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血肿可见于多种疾病,根据病因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需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药物治疗
1、布洛芬:为常见止痛药。一般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等,若皮下血肿伴有疼痛者,可服用布洛芬止痛。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
2、肝素:可用于治疗血栓形成和蔓延,如大的深部静脉血栓或肺栓塞,也可用于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尤其在高凝阶段可减少凝血因子的消耗。哮喘患者慎用。
3、地塞米松:常用于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抗中毒和抗休克等。高血压、血栓症、心肌梗死、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内脏手术史、精神病、电解质代谢异常者慎用。
4、华法林:常用于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孕妇禁用。
5、维生素K:一种能促进血液凝固的脂溶性维生素。常用于治疗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弥漫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患者禁用。
二、物理治疗
红外线疗法: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温度升高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血肿消退。
三、手术治疗
1、骨折:骨折错位严重,无法手法复位或解剖复位要求高者,需手术切开复位并植入内固定装置。
2、软组织损伤:开放性损伤者需行清创术,避免感染。伴随韧带断裂者,需在关节镜下行关节镜下韧带修补术,恢复关节功能及稳定性。
四、其他治疗
1、血液疗法:包括浓缩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新鲜全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用于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起的皮下血肿,输血可以缓解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造成的贫血症状。
2、针灸治疗:其机制在于改善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信息的传导,缓解痉挛,减轻或消除神经炎症水肿。
牵引治疗:适用于下肢骨骨折患者术前牵引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