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人员衣物怎么处理

2023-04-26 04:35阅读:

手机浏览

新型冠状病毒阳性人员的衣物上可能会有病毒存活,可以密封静置后正常清洗、阳光暴晒或消毒液浸泡,清洗后在阳光下暴晒,一般可以杀灭衣物上的病毒,无需过于担忧。

1、密封静置后正常清洗:衣物上的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存活48小时左右,可以用密封袋、塑料袋等密封,静置保存2-3天后用清水清洗,再正常晾晒即可,能够有效杀灭病毒。保存衣物所用密封袋、塑料袋等需要用酒精消毒并放到专门垃圾袋中,再丢弃到专用垃圾箱中;

阳性人员衣物怎么处理.png

2、阳光暴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56℃时30分钟左右即可杀灭病毒,可以将衣物在阳光下暴晒3-4小时,也能起到较好消毒作用。没有太阳时还可以煮开水浸泡衣物,持续30分钟以上,也可有效消毒;

3、消毒液浸泡:可将84消毒液、漂白粉等稀释后浸泡衣物,约10-15分钟,然后再用清水清洗,能够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医用酒精虽有较好消毒作用,但一般不建议直接将酒精喷洒在衣物上。

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衣物时,需要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并用酒精消毒手、洗衣工具等,以免交叉感染。

分享:

261

相关推荐

核酸阳性人员待过的房间,多久可以进去

核酸阳性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表示机体已经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患者待过的房间,经过全面消毒、开窗通风后30-60分钟才...

丁娟娟河南省人民医院

2023/10/26阅读(4645)

混管阳性同一管阴性人员会怎么样

对于混管阳性同一管的所有人员将会进行隔离一段时间,并且有相关人员会进行逐一追查阳性患者。如果后续经相关机构或医院连续几天调查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以...

周继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2/21阅读(3320)

新冠阳性同管人员会不会隔离

新冠阳性一般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结果为阳性,常提示机体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果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混管检测,出现了混检阳性,同管人员一般会隔离,通常需要居...

程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3/06/07阅读(3672)

新冠阳性房间衣物怎么消毒

新冠阳性一般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房间内的衣物建议通过洗涤晾晒、紫外线照射、高压蒸汽消毒等方式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进而避免造...

谢佳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3/11/04阅读(3381)

新冠阳性人员去过的地方多久安全

新冠阳性人员一般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临床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去过的地方多久安全没有明确时间规定,一般认为进行规范消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去过的地方就已经安全。除...

程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3/05/02阅读(3184)

与新冠阳性人员擦肩而过会感染吗

新冠阳性人员一般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员,若防护措施做到位,一般不会感染。但若防护措施未能做到位,则可能会感染,因此需要注意做好自身防护。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

丁娟娟河南省人民医院

2023/01/24阅读(3858)

新冠阳性人员住过的房间会感染吗

新冠阳性人员住过的房间是否会感染,通常与是否进行彻底消毒有关。一般新型冠状病毒常温及低温条件下能够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如果不进行彻底消毒,进入房间就可能会导致感染...

程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3/12/07阅读(3430)

发现煤气中毒人员怎么急救

"煤气中毒也就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能力和作用,从而造成组织的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临床表现主要是缺氧。对于轻型一氧化碳中毒,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晕厥,但病人一般神志清醒。只要吸入新鲜的空气,脱离中毒的环境以后,症状就会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中型的中毒,中毒时间较长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在30%-40%,在轻型症状基础上病人会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前往医院给予高浓度吸氧,症状就会迅速缓解。对于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医师要给予对症的药物治疗,绝大多数可迅速清醒,几天内可以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重型就是发现的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大于50%,病人呈现重度昏迷,甚至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需要在医院积极抢救,给予重症监护室进行脏器和生命功能的支持,还需要做一定疗程的高压氧才能恢复。"

语音时长02:02''

刘志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2023/08/06收听(27076)

01:40

hpv会通过衣物传染吗

毛滢北京医院

2023/07/17播放(5055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