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毒株的演变过程可以从命名进行判断,2021年5月,世卫组织就开始用希腊字母为新冠毒株命名,到目前已命名11种变异毒株,包括阿尔法、贝塔、德尔塔等,但实际上变异毒株很多,可以说病毒每天都在变异,但绝大多数的变异对病毒本身没有太大影响,世卫组织也只是对这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变异进行命名。
世卫组织于2021年5月31日,宣布新冠病毒变异病毒的名称改用希腊字母命名,该命名法不会取代病毒原有的科学名称,a、β、γ、δ、o等变异毒株由此得名。因此2020年9月份,新冠病毒出现了阿尔法株(α),随后是贝塔株(β),伽马株(γ)等。2021年2月,德尔塔株(δ)出现,迅速传遍全球。
在2021年11月,世卫组织监测到另外一个突变株开始出现,也是用希腊字母命名的第15个突变株,命名为奥密克戎(ο)突变株,成为第五个变异株,此前的4个变异株成为了历史流行株。随着奥密克戎株的流行,出现了多个亚型,包括BA.1、BA.2、BA.3、BA.5系列,从BA.2到BA.5再到BF.7,BF.7本质上还是一种Omicron BA.2谱系病毒,到目前为止,新的变异株不断“内卷”,病毒传播力不断增强,逃避免疫能力越来越强。
新冠病毒毒株非常多,而且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由于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较高,在今后还可能会变异,因此尽量不要放松自身防控,如果出现持续发热等症状,可以通过自测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了解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如果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应进行居家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