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离开手机,寸步难行的时代,对手机的高度依赖是几乎所有现代人的特征,但并这不都叫“瘾”。
“成瘾”指个体因为沉迷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对手机的依赖也要注意分程度,尤其是对自制能力较薄弱的青少年来说,如果对手机、手机端游戏的沉迷已经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学习与交际,甚至出现躯体症状,那么就构成“成瘾行为”了,需要进行干预。
手机成瘾是一种与药物成瘾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差别的行为成瘾方式,是心理上对手机的依赖,手机成瘾中以游戏网瘾最为常见——个体由于对手机游戏的过度沉迷,且无法对该行为进行控制,而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带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一种行为成瘾。
据报道,在手机游戏玩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据了大半江山,占比高达58%。我国青少年网民达到2.77亿人,占青少年人口总体的79.6%,我国青少年网民过度依赖网络情况发生率为6%-14%。
我是有来心理认证的青少年领域咨询师,下面我将以系统知识结合自己的咨询经验,来谈一谈“青少年手机游戏网瘾”这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
表现
游戏失控
具体表现为,不能控制玩游戏的时间,不间断的玩游戏,甚至废寝忘食。过度地沉浸在游戏世界,游戏中的成就成为了最主要的自我成就感来源,非常执着于提高“段位”、“等级”、“战绩”等游戏目标。
常常因为“奖励时段”、“关键期”或其他游戏活动而必须进入游戏,平时也经常放下手头必须完成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事务而去玩游戏。
精神萎靡
一旦不玩游戏就情绪低落,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心不在焉、难以投入,总是想着快点结束,好去玩游戏,表现出烦躁不耐烦的情绪。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社交层面均会受到较大影响。
人际交往失常
语言表达能力随着日益沉迷于网络而急速下降,人际交往很容易出现障碍。在日常人际交往中遭受挫折转而更加地封闭自己,将自己的一腔热情都付诸网络。日复一日,形成恶性循环,生活中的正常交往都已无法完成,自信心更加消退。
睡眠质量很差
因为一直在玩电子产品导致睡眠质量很差,而且其精力起伏也表现得没有任何的规律性,有时候会觉得精力很充沛,做什么事情都充满干劲,有时候又觉得很疲劳,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一旦离开网络世界,放下手机的时候就会出现很烦很苦闷的感觉。
脑力下降
当放下手机电脑的时候,原本的专注力、操作力、执行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会明显感到记忆力变差,反应在青少年身上就对学习知识起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情绪困扰
因生活规律较差、失去了节律性和规则感,有游戏网瘾的青少年的情绪常常不稳定,若出现意外情况,如不能上网之类的事情的时候,会明显的产生烦躁、焦虑甚至抑郁等情绪。
原因
寻找自我、获得成就感
在学校和家庭中,孩子感到竞争赛道只有单一的“学习成绩”,既得不到趣味、也无法实现自我满足感。于是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得缺乏兴趣,情绪低落,缺乏动力,又因成绩不理想,不被老师和家长认可,进一步产生挫败感。但青少年在这个阶段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很强,希望他人接纳和认可。便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游戏”这种获得成就感的竞赛模式。
在游戏中,练级练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关了、或者得分高了、或者把一个人物养成到某个阶段了,就会得到赞美和鼓励,这一种成就感对一些孩子来说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少得到的。
同时,游戏中的奖励机制设置会带给青少年一种可迅速获得的成就感。对比起在学校可能要努力学习无数个小时才能取得一个好的期末成绩,游戏中30分钟的“鏖战”便会可以为他的“段位”添砖加瓦,甚至取得一些厉害的称号。
缓解过大压力
社会、家长和学校给青少年的升学压力很大,尤其是一些家长社会地位较高、工作又比较忙,他们会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许和要求,同时无暇顾及家庭,会忽略孩子身心发展的很多需求,这就让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压力。背负过重的同时孩子无法找到对于这些期许,自己内心的自驱力,他们会觉得这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学习目标的实现也无法带来快乐。
但社会、家长和学校都没有释放这种压力的决口,不能帮助他调整心态,有效缓解和释放种种压力,他渐渐只能通过网络游戏逃避问题、转移压力。
出于青春期叛逆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由青春期发育导致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增强以及心理发展不平衡等使他感到痛苦而迷茫。他们会觉得生活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是父母或是其他人的眼光在导演他的生活。只有游戏世界是自己能够掌握的。而此时如果家长和学校对他玩游戏的举动加以阻挠,便更会激发他的逆反心理。
满足社交需求
有些青少年因为性格问题在学校里不易交到朋友,而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交友并不关心,要求他们花更多时间去学习。他们在游戏里,可以通过和团队的合作建立一些社交关系。另一方面,家长总是将自己放在说一不二的权威地位,造成了亲子关系的对立,关闭了和孩子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通道,导致他通过网络寻求情感支持。
