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蔓延,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比较重要的群体。孕妇得了新冠如何应对?亦成为现下热门话题。各位孕妈妈,请收好这份专属的新冠攻略。
本文主要包括
一、孕妇新冠阳性后,如何居家隔离?
二、发热、咳嗽典型症状,如何处理?
三、食欲低下、胸闷气喘,如何处理?
四、哪些情况需要看医生?
五、孕妇得了新冠,会不会影响胎儿健康?
六、如何做好产检就医防护?
七、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开文之前,各位需知,如果孕妇得了新冠,部分孕妇可能表现为无症状,也可能出现明显症状,不建议盲目自行使用药物。如果确定需要居家隔离,首先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做好胎动监测,其次要保持稳定情绪、良好心态,最后要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若无需用药,则以日常护理为主。
一、孕妇新冠阳性后,如何居家隔离?
应对新冠,多地开始推行居家隔离,对于居家隔离的孕妇,首先应遵循的是非急诊不就诊原则,在封闭管控期结束、解除隔离之后,方可就诊进行常规的产检,主要目的是避免传染他人,避免重复感染。在此期间,应注意的事项诸多,主要如下:
1、建立一个家庭隔离房间:最好带单独的卫生间以及足够的活动空间,减少与同住人员接触,日常用餐需要限制在隔离房间内;
2、做好通风工作:每天打开窗户通风2-3小时,期间注意保暖;
3、做好家庭防护:若不得不离开隔离房间,孕妇与家人双方均需佩戴好口罩,并保证1米以上的距离,并做好物品消毒,注意做好手卫生,勤洗手,并用“七步洗手法”;
4、隔离物品准备:孕妇应配备好体温计、纸巾、口罩,以及一次性手套、消毒液,生活垃圾单独放置,并扎紧袋口;
5、定期清洁家庭环境:定期使用酒精对隔离房间进行消毒,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6、用药需谨慎:孕妇要严格按照医生建议进行用药,不可擅自用药、不可自行加减用药量、不可轻易更换药物。
二、孕妇感染新冠后出现咳嗽、发热,应该怎么处理?
发热
孕妇与胎儿的生理特性毕竟与一般人不同,因而在面对发热时,也应该区别看待。孕妇发烧时该如何照顾,才能确保母体与胎儿的健康呢?
1、监测体温:建议每半小时测量一次,测量时建议使用水银体温计,保持腋下清洁干燥,时间不少于5分钟,以减少测量误差;
2、多饮水:孕妇发热期间要多饮水,首选温开水,可以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排汗,从而帮助降低体温;
3、物理降温:若孕妇的体温未高于38.5℃,且个人感觉无明显不适症状,可以考虑以物理方法帮忙退烧:冰枕、散热贴、温水擦拭等;
4、药物治疗:但若体温高于38.5℃,且合并有不舒服的症状时,则考虑使用药物辅助,会有更好的退烧效果。由于孕妇为特殊群体,不建议随意服用药物,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咳嗽
1、多饮水、少用嗓:通过多饮水、少用嗓等方式可以帮助缓解咽喉部不适症状,并且多饮水可以帮助稀释咽喉部的分泌物,避免进一步刺激黏膜导致咳嗽频发;
2、改变睡眠姿势:如果孕妇因为咳嗽而无法正常入睡,可以稍稍抬高枕头,呈半坐位,避免因为重力作用而导致分泌物堆积咽喉部,导致持续刺激,使咳嗽加重。没有因咳嗽导致无法入睡的孕妈妈们,则首选左侧卧位;
3、保持环境湿度:还应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过于干燥,不利于孕妇呼吸,导致咽喉黏膜过度干燥,刺激咳嗽加重;
4、遵医嘱服用药物:如果通过以上方法均不见好转,可遵医嘱应用橘红化痰丸、川贝枇杷糖浆等止咳药物,以缓解咳嗽。但由于孕妇较为特殊,药物治疗并不作为首选方法;
5、避免着凉:需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以免加重症状。可适当饮用一些冰糖雪梨汤,对于咽喉部可起到一定的滋润作用,进而帮助改善咳嗽。
三、孕妇感染新冠后,食欲低下、胸闷气喘,如何处理?
孕妇得新冠后出现食欲低下、胸闷气喘多为疾病影响以及心理因素导致,建议孕妇及时调整饮食、放松心情、合理用药。
1、调整饮食:孕妇在出现此类症状后应及时调整饮食,避免摄入过于油腻的食物,如炸鸡、肥肉等,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火锅、麻辣烫等,以免导致食欲持续下降。此时可适当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猕猴桃、芹菜等,以及能辅助促进胃酸分泌的食物,如酸奶等,帮助提升食欲。同时可少食多餐,适当摄入自己感兴趣的食物,为自身和胎儿提供营养;
2、放松心情:建议孕妇放松心情,可以适当听听舒缓的音乐,看看书,分散注意力,避免过度焦虑或担心,以免主观加重身体不适。孕妇可采取看电影、与其他孕妈妈多沟通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同时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合理用药:由于孕妇为特殊人群,故需注意合理用药,不建议擅自用药,以免危害自身和胎儿的健康。此时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对症用药,如出现发热、咳嗽、鼻塞、胸闷等情况,可遵医嘱使用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若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则可遵医嘱服用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孕妇应注意合理作息,并可在室内进行散步等运动,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食欲不振的情况。若胸闷气喘的症状较为严重,需及时予以吸氧治疗。
四、哪些情况需要看医生?
