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本文病例艾滋病患者于2017年8月启动抗病毒治疗,初治方案:艾米替诺福韦片、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依非韦伦片历时6个月抗病毒治疗成功。2021年10月,患者肝功能异常,乏力、头晕、睡眠质量不佳,考虑为依非韦伦片的副作用。将依非韦伦片更换为多替拉韦钠片,更换半年后复查,副作用明显减少,睡眠质量好转,不适症状消除。
【基本信息】男、37岁
【疾病类型】艾滋病、肝功能损伤
【就诊医院】西安市第八医院
【就诊时间】2017年8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艾米替诺福韦片、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多替拉韦钠片)
【治疗周期】自行用药,门诊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达到并维持病毒抑制,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一、初次面诊
本文病例艾滋病患者在2017年启动抗病毒治疗,初始使用艾米替诺福韦片、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依非韦伦片治疗,半年后复查:血浆HIV-RNA未检出,实现完全病毒学抑制,同时CD4计数增加至563个细胞/μL,免疫系统恢复良好。随后肝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ALT:88.4U/L(↑),AST:50.4U/L(↑),提示可能出现肝损伤。血脂异常:TG:9.24mmol/L,HDL:0.84mmol/L(↓),有发生急性胰腺炎风险,严重时可致命。使用PROCAM评估,10年心血管风险为2.5%,数值升高,虽然没有达到高危程度,但考虑患者年龄,应考虑干预。心肌酶部分指标升高:LDH:334U/L(↑),CK:243U/L(↑),可能为肝损伤或作息欠佳所致。患者自述疲劳感明显,睡眠质量不佳,易头晕、头痛。考虑患者肝损伤可能由代谢性脂肪性肝病或(和)药物肝毒性(依非韦伦片)引起,而抗病毒药方案调整涉及自费药物,故建议患者调节生活方式,减轻体重,并更改药物治疗方案。诊断:艾滋病、肝功能损伤。
二、治疗经过
依非韦伦片的中枢相关不良反应较多,如头晕、梦魇、抑郁,此外也容易引发药物性皮疹以及药物性肝损伤。由于依非韦伦片代谢受个体基因影响,特别是CYP2B6相关基因,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较大,当血药浓度超过4mg/L时,不良反应显著增加,低于1mg/L时,则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患者肝功能异常、血脂升高、精神状态均考虑由依非韦伦片引起。
本次检测甘油三脂达9.24mmol/L,如果不及时干预,则有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经详细沟通后,决定将依非韦伦片更换为多替拉韦钠片。多替拉韦钠片为整合酶抑制剂,作为新一代核心药物,受到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药物仅小部分由肝脏代谢,对肝功能影响小,血脂安全性较依非韦伦片高。
综上,将原方案调整为:艾米替诺福韦片+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多替拉韦钠片。更换方案后,约定的复诊时间恰好遇到疫情,所以检测推迟至2022年5月,指标多数已经恢复正常。
三、治疗效果
更换药物后,复查相关指标:ALT:34.5U/L,AST:24.10U/L,转氨酶恢复到正常区间,提示肝损伤缓解。TC:2.87mmol/L,HDL:0.99mmol/L,甘油三脂已降至安全区间,胰腺炎风险消除,但仍处于轻度升高区间。LDH:224U/L,CK:222.10U/L,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提示肝损伤恢复。门诊定期随访至今,乏力消失,精神状态良好,睡眠质量改善,目前已经达到并维持病毒抑制,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四、注意事项
患者目前病情稳定,为他感到高兴,嘱咐患者注意以下几点:
1、多替拉韦钠片相比于依非韦伦片,副作用小很多,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可导致体重增加,并致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减少,血肌酐浓度增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服药期间依然要关注身体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
2、肝脏指标已经恢复,血脂也回到正常范围,但是体重依然在增加,现阶段的重点就是减重,控制体重指数不高于24,适度增加运动量,每周150-300分钟有氧运动,循序渐进。
五、个人感悟
艾滋病,很多时候的影响体现在社会心理层面,患者处于恐惧、羞愧、自卑状态,很多知识的获取也只能小心谨慎。本病例患者及时就诊,值得广大患者借鉴。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实现完全病毒抑制,从而让患者的免疫系统恢复或部分恢复,获得长期临床缓解,通过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感染者均可实现完全病毒抑制,预期寿命也已经非常接近非感染者。
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通过更换药物等方式进行调整,在维持病毒抑制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或消除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可供选择的药物很多,最好可以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更适合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