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朵有大学问,听力检查方法那么多,具体有些?在身体状况、年龄以及要求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检查方法,才能更真实的反应听力状况?
1、常规耳内镜检查,包括对耳廓、外耳道、鼓膜检查,其主要检查是否存在外耳道畸形、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因素影响听力。耵聍栓塞冲洗后可以恢复原有听力,外耳道畸形和鼓膜穿孔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提升听力。
2、纯音听阈测试法:测试个体不同频率点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根据纯音测听结果,可以基本判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是最常见的听力学检查方法。适用于能够配合的小朋友和成年人听力检测,属于主观听力检查,需要患者听到声音后做出一定的反应,例如听到声音按键或者举手。
3、言语测听:以言语信号作为刺激声,通过让患者复述给出的言语信号来评价患者的实际言语交流水平。言语测听能够帮助了解听障者言语感知方面的困难程度,能够很好的反映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能力。
4、中耳声导抗:用于客观检查鼓膜以及听骨链的活动度以及中耳功能是否正常,对于判断有没有中耳积液和咽部功能下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用感到耳闷、出现过感冒等症状的患者。
5、耳声发射:检测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筛查是否具有听力损失,检查方式简单,多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的筛查。
6、耳蜗电图:记录声刺激后来自耳蜗及听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是诊断内耳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儿童对声音反应差,但是双侧耳声发射通过时,或疑似听神经谱系障碍时,需要加做耳蜗电图。
7、听性脑干反应:利用声刺激诱发记录的脑干电反应,是检测听觉系统与脑干功能的客观检查。可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听力筛查,鉴别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对诊断桥小脑脚占位性病变,评估脑干功能具有价值。
8、多频稳态诱发反映:属于客观听力检查,对于鉴别伪聋及中枢神经疾病引起的耳部疾患有辅助作用,临床上多用于评估重度耳聋儿童的听力阈值,作为选配助听器的重要参考指标。
9、40Hz诱发反应:测试中使用500Hz的短纯音作为刺激声,因此反映低频的听功能状态。类似于脑干诱发电位的一种客观听力检查方法。与之不同的是,这种检查方法具有频率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脑干诱发电位无法反映低频听力状况的不足。
10、儿童行为测听:小儿行为测听是一种主观(需要受试小儿对声音做出反应)听力测试方法,判断小儿以行为表现出来的对声音产生的反应,如将头转向声源或做出某种动作,以确定小儿对声音反应的听敏感度,听力师根据这些反应再结合客观报告结果来评估孩子的听损情况和听力损失对孩子交流能力的影响。儿童行为测试分三类,包括为观察测听、视觉强化测听、游戏测听,分别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和发育阶段的孩子。
1)观察测听:是当婴儿处在浅睡和安静状态下,给出一个较高强度的刺激声,当刺激声出现时,观察(在时间锁相下一定时间内)婴幼儿是否出现可察觉的听性行为反应(如眼脸反射等),来初步评估婴幼儿听力。临床常用于评估6个月以内婴幼儿的听力状况。
2)视觉强化测听:最常用的一种条件定向反射测听方法,应用视觉刺激来强化受试儿对刺激声的反应,从而获得受试儿的听觉对刺激声反应的信息。临床常用于评估7月~2.5岁年龄范围婴幼儿的听力状况。
3)游戏测听:是指孩子参与一个筒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孩子对刺激声做出明确可靠的反应。临床常用于评估2.5~6岁年龄范围的小儿听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