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近来发现宝宝抓过的皮肤总是很快出现一条条鼓鼓的红道道,并伴有瘙痒,过一会消失不见,皮肤不留一点痕迹,检查发现是诱导性荨麻疹,典型特点是皮肤被搔抓的位置会诱发风团样皮疹,伴瘙痒,几分钟后皮疹又会消失。通过西药+中药治疗,患者皮肤敏感度逐渐恢复正常,未再复发。
【基本信息】女、33岁
【疾病类型】诱导性荨麻疹
【就诊医院】天津市海河医院
【就诊时间】2019年8月
【治疗方案】西药治疗(依巴斯汀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维生素C片)+中药辨证(荆防四物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
【治疗周期】门诊治疗3个月,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皮肤敏感度逐渐恢复正常,未再复发
一、初次面诊
患者就诊时全身皮肤没有任何异常,但病史已近半年,进一步了解得知:1年前患者当了母亲,一直是自己照顾孩子,生活作息被打乱,休息和饮食不规律。半年前,发现宝宝抓过的皮肤会瘙痒难忍,并且所抓部位出现一道道淡红色的鼓包,进一步搔抓止痒,鼓包会更多,甚至是连成片,瘙痒也不能缓解。若忍着不处理,过十几分钟后鼓包会自己消退,瘙痒也会逐渐缓解,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且越来越频繁,现在连束紧的腰带或者袜筒都可以引起皮疹和瘙痒,已影响日常生活。于是为患者进行皮肤划痕试验,结果显示阳性。相关血液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略高,CRP正常,生化无明显异常,过敏源检测提示IgE偏高,结合临床症状,诱导性荨麻疹诊断明确。
(皮肤表现)
二、治疗经过
诱导性荨麻疹属于慢性荨麻疹的一种,提示皮肤处于高敏状态,轻者一般可不予治疗。但这位患者已影响日常生活,皮肤过度敏感,需进行系统治疗,好在患者已停止哺乳,可以接受药物治疗。首先选用二代抗组胺药,依巴斯汀片抗过敏,维生素C片改善血管通透性,辅助降低皮肤反应性。因诱导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相关,故加服相对安全、作用缓和的免疫调节剂复方甘草酸苷片。同时,根据患者病史分析,患者既往作息饮食不调是导致发病的根源,嘱其调整作息,保证睡眠,饮食规律,适当运动,根据过敏源检测结果规避致敏食物及环境,清淡饮食,配合中药调补气血,如荆防四物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等。
三、治疗效果
经过抗过敏、调节免疫、中药及调整生活方式综合治疗1个月并且定期随访,患者发病次数明显减轻,减少用药频次后继续治疗2个月至缓慢减药到停药,患者基本未再出现皮疹。停药后,嘱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放松心情,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皮肤敏感性恢复正常,皮肤划痕试验显示阴性。
四、注意事项
很高兴经过治疗患者皮肤敏感度逐渐恢复正常,风团不易触发,患者后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诱导性荨麻疹的发生与皮肤的高敏感性有关,避免外在刺激是减少诱发皮疹的主要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尽量穿着宽松天然材质的衣服,避免紧身不透气的着装。发生皮疹时,严禁搔抓,使用凉毛巾冷敷或者外搽炉甘石洗剂,促进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过敏介质释放,从而缓解瘙痒和加速皮疹消退。但要注意冷敷的温度不宜过低,常温清水即可,若瘙痒和皮疹无法缓解,需口服抗过敏药,或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坚决不可搔抓;
2、诱导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相关,日常生活方式及心情状态对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很大。除药物治疗外,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作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致敏食物,避免熬夜、透支,适当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保证心情舒畅;
3、诱导性荨麻诊的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反复,患者需谨遵医嘱,不可自行突然减药或停药,导致治疗前功尽弃。当然,也不可自行用药,以免长期不当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个人感悟
1、诱导性荨麻的患者基本属于过敏体质,对其的日常生活管理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往往欠佳,配合健康良好的生活管理,长期坚持,可以逐渐改变体质状态,从而保证治疗的长期有效性,正如本病例患者,生活方式调整后,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2、诱导性荨麻疹在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时需坚持序贯治疗,根据症状缓慢减药,逐渐停药,不可见效即停,以保证疗效的稳定性;
3、特殊人群患诱导性荨麻诊,如儿童、孕妇、哺乳期、老人、特殊疾病人群,需根据特殊人群的身体情况及特征选择治疗方案,规避特殊人群用药禁忌,避免长期用药对身体和生活的影响,这类人群尤其注意不可自行用药,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寻求专业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