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三医院
中医科
手机浏览
分享:
身体上的湿气太重可以通过饮食、运动以及服用适当药物或采用具有中医治疗特色的方法进行治疗,从而达...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08/15播放(65844)
身体上的湿气太重可以通过饮食、运动以及服用适当药物或采用具有中医治疗特色的方法进行治疗,从而达...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08/15播放(65844)
"身体湿气太重祛湿,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适合的祛湿药。因在中药理论中将去湿药分为:芳香化湿药、祛风湿药和利水渗湿药。芳香化湿药多辛香温燥,多归脾胃两经。如藿香、佩兰、厚朴、砂仁、豆蔻、苍术等。祛风湿药多辛苦温,入肝脾肾经,有较好的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活络、及补肝肾等功效,如独活、防己、桑寄生、木瓜、蚕砂、五加皮、白花蛇舌草等。利水渗湿药药味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作用趋下,如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香加皮等。具体选用何种祛湿药,建议听取专业中医师的意见。平时生活中忌食生冷之物,易损伤脾胃之阳,而生内湿。"
黎艳│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3/09/30收听(49360)
身体湿气重应给予祛湿治疗,可选择食疗、药疗、拔罐等治疗方法。食疗主要指的是在日常饮食中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扁豆、山药等。另外,需要少吃油炸、烧烤类的难消化食物,保证脾胃运化有常,湿气自除。药疗主要是需要内服祛湿类的中药,如芡实、茯苓、白术、陈皮、砂仁等,也可以选择口服中成药,如祛湿丸、参苓白术散等。拔罐主要是通过罐体的负压吸引作用,作用于机体肌肉丰厚的位置,将体内湿邪透发外达肌表后排出体外。建议以上三种方法可以配合共同运用,效果较快。
2023/07/01收听(74694)
湿在中医中为湿邪,是外感六淫治病邪气之一,可以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主要与居住环境潮湿有关,内湿...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01/04播放(74592)
湿在中医中为湿邪,是外感六淫治病邪气之一,可以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主要与居住环境潮湿有关,内湿...
2023/01/04播放(74592)
湿气是中医的概念,所以通过中医的疗法祛湿,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身体有湿气的患者,可以有头发油腻、不喜欢喝水、大便黏腻、头重脚沉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还会经常出现拉肚子,脸上比较容易出油,在中医里叫有湿气,可以通过口服祛湿的中药治疗。也可以采用中医外治的疗法祛除湿气,比如通过艾灸,艾灸可以散寒祛湿,能够治疗因为湿气重所导致的各种症状。也可以通过针灸等疗法祛除湿气,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合适的疗法治疗。
2023/01/09收听(58000)
"白酒是增湿的食品,通过喝白酒,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明显的变盛,所以喝酒的患者第二天早晨会表现为湿邪在体内停留的症状,包括舌头胖大、有齿痕、大便黏腻,以及水肿、食欲下降,甚至出现恶心等一系列湿邪停留体内所表现的症状。对于本身有湿邪的患者,尽量忌酒,不要喝酒,无论是啤酒、白酒还是葡萄酒等,都尽量不要口服。生活习惯要规律,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喝酒所出现的湿邪症状,也可以通过吃中药的方式进行对症治疗。"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23/02/20收听(14534)
导致湿邪致病的原因不同,自身体质的虚实强弱不同时,邪所侵袭的部位也不一样,选用的药物也不一样,方法有:1、食疗方法,多吃具有去湿的食物,如芡实粥、赤小豆粥、薏米粥、山药粥等,水果蔬菜有冬瓜、玉米、小米、茄子等,用藿香、陈皮配玫瑰花泡茶喝。2、可以通过运动的方法,让周身出点汗,实邪从汗而解,出汗以后一定要注意避风。平时多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打太极。3、通过拔罐的方法,可以去除体内的湿气。4、药物的辨证调理,采用燥湿和胃、清热利湿、利水渗湿、健脾渗湿等方法。
彭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3/12/20收听(49168)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祛”。湿气在中医里被称作湿邪,对人体的伤害较大,一般有湿气的人,通常是会有以下这些表现:一、精神状况很不好,有湿气的人通常会感觉四...
