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学生欺凌与被欺凌,这些应对技能,你需要掌握!

2022-12-29 18:02阅读:

手机浏览

什么是学生欺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了定义,并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以及监护人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指出,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欺凌者)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被欺凌者)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学生欺凌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教育部发布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规定》设计了防治学生欺凌的规则体系:明确学生欺凌的概念,强调主体上的特定性、主观上的故意性、后果上的伤害性,把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学生间正常的嬉闹等区别开来。明确学生欺凌的行为表现,归纳了侵犯身体、侮辱人格、侵犯财产、恶意排斥、网络诽谤或传播隐私等五类欺凌行为。


微信图片_20221229175902.jpg


如何预防学生欺凌与被欺凌?

请掌握以下四个“六不”技能:

学生防止欺凌他人“六不”

1、不对他人实施欺凌;

2、不参与对他人实施欺凌;

3、不与社会上不良青少年交往;

4、不加入校内外帮派;

5、不携带使用管制刀具,不抽烟喝酒涉毒;

6、不到歌厅、网吧等易发治安事件场所。

学生防止被欺凌“六不”

1、不怕坏蛋,强大自己内心; 

2、不为作恶者隐瞒,勇敢向老师、家长报告,报警; 

3、不正面硬扛,不吃眼前亏,被围困会躲避策略;

4、不去易被欺凌的角落、街角等荒僻地方; 

5、不挑拨是非、说人坏话,不给人起外号;  

6、不做落单人,多交朋友,善待他人。

家长防治欺凌“六不”

1、不给孩子树立遇事争吵、打闹的坏榜样; 

2、不忽视孩子异常的言行和精神状态; 

3、不忽视孩子的求助信号; 

4、不打骂、训斥孩子;

5、不冷落、放任孩子;  

6、不教孩子以暴制暴。  

教师防治欺凌“六不”

1、不忽视学生异常的言行和精神状态; 

2、不忽视学生欺凌暴力的苗头隐患; 

3、不因学生家庭、性格、俊丑、贫富、家长职业等区别对待学生;

4、不以成绩来评价学生; 

5、不对学生贬低、辱骂; 

6、不逃避对欺凌暴力事件的处理。

来源:教育部网站、校园安全频道公众号、中国国家应急广播等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分享:

26

相关推荐

青少年抑郁——成因、预防和应对

大人们总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小孩子无忧无虑,能有什么过不去的。”但所有这些烦恼,却实实在在是青少年们生活的一部分。青少年的抑郁,一直被严重低估。气温变化大...

张莹波有来心理诊室

2023/01/03阅读(4317)

多动症的社会技能训练有哪些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多动症儿童在社交技能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如频繁地转换话题、不听别人的意见、在不适合的场合讲...

李丽嫱北京天坛医院

2023/10/07阅读(4754)

秋季腹泻--如何应对

  秋季来了,就不得不谈到这个季节常见的一种疾病—秋季腹泻,它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发生了,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秋季腹泻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常发生于秋天,但并...

张继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0/11/06阅读(3713)

儿童过敏性肠炎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如何预防和应对

儿童过敏性肠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肠道对某些食物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肠道炎症和功能障碍。而食物过敏则是机体对某些食物成分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

胡伶俐北京市隆福医院

2023/10/10阅读(4310)

青少年已成为抑郁的高发人群,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

大人们总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小孩子无忧无虑,能有什么过不去的。”但所有这些烦恼,却实实在在是青少年们生活的一部分。青少年的抑郁,一直被严重低估。气温变化大...

张屠莹有来心理诊室

2022/12/28阅读(3493)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