对真实生活的失察
形形色色的游戏体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青少年的见闻,使他们认识和体验世界的一个渠道。但人怎么能通过游戏来体验世界呢?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无奈。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有几个知道农民伯伯怎么种地、工人叔叔怎么劳动?许多青少年在“赛博世界”中第一次看见茄子开花是什么样子,第一次体验到一步步开疆扩土、建立属于自己的帮派和家园……这种体验,是游戏能带给人的一种良性的体验。
而沉迷于此,荒废了现实生活的青少年,往往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太过于缺乏类似的体验了,在生活中缺乏真正的体验,无论是“创造”、还是“斗争”,不懂得什么是理性认识,便只觉得真实世界比网络世界要艰难、要无趣。
解决
以沟通和榜样代替说教
父母多注意与其沟通交流,不要采用说教模式,这样会引起他的反感。最好采取朋友式的聊天模式,有利于和孩子沟通。常常和孩子聊聊网络,既有助于获得孩子的信任,成为孩子的“大朋友”,也有助于以此为契机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地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最终找到解决孩子网瘾严重问题的方法。
俗话说,身教大于言传,父母首先要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不要也一直玩手机、或者是打麻将、喝酒等等,要给孩子起一个榜样的作用。在空闲时间做一些运动、读书等丰富自己的活动,或是陪伴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分担家务、发展兴趣……等等,都是对亲子双方大有裨益的。
另外,父母千万不要去抢夺孩子的手机,或者以玩游戏作为条件跟孩子交换,这两种方法会让孩子的责任感丧失。
充实生活建立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这个时期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兴趣活动和集体活动,多接触大自然,了解社会各方各面的丰富面貌,培养孩子的不同的兴趣和能力,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填满孩子的精神空虚。
家长在青春期开始时,就要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能给孩子灌输一种“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管”的念头,虽然学生该以学业为重,但构建一个苍白无一物的世界,往往就是孩子疯狂寻找其他事物来填补的源头。
在幼小时便“睁眼看世界”的孩子,长大后便会有对生活有一种理性认识——他成长的环境是真实的生活而不是虚假的生活,他的内心也自然会存在比游戏中的喜悲更宏大的追求。
优化教育方式
学校和家长过于重视分数,经常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很少关注校园中学生的集体氛围。这是致使青少年对现实世界产生逃离和抵触之感的原因之一。
培养主动创造的能力、设立多方位的激励机制,注重个性发展、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使他们更容易在不同的学习项目中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获得“为自己而学习”的体验。
心理辅导
如果发现孩子成瘾严重,靠自己的能力还不能走出误区,可以寻求专业帮助,通过心理咨询来对孩子的成瘾行为进行干预,同时排除其他心理问题的存在,如有发现,则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进行干预。
如有需要,可到有来心理预约咨询,有来心理甄选领域内top咨询师,进行专业科普和预约咨询服务。
案例
13岁男孩浩浩(化名),是一名初一的学生,根据妈妈描述,浩浩性格内向,从四年级开始一步步深陷游戏,父母没有及时正确关心和引导,每天玩手机的时间都超过2小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浩浩沉迷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父母忙于工作也没太留意,慢慢,孩子上课经常走神,课后做作业也不认真,经常是敷衍了事,经家长观察,这是他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带来的困难,同时,浩浩的睡眠质量也变得不好,晚上睡不深、白天总是一副睡不够的样子,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到了最后,浩浩脾气也变得急躁,学习状态和成绩也开始直线下降。
根据对孩子的观察和沟通,我们首先发现,浩浩父母由于工作很忙,从小给予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不够,没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关心其特征,引导发展。孩子本身性格不够坚定,不懂克制自己,家长没有发现,也自然没有在早期进行干预,导致后面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掌控和支配的能力,即使自己想改变,也有一定困难了。
与孩子及家长仔细分析问题所在,并使他们认识成瘾的机制、危害、应对方法等知识后,制定了一套行为治疗的训练方案及作业方法,通过阳性刺激物和躯体的松弛训练,来激励对自我的成功控制和克制对游戏渴求、无法控制的状态。同时搭配作业阶段也给家长进行了三次亲子沟通指导。
经过我们和妈妈的共同努力,第一个疗程后孩子的玩手机无法克制的现象明显的减少了。第二个疗程后,浩浩已经可以自主控制自己对手机游戏的需求,平时的精力有了明显好转,上课已经可以完全跟随,成绩也随之回升。经过第三个疗程,随着行为治疗的进展,孩子学会了把效果固定下来,家长配合进行周期评估,巩固行为的发生。结束治疗后,浩浩也回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