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主要表现包括注意不集中,冲动控制力差和活动过多三大症状。在不同的个体,三大症状的轻重不同。另外,还出现一些其他症状,如学习成绩低下,神经运动和神经生理功能异常、品行问题、社交问题、情绪异常等。
(1)注意力集中困难:
这是少年期多动症的突出表现。这些少年常常不能排除周围环境中一些正常少年儿童可以忽略的听觉或视觉的刺激,如被教室外面的脚步声、谈活声或汽车喇叭声所吸引,或观察黑板上、天花板上或课桌上的污点,或追视偶尔飞进教室的小虫等;做作业也不能全神贯注或粗心草率,不是漏了小数点,就是词意颠倒;做事不能坚持始终,不能按照规则要求去完成,常半途而废。当他们注意到新的事物时,则对原来的事物完全不再注意。
年龄较大的多动症少年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形式不同。他们常常正试图集中精神干一件事时难以排除一些内部思维的干扰。这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些多动症少年向我们反映感觉思维老在浮动,不能固定在一个地方,似乎整天都在做白日梦。和他人交流时也总是表现得心不在焉,有时自已也突然意识到又走神了。由于这种思维的飘浮随时都存在,甚至躺在床上休息或与朋友玩耍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多动症少年往往避免压力较大的任务。
其次,另外一些多动症少年则向我们抱怨思维老在闪动,他们描述这种感觉为脑子里常常同一时刻冒出许多不必要的想法,自已想赶也赶不走。当他们想集中注意力听课或做作业时,往往同时想着两三件其他的事情。有时他们会对脑子里的某一想法作出回答,而脱离原来的谈话内容,搞的别人摸不着头脑。有的则在做作业时突然涌出另一想法,就放下手上的事去干别的了,接着,脑袋里又跳出另一个主意,他们又转去干别的事了,如此折腾,结果什么也没干成。
虽然多动症少年注意力集中困难,但在强大动机的驱动下或对特别感兴趣的情境,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能会廷长。如在看自已喜欢的电视节目或玩电脑游戏,则非常专注。有的多动症少年为了不受听觉刺激的干扰,学会一种亚集中的方法:他们觉得边放音乐边学习更有效,尽管父母会纳闷一心两用怎么行,这些多动症少年则会告诉我们,在他们眼里,音乐就好比是白色的噪声,可以驱逐那些干扰他们的细小声音,如家人交谈声或电话铃声。
(2)多动不宁
青少年期的多动并不像儿童时那样手脚动个不停,触弄周围的东西,撩别人,而主要表现为坐立不安以及在需要静坐场合下做一些小动作。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见他们身体的某一部位经常处于一种无目的运动中,如在桌子上敲敲手指或拿着圆珠笔圈圈;表面上他们可能坐得安静,但其实他们的腿在桌子底下不时摆来摆去,时间一长,屁股也会在椅上扭动。
做作业时这些少年常常喜欢站着,要不就来回走动。主观上他们常常感到内心的不安宁,不能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在允许自由活动的场合下,这些多动症少年往往表现出过多的行为,如爱多嘴多舌,干扰他人谈话,突然插入伙伴活动中等。
(3)冲动
多动症少年在交谈或行动前常常不加思索,不考虑后果,全凭冲动行事,对刺激的反应强,并且不易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课堂上,他会不经老师允许就发言或与老师争执,与同学一起做实验或体育活动时,这些少年往往缺乏合作精神,单枪匹马地抢着干,自已做错了还埋怨别人;在家里,他们爱跟父母顶嘴,打断父母谈话或打电话乱插几句。他们的情绪不稳,对一些不愉快的刺激会作出过分反应,如骂人,打架等。
多动症少年另一特点是易于兴奋,如过多且不切时宜地大笑,开玩笑不考虑他人感受,对同伴的嘲笑反应过强,这些行为常被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
(4)学业困难
多动症少年期最突出的表现是学业困难,这一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愈加严重。进入中学后,学习时对组织能力、注意细节能力及耐力的要求比小学时高,这些能力在多动症少年是不足的。多动症导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不能完成作业,粗心大意,课堂表现差(如不听讲或不听指挥)这些行为所引起的,多动症出现的学习成绩下降低下早期常有“波动性” ,如教师和父母加强辅导,成绩就会提高,如不抓紧辅导,成绩就会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积重难返,到初中2-3年级,往往出现多门功课不及格的情况。
学习成绩不佳是青少年就诊的主要原因。早期未就诊的原因可能与该儿童智力水平较高,在小学阶段未出现明显学习问题,未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有关。由于就诊时多动的症状已不明显,如不仔细询问病史,常导致误诊。
(5)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品行障碍
青少年随着心理、生理的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发展,独立愿望日益强烈,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希望与父母享有平等的权利,而父母却总是试图按自已的想法教育子女,导致亲子冲突增加。这种冲突主要存在于母子之间,父子之间也有。
青少年经常表现为不服从指令,甚至导致家庭暴力。导致亲子冲突加剧的不是青少年症状的严重程度,而是父母的不满和抱怨的程度。早期伴有攻击、违抗行为的儿童,青春期后这些症状易于发展为品行障碍,药物或酒精滥用,青少年违法等。
(6)网络成瘾
部分青少年由于学习、人际交往的失败,而迷恋上网,现实中的失败在网上可以得到补偿,如通过聊天与虚拟空间的朋友交流,通过网络游戏的不断升级得到成功的满足等,因此很容易成瘾,甚至达到通宵不回家、荒废学业的程度,使家长非常苦恼,常常是就诊的主要原因,并且引起许多社会问题。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