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颈后部憋困10年余,近1个月右足底疼痛、麻木,像以往一样去中医院行保守治疗,按摩、牵引,症状无明显缓解,遂就诊于我院。颈椎核磁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颈后部憋困、右足底不适症状明显缓解。
【基本信息】女、56岁
【疾病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就诊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10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药物治疗(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乙哌立松片)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5天,定期复查
【治疗效果】术后3天患者可适当下地行走
一、初次面诊
患者由家属陪同来到医院,自述颈后部憋困10余年,最近1个月右足底疼痛、麻木,没有腰部束带感和踩棉花感。在中医院康复理疗近20天,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检查四肢肌肉力量正常,肌张力不高,双上肢Hoffmann征阳性,双下肢Babinskin征阴性。考虑患者颈椎疾病可能性较大,但不能排除腰椎疾患可能,于是建议患者行颈椎核磁+腰椎核磁,核磁结果显示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压迫后方脊髓;腰椎结果无明显异常。至此,诊断患者为“颈椎间盘突出症”。要求患者办理入院手续。
(术前MRI片)
二、治疗经过
诊断明确后,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患者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向后压迫脊髓及神经根,这是患者感到颈后部憋困的原因。颈椎脊髓位置相对较高,下肢感觉传导至大脑皮层必然经过颈部脊髓,部分脊髓受压,导致感觉传入部分受阻,因而患者右足底感觉异常,出现疼痛、麻木。卧床、牵引、输液、按摩都不能让椎间盘回位,最多就是松解颈后部肌肉,临时缓解症状,但很快症状又会再次出现。此外,脊髓内神经压迫时间越短,解除压迫后神经越容易恢复,压迫时间越久,即便解除了椎间盘这个压迫物,神经恢复时间也会很久,甚至不能恢复。因此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反复思虑后决定早期手术。
在完善相关检查后,患者于入院第5天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扩大椎管,给予脊髓足够空间)。颈椎手术后,给予止痛(注射用帕瑞昔布钠)、补液(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预防感染(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药物治疗。第2天患者主诉颈部疼痛,又增加了一种肌松兼止痛的药物(盐酸乙哌立松片)。
(术后X片)
三、治疗效果
术后第3天,患者主诉颈后部憋困明显减轻,叩诊锤尾端划双侧足底,患者感觉足底疼痛、麻木的症状也得到减轻。复查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内固定位置满意,之后患者戴上颈托,在家属协助下下地行走,行走过程中患者感觉右足底较术前轻松许多。住院治疗15天后,患者伤口干燥,无红肿、渗出等感染迹象,血液化验感染指标也正常,准许出院回家,出院前嘱定期复查。
四、注意事项
很高兴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得到了改善,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颈椎术后前3个月要以卧床休息为主,可以适当下地活动。但由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颈部肌肉力量较术前弱,铰链侧椎板需要融合时间,所以下地活动需要佩戴颈托。佩戴时间一般为6周,6周后找自己的主刀医生复查,查看颈椎术后内固定物位置是否有移位;
2、卧床期间四肢需频繁活动,尤其是双下肢屈伸活动,预防血栓和卧床并发症。床上翻身,建议轴线翻身,即头颈、躯干、下肢呈一直线整体翻动;
3、出院期间重点关注减轻的症状是否再次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症状,如麻木、肌肉力量减弱,如有上述情况,需及时来院就诊。
五、个人感悟
颈椎间盘突出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伏案低头工作、学习、低头看手机都是诱发因素。对于轻度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仅通过康复理疗、改变生活方式(避免长期低头),往往能够改善。但是对于重度颈椎间盘突出,已经出现手脚麻木、不灵活、上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的人群,如本例病患,应及时来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