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登录
    极速咨询
    心理危机干预:如何识别、支援和转介心理问题风险学生
    2023-07-21 09:26:00阅读9652
    手机浏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心理危机干预:如何识别、支援和转介心理问题风险学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和干预。

    在广州市市教育局有关领导介绍了教育系统多年来重点抓好的四项工作:一是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二是开展好以活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三是建好心理辅导室,开展好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四是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如何识别心理问题风险学生 

    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体健康成长的保证,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对于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各部门工作职责给出了指导意见,对学生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紧张、行为问题等方面提供了识别标准和应对策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

    1、焦虑

    生理性焦虑是正常的,但病理性焦虑需要处理。学生自控和自律能力有限,家长或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出适度的期望值和要求。正常的、中等的焦虑水平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识别病理性焦虑要注意三个特征:

    (1)痛苦体验:学生反复倾诉很烦躁,或者表现为独处时经常发呆,莫名落泪,超过两周。

    (2)躯体反应:有身体的一些变化,如头疼、头昏、胸闷、心慌、胃痛、浑身没力气等,生理上查不出任何问题。

    (3)警觉性增加:整天处于紧张状态,容易惊吓,特别是出现入睡困难、浅睡、睡不醒等睡眠障碍。

    2、抑郁

    识别病理性抑郁要注意四个特征:

    (1)情绪低落:情绪持续低落超过两周。

    (2)兴趣减退:原本感兴趣的东西现在不感兴趣了。

    (3)自我否定,学习成绩下降:否定自己的能力,指向学习能力和人际处理能力,“我根本没这个能力”“我不是读书的料”。

    (4)失眠早醒:无缘无故凌晨醒来就无法再次入睡,一周出现三次以上失眠,持续一个月以上。

    3、强迫症

    分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反复做或者想一些事情,明知没必要这么做,自己却无法控制,感到痛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例如反复洗手、反复关门、反复检查试卷等。

    4、厌学情绪

    无论什么理由,持续2周以上不去上学;或者间断性不去上学的情况持续2个月一定要重视。

    心理问题高风险的学生,包括其他有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倾向或者行为或被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等心理疾病,出现幻听、幻觉等严重心理问题症状的学生都需要重视。


    二、发现警告讯号的途径 

    学生呈现的警告讯号或征状存在个别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压力,有些学生会表现出来,将问题“外化”,而有些学生则可能会显得退缩而“内化”他们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和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以便判定学生是否出了什么问题。

    1、日常发现:做有心人

    学校的辅导需要做到个体化,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每位老师都有辅导的责任。作为学校的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做一位有心人。

    班主任、科任老师、心理老师、门卫、保安、校医及其他学校工作人员都需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比如注意观察学生:

    是否上课时间不在教室内,而是在校园内游荡?

    神情是否正常?是否悲伤哭泣,神情凝重。

    察觉到异常后主动上前询问,表达关注,细心观察,同时联系班主任。

    2、察觉信号:做守门员

    科任教师和班主任每天与班上学生互动,他们可以成为察觉学生警告讯号及支援学生的重要守门员。

    (1)考勤关注。

    上课的时候关注:比如课前坚持查考勤,对于缺席的同学一定要跟踪,确保其没有异常情况,或者可以请同事帮忙解决。是否有去校医室或者找某位老师聊天,到厕所哭泣等。

    (2)留意学生作业/作文内/朋友圈的讯息。

    (3)与学生的闲谈中发现其是否有一些危险举动的打算。

    (4)从同学、家长的反映中察觉迹象。

    3、危险信号:做护卫员

    上述情况中如有以下讯号,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1)在言谈、文章或美术作品中表达死亡或自杀的意念 。直接或间接表达寻死、逃避或永别的念头, 例如“我没用,没有我一切会更好。”“我想一了百了。”“我厌倦这一切。”“你们很快就不用担心我了。”

    (2)寻找自杀方法 。从不同渠道(例如朋辈、互联网等)探索各种自杀方法(例如服食安眠药等)。

    (3)安顿个人事务,订下计划及/或临终安排,例如转送心爱物品 ,像要诀别般向家人或朋友说再见。

    (4)严重的情绪波动,2周以上的失眠和哭泣,有明显的自伤行为出现。此项一定要列入心理危机事件、高风险事件去处理。

    4、家庭情况/心理普查:做联络员

    注意建立有效的学校-家庭沟通模式,通过掌握家庭情况例如家庭结构、父母关系、经济情况、近期重大事件、是否有心理问题家庭史等各个方面建立心理问题重点关注名单。这份预警学生名单一般只由心理老师和班主任知悉,除非学生出现异常情绪和行为,需要约谈家长。

    如果你作为普通教师,不了解如何处理怀疑有自杀风险的学生,可以向心理老师或专业人士寻求支援和建议,千万不要答应为学生保守秘密。如果你是科任老师或者其他学生信任的学校工作者,你可以说“你需要帮助,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可以和我一起帮助你,你可以像信任我一样信任他们”。


    三、如何支援心理问题风险学生 

    当心理问题高风险的学生因为学业、人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处于情绪激动或明显低落期的时候,向你表示他们需要帮助,或者你观察到他们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转变,我们要怎样支援他们呢?