张俊相│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2023/06/07阅读(18090)
"患者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来祛湿,比较常见的是通过薏米做成粥,红豆做成粥进行口服,以达到祛湿的目的,针对于脾胃有湿邪,还有人体过于肥胖,都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另外也可以通过药膳的方式来祛湿,比如通过茯苓炖鸡等,都能帮助人体祛除体内过多的湿邪,以及缓解湿邪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和症状,像可以辅助治疗头晕、头沉、浑身乏力、周身不适以及湿邪过多出现的男性阴囊潮湿,女性外阴瘙痒等。对于食疗祛湿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选择食物进行应用。"
2023/05/16收听(38280)
祛湿的穴位在人体中比较多,在众多的穴位中可以精简出一组效果比较好,也比较常用的一组穴位,如中脘、内庭、足三里、阴陵泉、天枢、曲池,这组穴位是脾经、胃经和任脉上的穴位。为什么要选择它们,因为脾胃是人体中运化水湿很重要的脏腑,水湿的代谢排出主要依靠脾胃的功能实现。运用这组穴位的时候能健脾和胃,达到促进体内水湿排泄的作用。中脘穴位是在任脉的穴位,这个穴位也是健脾最重要的穴位之一,所以这一组穴位是非常好的健脾祛湿的组合。
隋康民│青岛市市立医院
2023/01/15收听(71142)
"祛湿的中成药,首选四妙丸、二妙丸、三妙丸、平胃散、参苓白术散等药物。体内的湿气重主要是由于身体脾虚、水液代谢障碍、肾阳不足等因素有关引起的,体内湿气过重会出现口腔黏腻、大便黏稠、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退,面部和皮肤组织会出现油性皮肤等临床表现症状。可以采取健脾利湿、温阳利水的药物调理,如果是身体出现肾阳不足的情况,可以口服金匮肾气丸、五苓散等药物,也可以配合祛湿的食疗方案进行调理身体,比如薏苡仁进行熬汤口服。"
王海丰│朝阳市第二医院
2023/03/31收听(14300)
中医学认为,内湿的产生主要和脾有关,故祛湿主要采取健脾利湿的药物。如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等药物...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04/30播放(95824)
中医学认为,内湿的产生主要和脾有关,故祛湿主要采取健脾利湿的药物。如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等药物...
2023/04/30播放(95824)
人体有湿气时,可以选择以下食物来祛湿:1、薏仁有清热祛湿的作用,中医常用来治疗脾... 陈思环│海南省人民医院 2023/04/02播放(99882)
人体有湿气时,可以选择以下食物来祛湿:
1、薏仁有清热祛湿的作用,中医常用来治疗脾...
陈思环│海南省人民医院
2023/04/02播放(99882)
1、通过饮食的方法来祛湿。薏苡仁有很好的健脾化湿的作用,饮食可以通过每天喝薏苡仁红豆粥的方法,将二两薏苡仁加少许红豆首先泡上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然后熬成粥,熬粥的时候熬得时间长一些坚持服用,可以改善身体湿性的状态。2、每天多运动的方法,比如跑步或者做健身气功,比如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3、拔罐,拔火罐也可以有很好的祛湿的作用,在后背膀胱经上选取部分穴位进行拔罐的操作,一般7-10天拔罐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就会看到效果。
2023/09/15收听(95150)
祛湿化痰要用温燥的药物,祛湿化痰作用好的药物包括苍术、茯苓、厚朴、陈皮、半夏等,此类药经常用于... 刘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10/30播放(29790)
祛湿化痰要用温燥的药物,祛湿化痰作用好的药物包括苍术、茯苓、厚朴、陈皮、半夏等,此类药经常用于...
刘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10/30播放(29790)
湿是中医学特有的名词,也称之为湿邪,常用祛湿方法如下:1、改善饮食:可以进食具有...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11/01播放(84762)
湿是中医学特有的名词,也称之为湿邪,常用祛湿方法如下:
1、改善饮食:可以进食具有...
2023/11/01播放(84762)
"祛湿的药物临床上有以下几种:第一、健脾利湿的药物,比如苍术、茯苓、陈皮、白术、太子参、党参等等。第二、根据风能胜湿的原理,可以用陈皮、防风、羌活、独活等等药物。第三、排浊利湿的药物,从小便排出或者从大便排出,比如车前子、芒硝、滑石等等。"
贾逯西│章丘市中医医院
2023/08/25收听(382)
祛湿的中成药很多,常用的有:1、理中丸,具有温中散寒、健胃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该药物主要是由白术、党参、甘草、炮姜等组成。2、四神丸,具有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肠鸣腹胀、五更泻、久泻不止、面黄肢体乏力等症状,该药物主要是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大枣等组成的。3、香砂六君子丸,该药具有健脾益气宽中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乏力、脘腹胀满和呕吐腹泻的病人,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差、气虚、头晕、乏力等症状。
2023/03/27收听(93336)
祛湿穴位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曲池穴、承山穴、阴陵泉、巨阙穴、中脘穴、三阴交、涌泉穴、足三里等,临床上但凡是调脾胃的穴位,都可以有祛湿的功效。在祛湿的穴位可以反复进行揉捏、按摩等不断刺激,对于调整脾胃功能,疏解肝气,补益脾肾都有好处。临床上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配穴,也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瘢痕灸,效果都很好。个人以为身体虚弱的人,像老年人、女性、小孩,在祛湿的穴位反复轻轻揉按或者点压就行,每天只要坚持做,对于祛湿、改善身体的状况,就是有好处的。
2023/06/01收听(77648)
湿气是中医的概念,所以通过中医的疗法来祛湿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身体有湿气的患者可以有头发油腻、不喜欢喝水、大便黏腻、头重脚沉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还会经常出现拉肚子,脸上比较容易出油,这在中医里就叫有湿气,可以通过口服祛湿的中药来治疗。临床上对于祛湿的药物有很多,比如化湿降脂的药物,如荷叶茶饮、血脂康胶囊。温化水湿的药物,如前列舒通胶囊和五苓散,祛湿止泻的药物,如香连丸和复方黄连素片。不同的疾病所采用的祛湿方法也是不同的,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023/05/02收听(7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