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想要进行牙齿矫正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疑惑:
牙齿是否真的可以移动?牙齿长在骨头里是怎么移动的呢?会不会伤到神经?
这里说明一下:牙齿是可以移动的,而且有其特有机制。
牙齿长在牙槽骨里,牙与骨之间有一种被称为牙周膜的膜状结构,牙齿受力移动,牙周膜发生变化,牙槽骨变形,从而带动牙齿移动。
1、正畸力的来源
正畸力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弓丝的回复力,正畸医生在患者的牙面上粘结托槽,随后在槽沟中放置不同弓丝,利用其形变获得正畸力;另一种,则是依靠挂在托槽里的橡皮筋或者橡皮链产生。有些小患者还要进行功能型矫治,这种情况,正畸力就主要依靠口周肌肉的收缩力。
2、正畸力对牙周膜以及牙槽骨的作用机制
牙齿矫正过程中,牙周膜作为牙齿受力的第一效应组织,受到正畸力后会发生压缩和拉伸。随后,牙周组织会产生一种信号分子,参与到牙改建过程中。牙齿受力后,牙槽骨的一端骨质会因为压迫而进行吸收,另一端会在拉伸中形成新骨。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牙齿也会发生相应的移动。
3、是否会伤害神经?
牙周膜厚度约为0.25mm,用来缓冲和吸收外力。这样,牙齿受力移动时,不会直接和骨头“硬碰硬”,造成创伤。牙周膜中富含神经和血管,受到挤压时会产生疼痛和肿胀,但牙槽骨完成破骨和成骨,牙齿逐渐向目标位置移动时,神经血管受到的挤压就会逐渐消失。整个正畸过程就是在重复这个变化。治疗中力量的大小和时间的把控要准确,这样才不会伤到神经,非常考验医生技术。
总结来看,牙齿矫正中的牙齿移动是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等牙周组织受外力作用后,发生的一连串的复杂生理变化,有其科学的移动机制,也符合生理学基础,没有传说中那么夸张的风险,只要在正规机构和专业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就是安全有效的。