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解剖学知识的积累和诊断手段的改进,对下肢静脉系统中静脉瓣膜的作用、其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方面认识的进步,引起了对下肢静脉曲张传统观念的改变,并逐渐认识到下肢静脉曲张不是一个独立性的疾病,而是肢体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的一种临床表现,正因为如此,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必须要个体化。
而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详细了解,只有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才能谈个体化治疗。
首先来了解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1、浅静脉曲张:这是最常见、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一。因为表浅,易于辨认,故大家对这个认识最早。浅静脉曲张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迂曲、扩张、扭曲和成团。
2、酸胀、疼痛和沉重感:酸胀、疼痛和沉重感因人而异,表现轻重不同。这组症状是静脉高压的特征性表现,由于静脉压增高,浅静脉扩张,静脉外膜感受器受到刺激,下肢出现乏力、酸胀、胀痛,疼痛、酸胀和沉重感多见于站立或行走后,休息或抬高肢体后可以缓解或消失。
3、肢体肿胀:有将近半数的病人可伴有肢体不同程度的水肿,主要表现在活动后的水肿,经过一天的活动或较长时间的站立、行走后水肿明显,而晨起水肿轻微或消失,即“晨轻暮重”的表现。
4、下肢皮肤营养性病变:由于患肢静脉压力的持续增高,一段时间后会在小腿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溃疡等皮肤营养性病变,由于足靴区静脉网丰富、静脉管壁薄弱、皮下组织少等解剖学特征,皮肤营养性病变更多见于足靴区。
5、血栓性浅静脉炎:曲张的静脉内血流相对缓慢,轻微外伤后就容易激发血栓形成,继发感染性静脉炎及静脉周围炎。最典型的症状是患肢突然疼痛,严重者不能行走,在曲张的浅静脉突然出现红、肿、热、痛的表现,局部可以触及硬结甚至肿块,严重的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6、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大多发生在足靴区及足踝部,因静脉压力高而出血速度快,故需紧急处理。
并不是每个病人都有上述所有的临床表现,正因如此,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选择必须因人而异,也就是个体化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国际上沿用CEAP分类系统,该法于第二届泛太平洋静脉疾病研讨会(1997年)得到确认。CEAP分类系统由临床表现(C)、病因(E)、解剖(A)和病理生理(P)四个部分组成。
C0:简单的说就是看不到曲张的静脉团块,但是有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包括活动后肢体酸胀沉重、疲倦乏力等,俗称“不安定腿”。这个级别的,特别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
C1:有三种不同的表现:
①毛细血管扩张,持久性扩张的真皮内小静脉,红色,直径小于1mm,呈线状或丝状。
②网状静脉,持久性的扩张的真皮内小静脉,蓝色,直径大于1mm,小于3mm,通常呈扭曲状,不同于正常脾内小静脉。
③冠状静脉扩张,是指足内外侧近内外踝的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呈扇形排列,与溃疡好发部位一致,往往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进展的临床表现。
C4:皮肤营养性改变,最常见有三种表现:
①色素沉着,早期的皮肤改变为浅黑色色素沉着,常见于踝周,可向小腿及足部扩展。
②湿疹,表现为红斑、水泡、渗出或鳞屑状红斑,严重者可累及整个下肢,又称淤积性皮炎。
③脂质硬皮症,表现为患肢皮肤局限性硬化,可伴有瘢痕、挛缩,涉及皮肤、皮下组织、甚至筋膜,是严重的皮肤病变,伴有急性皮下组织炎时,局部皮肤发红、触痛
综合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和分类来看,下肢静脉曲张并不是一个独立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治疗的多样性,规范化诊断和分类,有助于进一步合理选择静脉疾病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