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当肝内总脂肪量超过30%;时,用B超才能检查出来,被B超检查确诊为“脂肪肝”。而脂肪肝患者,总脂量可达40%;-50%;,有些达60%;以上,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酸,而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只少量增加。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有氧运动是一种持续5分钟以上尚有余力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的运动,刺激各种生理功能惰性逐渐被克服,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提高,体质、体能增强,人体需氧量与吸氧量之间达到动态平衡,体内不发生乳酸堆积,心率、心输出量和肺通气量等保持稳定状态,因而持续运动时间长、安全性高,脂肪消耗多,提高摄氧量和无氧性作业阈值,改善有氧运动能力。在系统锻炼后再作同样的定量运动,可见运动时的心率、血压等对运动的反应降低,耗氧量减少,说明系统锻炼后能量代谢节约化,其结果降低了运动时心血管负荷,改善了活动能力。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运动项目应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以有氧代谢为特征的动力性活动对脂肪肝患者降脂减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的效果较好。因此根据各自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1、散步减肥法
(1)普通散步法:用慢速和中速行走,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适宜在风景秀丽的地方休闲。
(2)快速步行法:每小时步行5-7公里,每次锻炼30-60分钟。步行时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20次以下。
(3)定量步行法:包括在平地和坡地上步行。例如在3度斜坡上步行100米,渐渐增至在5度斜坡上行走15分钟,再在平地上行走15分钟。
(4)摆臂散步法:散步时两臂有节奏地向前后摆动,可增进肩带胸廓的活动,适用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
(5)摩腹散步法:一边散步,一边按摩腹部,这同时对有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的人很有益处。
2、太极拳减肥:对于年龄高的患者,采取这类方法相对安全、简便。但时间要长,太极拳的强度相对较小,因此需持续较长时间。
3、游泳:
(1)游泳消耗的能量大。这是由于游泳时水的阻力远远大于陆上运动时空气的阻力,在水里走走都费力,再游游水,肯定消耗较多的热量。同时,水的导热性大于空气24倍,水温一般低于气温,这也有利于散热和热量的消耗。因此,游泳时消耗的能量较跑步等陆上项目大许多,故减肥效果更为明显。
(2)可避免下肢和腰部运动性损伤。在陆上进行减肥运动时,因肥胖者体重大,使身体(特别是下肢和腰部)要承受很大的重力负荷,使运动能力降低,易疲劳,使减肥运动的兴趣大打折扣,并可损伤下肢关节和骨骼。而游泳项目在水中进行,肥胖者的体重有相当一部分被水的浮力承受,下肢和腰部会因此轻松许多,关节和骨骼的损伤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运动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现认为运动疗法最适合于伴胰岛素抵抗和体重超重的脂肪肝病人,因此凡肥胖症、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所致的营养过剩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患者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治疗。在这些类型的脂肪肝的治疗手段中,运动锻炼的重要性仅次于饮食控制。单纯饮食控制时,机体的基础代谢率降低,能量支出减少,辅以体育锻炼则可使能量消耗增加,两者结合使能量进一步负平衡。同时,还可减少单纯低热量饮食造成的机体蛋白质的丢失,迫使更多的脂肪分解,使机体的构成发生有益的变化,在减肥的同时增强了体质,有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和血压,促进肝内脂肪沉积消退。有研究表明,通过增加能量消耗、限制能量摄入所产生的血脂改变要较单纯限制能量摄入更为理想,因为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要消耗体内的脂肪。
2、禁忌症:虽然运动对营养过剩性脂肪肝患者可产生良好影响,但并非所有脂肪肝患者都适宜参加体育运动。
(1)营养过剩性脂肪肝伴有严重合并症者:目前营养过剩性脂肪肝有合并症时运动疗法的适应症还处于积累经验阶段,但是如果脂肪肝患存在重症合并症,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不稳定性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重度高血压、Ⅰ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明显损害或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等时,应限制活动,以免病情恶化,即使是许可运动,也必须严格掌握运动量,并在运动过程中密切观察。
(2)因恶性营养不良、蛋白质等热量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肺结核等全身消耗性疾病所致的脂肪肝(由于运动使代谢增加,过多的运动反会加重病情)。
(3)药物、酒精和毒物所致的脂肪肝病人(过多运动可能成为干扰代谢的因素)。
(4)妊娠急性脂肪肝、综合征则应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
另外,运动疗法仅适用于原发性肥胖症,而继发性肥胖则不宜多运动。因此,运动疗法开始之前应实施各种检查,并设定各自的标准体重。肥胖度70%以上的肥胖者可以先给以药物减肥治疗,待体重减轻至肥胖度50%以下时再开始运动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