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方方拿出双手,这个孩子有些不一样
这是我见过配合度最高的小患者了,懂事的让人心疼。孩子今年十一岁,上五年级,右手是漂浮拇,左手是较轻的拇指发育不良。
孩子是四川人,由妈妈带来的,长的很帅,带着小眼镜,特别的乖巧,也很聪明。孩子坐下来后我照例询问了下他拇指的活动度,平时有没有什么不便的地方等细节问题,好尽快了解孩子拇指的状态。这孩子很机灵,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图,主动写字、拿东西给我看,大大方方把手拿到桌子上,没半分别扭。
孩子右手上的漂浮拇是ⅢA型的,掌骨发育特别的小,几乎只有正常手指的一半,正常的关节解剖结构都不太好,只有近端没有远端,肌腱也不好,关节活动没有,就虎口还行。
这种情况有两种手术方案,一种是比较简单的,重建腕掌关节,建立拇指功能,术后拇指可以对掌可以拿东西。它的好处是创伤小,时间相对短;缺点是掌骨短的问题没有解决掉,力量会偏弱,生长速度缓慢,将来会有一些小的问题。
第二种方案就是半掌骨移植,手术要做两期,第一期搬骨头,第二期重建功能,这种方案就可以解决上述方案中掌骨短小的问题,术后掌骨会有生长的空间。
孩子自己询问手术细节,妈妈安慰“来得及”
两种手术方案讲完后,妈妈明显倾向于后一种,孩子也很好奇,拿着自己的手向我比划着“取完骨之后,我的食指会变短吗?”为了解答孩子的疑惑,我特地和孩子解释了手术的方式,就和嫁接一样,就是比嫁接复杂些。
取骨问题解答完后,妈妈又问了我手术周期的事,怕影响到孩子写字耽误学习。这个肯定是会影响到的,因为孩子做完第一期手术后,骨头需要愈合,是需要时间的,这期间孩子的手不能动,第二期手术做完后才能慢慢的开始做功能锻炼,这期间有几个月的时间,对正在上学的孩子来说确实比较耽误。
果然,孩子在听到我的答案后,明显有丝失落。孩子妈妈在一旁一个劲的安慰他:“我们才五年级,来得及,来得及”。
各科成绩优秀,基础分却难以把握
这个孩子的成绩很优秀,各科成绩基本上都在九十四五以上,唯一稍微落后的是语文。妈妈说孩子之前是用左手写字的,因为常将字写反,才改的用右手写字。孩子听后也立马给我示范了下,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着笔写。
可以看出来孩子的适应能力确实是很强,但因为之前用左手习惯了,思维有些固定,再用右手写字时,有些字还是会写反。比如成都的“都”还会把包耳旁写到左边,妈妈说孩子语文成绩基本上都是扣在基础分上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大些的漂浮拇孩子身上都能见到,所以我们也一直在建议漂浮拇手术要尽早做,就是怕对孩子造成影响。这个孩子处理的是比较不错的,只是学习、生活上会有些不便,但是他一直在努力克服问题,性格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我不想只剩九根手指”懂事孩子罕见发脾气,妈妈哽咽不止
因为孩子两只手拇指的状态都不太好,孩子妈妈就想着这次要两只手手术一起做,但这个时候孩子却不同意。孩子表示右手影响很大,确实需要手术,但左手相对影响不大,打篮球什么都没问题,所以就不想做。
这个时候妈妈的情绪却突然失控,要求双手都得手术。随后对着孩子说起过去的往事“你小时候老发脾气,剥橘子,哥哥姐姐都剥完了,你还没有剥完,你就会把那些东西都扔掉,可能你不记得了......”妈妈说到这里时已经哭了,把之前带孩子就诊的经历也一股脑的倾诉出来。
他们之前在当地医院看过,当时的医生告诉妈妈孩子每年都要测骨龄,测到合适的时候再和他们说手术方案。所以在七岁之前,孩子每年都要去医院,骨龄终于合适了,医生给出的方案却是示指拇化,拇指切掉,把食指当做拇指使用,妈妈说她当时听到这个方案时直接就当着医生和其他患者的面哭了,她实在接受不了。最后是孩子自己说不做的,在医院就发了脾气,说做了示指拇化只剩九根手指了!
妈妈也后怕的表示,幸好当时没有做示指拇化,否则就彻底挽回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