    大部分青少年表示,当他们有机会倾述自己的问题,会感觉松了一口气,感谢有人关心自己的感受。

    1、建立关系,表达关心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回应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主动交谈,可以先耐心了解情况并表达关心,让学生知道你展开对话是出于对他/她的关心和担忧。你可以说出你的观察,并请学生分享更多他/她现在的处境。

    例子:

    “我注意到你最近似乎闷闷不乐,有事情困扰你吗?”

    “想和人谈谈的话,随时可以来找老师帮助……”

    “我最近注意到你上课时一脸疲倦,我想知道你一切可好吗?”

    利用开放式提问,让学生讲述更多自己的处境。你可以先慰问其健康或日常情况。

    例子:

    “你最近睡得好吗/胃口如何?”

    对于高风险的学生:避免带有批评或指责意味的说话,例如:“我发现你这个学期的成绩退步了……”或“你最近常常不交作业……”

    如果提到了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问题,你要谨记自己的角色和限制,向心理老师、专业人士征询意见和寻求支援。

    2、对讲述个人问题的难处表示理解

    这样的“聊天”并不是一次就能有效果的。讨论自己的难题或负面情绪并不容易,学生们可能还没准备好倾诉,除非你注意到学生有实时危机,否则告诉学生不想马上就讨论问题也没关系。

    你可重申自己关心对方,并告诉他/她可以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向谁寻求支援。有些学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打开心扉。

    如果他提到有自杀念头的话,不要答应为他保守秘密,为了安全起见,这件事必须告诉学校领导、家长、心理老师等相关老师,这才是对学生安全最大的保障。

    可以告诉学生,你很关心和注重他的隐私,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你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渡过困难,但这件事你一个人并不能完成,你需要告诉可信可靠的人,以给他提供更好的帮助。


    四、如何转介心理问题高风险学生 

    在应对心理问题风险学生的时候,如果感到涉及到安全问题而无法处理,可以知会班主任,而班主任需要进一步对家庭情况进行确认,如果发现家庭支持不足,可以先和学生进行谈话,并和家长联系,请家长一起关注学生的问题。

    如果识别到问题严重,可和心理老师一起约见家长,或者请心理老师和学生交谈。对于自伤自杀危险的行为,在稳定情绪后,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可以通知家长,建议立即转介至相关心理医院。以帮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问题需要别人帮助;允许他们说出自己的困难;告诉他们哪里可以求助;协助他们应对求助的顾虑。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免费图文问诊
    由AI大模型提供预诊服务
    进入咨询免费
    儿童青少年心理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object Object]
    精选
    刘文英主任医师精神科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35人
    ¥47
    擅长:双向情感障碍、成瘾医学科目、司法鉴定、家庭婚姻问题、多动症、抽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焦虑症、性心理、社交障碍、物质依赖、异食癖、心境障碍、睡行证、双相情感、逆行性遗忘、被害妄想症、急性应激反应、器质性焦虑症、精神障碍、躁狂症、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发作、睡眠行为障碍、嫉妒妄想、轻度人格障碍、选择性缄默症、惊恐发作、应激相关障碍、艾滋病恐惧症、思维障碍、忧郁、轻躁狂发作、酒精依赖、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性欲倒错障碍、拔毛癖、老年期抑郁障碍、戒毒、网瘾、激素依赖性皮炎、非器质失眠症、失眠、入睡障碍性失眠、顽固性失眠、晚睡强迫症、缄默症、紧张症。
    [object Object]
    精选
    高小宁副主任医师精神大科
    南京脑科医院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432人
    ¥1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情感障碍、心理咨询、药物依赖、双向障碍,睡眠障碍、药物成瘾、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家庭婚姻问题、重型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抑郁症)、癫痫性精神障碍以及药物依赖等。
    [object Object]
    精选
    章丽娟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168人
    ¥12
    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青少年抑郁、心理叛逆、自伤行为、厌学、学习困难、网络成瘾、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焦虑障碍、儿童青少年情感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适应障碍、躯体化形式障碍、恐惧症、失眠症、睡眠障碍及其它精神障碍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查看更多儿童青少年心理医生
    相关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