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试想这样一个场景:
有一天,你在地铁上突然碰见了同事,你们俩迎面走来,你向他打招呼,他没有理你,只是从你身边走过去而已。
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有的人可能会想:地铁站人太多,他可能没有看见。
有的人可能会想:他一定是对我有意见,所以才不搭理我。
还有的人,不仅会认为对方是故意不理自己的,还会一直想。
从地铁站想到公司,从公司想到回家,甚至晚上睡觉闭上眼睛,都还在想自己到底是哪里得罪对方了。
这种现象就叫做心理反刍。
心理反刍(rumination),或者说反复性的思维(repetitivethoughts)是导致并维持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关于反复性思维和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非常多,之所以称之为【心理反刍】,是源于反刍类动物。
牛在进食时会有反刍的行为,也就是大部分草料未经过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胃部,经过胃部浸泡一段时间后,这些草料又回重新回到口腔,牛会进行再次咀嚼,然后咀嚼完的草料混合唾液再次通过吞咽进入胃部。
人类有的时候会进行反复的负面思维,这个过程和牛【反刍】的行为非常相像,从而被称为「心理反刍」。
反复性思维可能是关于过去的:比如不断地回顾一件已经发生了的负面事情,不断地责备自己当时的行为或决定,不断地想象如果自己之前说了或做了什么事情后果可能就不同了,不断地猜想别人对自己会有怎样的负面评价。
反复性思维可能是关于未来的:比如不断地担心一件将要发生的事情,不断地想象这件事情可能会有怎样糟糕的后果,不断地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去应对这件未来的事情,不断地检查自己是否做好了所需的准备。
总的来说,关于过去的反复性思维容易导致抑郁,而关于未来的反复性思维容易导致焦虑。
那么如何减少心理反刍(或者说反复性思维)?
我这里介绍八个容易上手的小技巧,来帮助大家。针对心理反刍,我们目前的确存在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
第一:练习正念(mindfulness)
现在市面上关于正念冥想的资源很多,包括书籍、课程、手机APP等,而正念的练习可以说是减少心理反刍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正念之所以可以帮助减少心理反刍,主要是通过正念冥想,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能力(attentionalcontrol),特别是当我们面对心理反刍时,如何可以把注意力从反复性思维上剥离开来,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手头正在做的事情。
还有一点就是,通过练习正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去中心化」的能力(decentering),也就是可以剥离开自己主观的认知、情绪、观点,从一个更为客观和不评判的角度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正念练习的核心在于以下几个步骤:
①有意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任务上(比如呼吸)
②注意到自己走神
③接受自己走神这一事实,并不做出任何批判
④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的任务上(比如呼吸)
⑤不断重复以上的过程,反复练习。
第二:分散注意力(distracting)
注意:这个技能有好处也有坏处,总的来说,分散注意力在短期内使用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长期使用,那么容易导致我们忽视自己的情绪,助长逃避行为。
那么该怎样去做?
当我们注意到自己在进行心理反刍时,请展开其他一些可以分散我们注意力的活动,这些活动应该是需要我们全神贯注的,或者这些活动会给我们感官上带来相对强烈的刺激。
这里举一些例子:比如去洗个热水澡/冷水澡,去完成一份工作任务,出门散个步,看一部让人很感兴趣的电影,唱歌跳舞听音乐,打扫卫生,准备饭菜,和孩子们玩耍等。
这里背后的逻辑是:一旦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上,那么我们能够给予心理反刍的注意力就减少了,这样心理反刍就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第三:把反刍的想法写到纸上(writingitdown)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容易上手,而且往往是非常有效的。
当你发现自己在进行心理反刍时,拿一张白纸,把自己的这些负面想法写下来,最好是可以分点甚至按顺序写下来,但是要做到精炼简洁。
不要一次写一大段文字,请把自己的想法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然后每类想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请不要写出太多的细节。
写完了自己的反复性思维后,请把这张纸叠起来放在一个比较显眼的地方。
如果自己又开始心理反刍,那么可以告诉自己:【我已经把这些想法都写在纸上了,等自己有空的时候可以再去逐一思考或解决这些问题,我不需要担心自己会忘记这些想法,因为我已经全部记录下来了。】
一旦我们把反刍的想法写下来,我们就等于给自己的大脑【【减负】,把某些大脑的「工作内容」输出并放置在别处,从而释放出更多的认知资源,让我们可以专心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这里注意:请不要用手机或者电脑来记录反刍想法,纸笔方式是最有效的,手机的感觉不如纸笔来的真实。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