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在地铁上或者走廊里,小孩子乱跑乱叫,家长在一旁大声斥责,但孩子却像完全听不见似的,依然我行我素。
孩子为何“屡说不听”、“听而不闻”?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出现了听知觉失调。
什么是听知觉?
听觉是声波物理特征的反应。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
刺激耳蜗内的纤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听知觉是在听觉的基础上对某种事物发出的声音的感知能力。
是大脑对耳朵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并与过去的经验整合,从而产生知觉(声音的位置、意义、发展等)的过程。
听知觉失调的表现
1、充耳不闻,家长的话通常跟“耳边风”似的。
2、平时和别人讲话很少有目光的交流,而且话很少。
3、听老师讲课时,听完就忘。
4、容易听错或听漏。
5、经常打断别人的讲话。
听知觉失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
试想一下,孩子上课时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记不清老师的要求,就会出现不能长时间注意听讲,对语句听得颠三倒四的情况。
根本谈不上对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有效学习”。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听知觉失调呢?
听知觉失调的原因
1、母亲孕期居住环境过于嘈杂,孕期营养不良,情绪消极。
2、父母工作繁忙与孩子交流太少。
3、环境太单调,缺乏丰富的声音刺激。
4、父母经常责骂孩子,会造成孩子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养成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下面是锻炼孩子听知觉的几个小游戏
游戏1:听不同
家长说两句相似的话,让孩子指出其中的不同。
游戏2:重复我说的话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每讲一句,就让孩子重复一句。
游戏3:数“的”
家长随便说一段话,让孩子说出这段话里有几个“的”。
游戏4:听词造句
家长说出几个词,让孩子听到后造句,不能写在本子上,直接说出来。
最后,家长要做的是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和善的语气与孩子沟通,多和孩子交流。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