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周期短于21天,连续2次以上,应视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周期缩短通常见于器质性病变、功能性病变以及药物所致。
1、器质性病变:可见于子宫肌瘤,因为子宫肌瘤使子宫黏膜面积增大,所以会出现月经周期缩短,并且伴有经量增多以及经期延长。此外,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卵巢囊肿、盆腔肿瘤也可导致月经周期缩短。
2、功能性病变:卵巢功能减退和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都会出现月经周期短。月经周期频繁缩短,也可由于黄体功能不足导致,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以及排卵,当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者黄体过早衰退,可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引起月经周期缩短。
3、药物所致:在临床上服用了某些药物,也会导致月经突然提前到来,比如口服紧急避孕药、黄体酮或者吃些活血药物,也可能会造成月经周期缩短。
除此以外,月经期缩短还可见于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工作及精神过于紧张、情绪波动等原因。饮食习惯不健康,如平时比较喜欢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可能会造成月经周期缩短。
如果出现2次及2次以上月经周期缩短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的妇科进行检查,可以通过激素六项检查、彩超检查等明确诊断,明确原因后再对症治疗。不可自行服用药物或“偏方”等,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马建林等主编.临床医学新理论与应用进展[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7:230.
[2]郑跃,赵丽杰,龙燕主编.当代医学与临床.妇幼医学[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5.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