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阿姨查体诊断腔隙性脑梗死,药物治疗得以控制

2022-06-14 16:00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50岁女性患者由于单位组织查体后,完善颅脑磁共振检查提示有腔隙性脑梗死,感到十分焦虑,表示有心慌、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患者认为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来我院门诊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没有发现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给予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不适症状缓解。


【基本信息】女、50岁

【疾病类型】腔隙性脑梗死

【就诊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4月

【治疗方案】口服药物(银杏叶片+通天口服液)+饮食控制

【治疗周期】居家治疗15天,而后1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病情稳定,不适症状缓解


一、初次面诊

患者女、50岁,来门诊就诊时非常焦虑,患者表示自从单位查体发现了腔隙性脑梗死之后,就整夜睡不着觉,觉得自己的病情很重,并同时出现了心慌、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完善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但是患者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脑腔隙性梗死。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筛查有无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建议患者完善抽血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离子、血脂、血糖、心肌酶、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并完善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


图片8.jpg

初次面诊2.jpeg


二、治疗经过

从门诊上完善上述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除血脂偏高外,其他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表示既往无特殊疾病病史,平时睡眠不好,容易产生焦虑。目前考虑患者存在脑慢性供血不足导致的腔隙性脑梗死,但是梗死面积小,无临床症状。给予银杏叶片、通天口服液口服治疗,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血脂,营养脑细胞。叮嘱患者注意放松心态,避免焦虑,保证良好的睡眠,建议15天之后门诊复诊。


三、治疗效果

患者规范用药15天左右,表示心慌、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得到明显好转,但是经过门诊筛查提示血脂偏高,建议患者积极控制血脂,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摄入,并低糖饮食,避免脑血管病变加重,同时继续口服上述药物,改善脑血管,营养脑细胞,有助于改善脑部代谢。1个月后随访,患者血脂已经控制到正常范围。建议患者每年复查一次颅脑磁共振,评估脑内血管情况。


四、注意事项

患者虽然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情况,但很幸运的是经过治疗,梗死范围较小,未造成严重后果。建议患者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劳累,饮食宜清淡,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如果出现头晕,肢体麻木、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积极到医院就诊,完善颅脑磁共振检查,及时针对症状采取规范的治疗方法。


五、个人感悟

本篇患者对于病情太过焦虑,其实腔隙性脑梗死并不可怕,随着年龄的增长,50岁以后会逐渐出现脑血管动脉硬化,主要与灌注不足相关。建议大家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一旦出现腔隙性梗死现象,应该积极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评估有无导致脑血管病变加重的高危因素。如若发现导致脑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应积极给予控制。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高危因素,避免动脉硬化,能够有效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分享:

28

相关推荐

哮喘控制的药物有哪些

"哮喘的治疗分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缓解期的治疗,治疗哮喘的药物又分为控制类的药物和缓解类的药物。在缓解期要长期的规律的使用控制类药物,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它的发作次数,一般经常选用的就是一种吸入型的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这两个药物的运用是首选的控制药物,都有抗炎作用,长期规律的使用能尽可能的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的时候,要注意按医嘱去吸,医生可能会嘱咐患者,每天早上吸2吸,每天晚上吸2吸,也就是早晚使用2次,即使在没有哮喘症状的情况下也要坚持使用,它的使用疗程一般是3个月,也就是连续的治疗3个月以后按时去复诊,医生会评估患者哮喘控制的情况,来调整他的治疗方案,增加或者是减少药物的剂量。哮喘急性发作的时候就需要使用缓解类的药物了,这一类药物起效比较快,当患者胸闷气短、胸憋,急性发作的时候,这类药物可以快速的松弛他的肌肉,使气管恢复通畅,它常用的有吸入剂、有口服剂、有静脉用的,一般哮喘患者都建议随身携带一支气雾剂,吸入方便,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时候进行吸入,缓解症状,如果吸入以后症状不能缓解,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语音时长01:55''

樊莹丽洪洞县医疗集团中医医院

2018/06/01收听(2128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