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今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压力的倍增,深夜胡思乱想失眠焦虑烦躁睡不着的人数与日俱增,一般多是由心理因素、处于围绝经期、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因素导致的。
心理因素
生活的打击、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会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失眠。
同时多数人对睡眠期待过高,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对睡眠的压力,也会引起失眠。
失眠与心理因素的因果关系可能是双向的,即失眠带来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维持加重失眠。
处于围绝经期
女性在围绝经期失眠发生率较高,这与围绝经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同时多数人在失眠的同时还常伴发焦虑、抑郁。
环境因素
长期的噪声、夜间强光刺激、睡眠环境差等因素所致的失眠在临床也较常见,有的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有的人则非常敏感、适应性差,环境一改变就睡不好,经常伴有焦虑情绪,改变睡眠环境后失眠也不能立马改善。
不良生活习惯因素
夜间进食、抽烟、饮酒、咖啡、饮茶,以及夜间剧烈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容易导致失眠,部分患者同时存在以上几种因素或者全有,在治疗失眠评估中应该引起重视。
除上述外,因工作原因倒班和作息时间紊乱所致失眠也较常见,长期的作息时间紊乱易损伤人体生物钟造成醒眠节律紊乱,从而引起失眠。
晚上胡思乱想失眠睡不着,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记忆、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还常伴有焦虑、抑郁,有自杀倾向,若是老年人长期失眠,还会增加痴呆风险。
因此若是长期处于失眠状态无法缓解,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节和治疗。
参考文献
[1]滑宏巨,张淑娟,雷冰冰,卢海瑞.慢性失眠症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5):532-535.
[2]杨玺编著.失眠患者用药宜与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