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新生的分子基础和调控机制

2023-05-06 19:13阅读:

手机浏览

血管的形成经历两个阶段,即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阶段。血管发生是指成血管细胞即内皮祖细胞在原位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并形成原始血管的过程,原认为是只发生于胚胎时期的血管形成。但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发生在出生后也发挥重要作用,可将循环中内皮祖细胞等骨髓来源的多能细胞动员、归巢至组织损伤或肿瘤发生的位点,再分化或整合入新生血管。而血管生成则是在已存在的血管床基础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重塑形成新的成熟血管,其中平滑肌细胞和周细胞起到支持作用。机体受到某些病理或生理上的刺激,如组织再生、缺血、缺氧、炎症以及肿瘤生长等因素,可引起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熟,从而形成新的血管。

在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上,科学家提出了血管新生平衡学说,即血管新生受到促进因子及抑制因子调控,处于平衡状态,一旦此平衡被打破,就会激活血管系统芽生出新血管或者抑制血管系统使血管退化,调控因子的平衡情况决定了血管的生长状态。成年机体的促血管新生因子通常来自内皮细胞邻近的组织,多种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这些因子,而单核巨噬细胞是其重要的来源。促血管新生因子对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等不同环节起诱导作用。基于血管新生取决于局部促血管因子和抑制血管因子的平衡状态的理论,有学者首先在角膜和软骨等无血管组织中分离血管新生抑制因子。除了无血管组织外,多数有血管组织也有血管抑制因子存在。

分享:

30

相关推荐

血管衰老的分子机制

血管衰老是引起人体各器官系统衰老的重要基础,是老年人多种慢病共同的发病机制。早期发现血管衰老,延缓和治疗血管衰老,对抗衰老与防控老年慢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衰...

孙羽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23/05/06阅读(2326)

​ 血管钙化的发生机制

血管钙化是一种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多环节病理过程,并与骨骼矿物化的生理学特征相似。简言之,血管钙化是多种促血管钙化因素(如性别、年龄、血脂、血压等)的作用下,引起体...

孙羽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23/05/06阅读(1649)

血管炎症的发生机制

血管炎症参与众多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中存在变质、渗出以及增生等基本特征,而且伴随大量炎性介质参与和各种炎性细胞激活,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的...

孙羽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23/05/06阅读(1635)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