不管是怀孕早期或者中期、晚期,在居家隔离期间,如果出现身体明显的不适症状以及分娩前征兆,还是需要及时反馈给医生,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前往医院,以免危及胎儿和孕妇的身体健康。
出现明显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
1、呼吸道症状:如果出现咽喉部剧烈疼痛、鼻塞以及咳嗽等不适症状,已经严重影响正常呼吸、进食,当孕妇出现此类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导致缺氧、气促或营养不良,不利于胎儿的发育;
2、全身症状:感染新冠病毒后,可出现发热症状,一般可通过物理降温或药物控制,但若发热持续不得缓解,或明显高热,以及伴随严重的胸闷、咳嗽、气短、腹泻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也需要及时做好防护,报备后前往医院就诊。
出现分娩前征兆,也应及时就医
1、见红:由于胎儿下降,部分胎膜从宫壁分离,使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可见少许阴道出血,称见红。一般在分娩前24-48小时出现,是即将临产的可靠征象;
2、破水:临床上叫胎膜破裂,是指随着子宫强而有力的收缩,子宫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加,子宫口慢慢开大,胎儿的头部下降,就会引起胎膜破裂;
3、宫缩:分娩发动前可出现不规律宫缩,其特点为宫缩持续时间短,强度较弱,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以夜间多见,清晨消失,不伴有宫颈管缩短和宫口扩张等。
除上述症状外,如果孕妇出现阴道流血或者是有腹痛的情况,也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医生会根据孕周进行腹部彩超等检查,以判断是否出现早产、流产、前置胎盘等情况。也建议各位孕妇,记住自己产检所在的助产机构的电话,出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五、孕妇感染新冠,会不会影响胎儿健康?
通常不影响,只有孕妈妈出现危重症等特殊情况,才可能出现新生儿并发症。
新冠阳性妈妈产下的宝宝,很大概率是健康的(95%以上未感染且出生状态良好)。即使新生儿为新冠阳性,大部分也都是无症状或轻症,不需要呼吸支持等治疗。
当妈妈为重症、危重症,或者宝宝为早产儿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生儿并发症,如呼吸系统疾病。
孕妇得了新冠,需要终止妊娠吗?孕产妇感染新冠或者曾经感染过新冠一般不会通过分娩传给胎儿,因此孕妇感染新冠后,并不建议采取一刀切的“终止妊娠”。
对于孕早期孕妇,无症状者可遵医嘱酌情选择是否用药,如果需要用药,首选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对于患有重症新冠或者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的孕妇,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终止妊娠,此外,对于妊娠晚期孕妇,也可酌情考虑是否终止妊娠,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分娩之后再进行药物治疗。
需要警惕的是,新冠可能增加感染、血栓等病症的风险,因此孕妇应在居家隔离期间关注出血、腹痛的情况,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需适当在隔离房间活动身体,并保证睡眠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
六、如何做好产检就医防护?
新冠是急性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一般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孕妇在怀孕期间属于易感人群,一旦感染后应尽量不要外出,更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若不得不前往医院进行产检,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需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与其他人员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接触公共物体,注意手部卫生,使用洗手液或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有助于降低病毒交叉感染的几率。
在居家或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状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适度进行运动,避免熬夜,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要注意营养、合理饮食,在进食肉类、禽类时需要充分煮熟。
七、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由于孕期孕妇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时期,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容易出现紧张、恐慌、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适当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可通过加强对新冠的了解,以缓解紧张情绪,寻找心理支撑,以舒缓心情,以及咨询专业医生,改善自身状态。
1、加强对新冠的了解:新冠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病毒,但只要做好自身防护,如出门戴口罩、避免到人群多的地方、勤消毒、洗手等,可以避免或减少新冠感染的几率。平时放松心情,多关注科普文章及官方消息,不信谣,不传谣,正面合理地看待新冠,不必过于紧张,多关注自身心理状态,积极进行心理暗示,减少自我纠结情绪;
2、寻找心理支撑:若是孕妇过于关注新冠,感觉到不安、恐慌,心理难受,建议学会接纳自身情绪反应,积极和家人、朋友沟通,寻找心理支撑,缓解压抑的心情,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看感兴趣的育儿书等转移注意力。另外,家人也需重视孕妇孕期的心理变化,多给予孕妇正面的心理引导,鼓励其倾诉负面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3、咨询专业医生:孕妇孕期可能需要产检,但会因疫情而外出受限,感到担心、忧虑,建议先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与专业医生进行线上沟通,了解自身情况,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是否去医院产检,做好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前往医院,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按时进行新冠的核酸检测。
最后,希望所有的孕妈妈都能战胜这场疫情,顺利度过这个冬季。
参考文献
[1]谷丽.孕妇发烧该怎么办[J].医药与保健,2013,21(05):15.
[2]医药卫生科技:妊娠末期孕妇发烧2例.075000
[3].对特殊人群的用药提醒[J].药物与人,2011,24(0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