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天你在早晚时间段各测量了一次身高,那么你可能会发现,晚上量时身高“变矮了”。
其实,出现这种早晚身高差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主要是由脊柱长度的变化引起的,和能否长高毫无关系。
在人体内,脊柱并不是一根僵直的柱子,而是由一节节的骨头连在一起的。而在每两块椎骨之间,有一块圆盘形纤维软骨,相邻椎骨正是借助纤维软骨盘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的,临床上称它为椎间盘。
椎间盘有两部分结构,即髓核和纤维环。其中,髓核是一种半透明乳白色的胶状物质,极富弹性,含水分为80%-85%,具有一定的渗透能力。
白天时,人要学习、工作、走路等,一般处于直立或坐位状态,由于地心引力作用,髓核内所含的液体可因重力压迫而渗出软骨板。从而椎间盘不断地受到挤压,就像弹簧垫一样被渐渐压薄,使整个脊柱的长度缩短。因此,若这一天一直是走远路,或者是干重活、抬重物,那么到晚上时,身高甚至会差出4-6厘米。
当然,到了夜间需要睡觉。睡觉时,由于横卧,“弹簧垫”除去压力,经过一夜的睡眠,液体又经软骨板渗进髓核,并将髓核充满,从而使椎间盘恢复原来的厚度。
而对于长高,本质上是骨骼生长,尤其是四肢长骨的生长程度决定了人体的高度。在生长过程中,骨骺里面的软骨细胞不断发育、分裂,然后被骨组织替代,从而长骨生长发育、人体长高。
一般来说,最终身高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取决于营养、运动、睡眠等后天因素。当骨骺线未闭合前,保证营养供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以及多进行运动,如跳绳、打篮球、打羽毛球等,可以有效促进身高增长。
参考文献
[1]任龙龙,李元霞.儿童身高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6):182.
[2]高兰平.儿童生长发育家长读本[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