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痛是区别于一般躯体疼痛的胸腔或腹腔内脏器官来源的疼痛现象,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与躯体或浅表部位疼痛不同,内脏痛的主要特征包括对机械牵拉﹑脏器缺血或痉挛﹑炎症等刺激较为敏感,而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疼痛缓慢持续且定位不清楚,常伴随牵涉痛﹑情绪反应或防御反应。
内脏疼痛是指食管、胃、小肠、大肠等空腔脏器的炎症和阻塞,肝、肾、胰腺等肿瘤和炎症引起器官快速肿大扩张,牵拉胞膜引起的疼痛。内脏痛也可通过周围神经如A纤维和C纤维传递到脊髓,但具有纤维数目少于躯体组织、C纤维比例大的特点。而且认为由于其分布和输入到多个脊髓平面,疼痛在很宽的范围内隐约感觉到。
另一方面,如果在内脏周围发生炎症,使得神经的兴奋阈值降低变得更敏感,即为敏化作用。另外,在生理状态下不起作用的C纤维(无声伤害感受器)被激活而传递疼痛。在这种情况下,疼痛程度也变得非常强烈,在远离病灶的部位引起疼痛,即为相关性疼痛。
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都证实,内脏疾病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如冠心病在男性发病率高,胆囊疾病则好发于女性。对55岁以下人群进行统计,男性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为女性的4倍,可能与不同的激素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另外,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有其特殊的疼痛,如月经期疼痛、分娩痛、产后痛等。由于解剖的原因(如女性尿道比男性短),女性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更容易被感染而导致慢性盆腔痛。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内脏痛觉过敏,由女性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因此女性发生下腹和盆腔痛的概率大大高于男性。内脏痛会牵涉表浅组织产生痛觉过敏,由于女性的内脏痛是多来源、同时发生或复发性的,因此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大面积的牵涉痛。
目前的研究表明,女性内脏痛比男性更多发和持久,同时也更隐匿和复杂。相比之下,男性内脏痛从病因和表现上都较为清晰,易于诊断。另外,医生通常对女性生殖系统疼痛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女性患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
总之,性别的特点决定了疼痛的特征(强度、部位、性质)以及伴随症状,内脏痛的诊断在女性较男性更为困难。社会文化背景也影响着男性和女性对疼痛的体验和描述,患者和医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