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检测此处指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发烧即发热。在规范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的情况下出现两条杠,则结果为阳性,通常表明可能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若存在检测误差,则可能是假阳性,而无法判断具体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无论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患者均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常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类、布洛芬类、双氯芬酸钠类。
一、体温低于38.5℃:
发热后需根据体温进行针对性处理,临床上通常发热38.5℃以上才可使用药物,而38.5℃以下需采取物理治疗等措施以退热。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热毛巾擦拭腹股沟、额头、颈部等大血管处,还可使用退热贴等。同时注意多喝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水平,从而降低体温。
二、体温高于38.5℃:
1、对乙酰氨基酚类:为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常用有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
2、布洛芬类:为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有布洛芬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等。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也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3、双氯芬酸钠类:是一种衍生于苯乙酸类的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常用的有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其作用机理为抑制环氧化酶活性,从而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化。同时,也能促进花生四烯酸与甘油三脂结合,降低细胞内游离的花生四烯酸浓度,而间接抑制白三烯的合成。
除上述药物外,发热患者还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泡腾片、安乃近片、米格来宁片、去痛片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同时,患者还应注意各类药物的使用禁忌,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引起机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