期发现、早期切除,对防止息肉癌变起重要作用。
9.黏膜切除术(EMR)、黏膜下剥离术(ESD)、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以及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避免外科手术。
10.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迟缓症,与胸腔镜下Heller术不同,手术在内镜下完成,经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等步骤完成,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肯定。
11.超声内镜引导下的检查、穿刺和治疗,如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胰腺囊肿引流术及瘤体内药物注射等治疗。
12.智能胶囊内镜检查可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长期腹痛、腹泻病因不明的患者及时发现病变,并且无痛苦、无创伤。
(二)临床重点疾病诊疗特色:
1.消化道出血
学科对救治危急重症消化道出血有大量的临床及内镜治疗经验、抢救成功率高;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血管畸形出血及缺血性肠炎、内痔出血等。
2.肝胆胰系统疾病的微创治疗
本学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在急慢性胰腺炎、胆管结石等肝胆胰系统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RCP技术:乳头切开胰胆管取石、引流、置放支架、冲洗、局部用药)及内镜胰胆管内置管引流术(ERBD)、胆胰管支架置入术,为胰胆管疾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避免了病人开腹的大手术。超声内镜及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肿瘤穿刺定性是消化内科优势技术。
3.胃肠道肿瘤早期筛查及诊治
消化道早癌大部分无明显症状,实行有效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是降低消化道肿瘤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消化内科是广州市大肠癌筛查医疗点和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员单位,建立了消化道早癌筛查模式、内镜精查绿色通道,开展ESD微创手术治疗技术,对于消化道早癌具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的特色,并有定期追踪、随访等完善的早癌诊治规范体系。
4.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严重并发症是肠穿孔、大出血和引起高度营养不良的肠瘘。
本学科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根据个体差异,采用多种不同治疗方法,严重者采用新型生物疗法,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同时每周一下午开设有炎症性肠病专病门诊,集临床病房、专科门诊、内镜诊疗、病理诊断以及实验室为一体为病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5.胃肠道疾病的微生态检测与治疗
消化内科开展了C13呼气试验、甲烷-氢呼气试验等先进诊断技术,可用于胃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的疾病的检测,如Hp相关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各种由感染、抗生素相关、蛋白丢失引起的腹泻,肠道菌群失衡及异位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
科室还建有粪便菌群移植实验室,同时开展了粪菌移植术,可用于治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与肠道菌群相关的疾病。消化内科对于胃肠道疾病的微生态失衡方面拥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特色的治疗方法。
6.慢性肝病的诊治
消化内科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以及其它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肝脏损害具有丰富临床治疗经验。
二、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
近年来获得国家、省、市级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并荣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成果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科研奖项,在Hepatolog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参编论著10余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博士后5名,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消化内科重视临床教学工作,是内科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编多部中英文教材的编写,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教学课题,发表教学论文多篇。消化内科医生多次在各级教师比赛中获奖。同时重视学术交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策略,每年承办学术交流会议,并定期派员到国内外知名消化中心参加培训与学术交流。
- 推荐专家更多
专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